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2018-02-26李燕霞黄振山
李燕霞 黄振山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成为培养高技能高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深化双创教育,关键在于以课程改革为媒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教学环节。由于创新创业的实践性、创造性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实用型、复合型等特征,认为高职院校可通过构建创新创业导向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设基于创新创业和跨境电商人才双向培养的校企特色项目实训课程,从保障机制、项目模式和协同机制等方面共同推进跨境電商方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创新创业; 跨境电商; 项目实训;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创新创业导向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施背景
在“互联网+”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跨境电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2015年6月,国务院制定和出台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和交易规模,预计2020年,通过跨境电商进行贸易的比重会达到70%。2016年12月,中国首个《中国跨境电商人才标准》在“跨界融合共创—全球化视野下的跨境电商人才”高峰论坛上发布,文件指出,“人才培养成为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为优化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系统地解决人才供给矛盾,推进跨境电商服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关键在于高等院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积极作用”。[1]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对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对于定位“应用型大学”的高等院校,特别是处于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发展的广州地区而言,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习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这是一项面向大学生、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改革,旨在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校企协同育人提升高校教学水平,激发创新创业在经济社会的强大创造力,展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经济发展态势。同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要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一带一路”的国家倡仪和“互联网+”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给外贸类人才培养尤其是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工作带来新机遇。[2]
教育局数据统计显示,广州市分别有30所和35所中、高职院校开设了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主要依托专业为商务英语和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物流、市场营销和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广东省28所高职院校和49所中职学校共布点81个,共有3685个招生计划数,占总招生计划数的14%,数量最多的是电商专业,共33个,其次是商务英语专业,共19个,其规模远未能满足广州市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中高职院校每年向企业输送大量学生,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却反馈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他们趋向于招聘高教育层次的实践型人才。符合市场需求的对口复合型人才极为稀缺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有人才培养方案难以培养适合跨境电子商务岗位需求的从业人员。
高校各院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实施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或以思想教育或增强意识的创新创业类讲座,或以简单训练为主的创新创业设计大赛,或是教学内容停留在技能知识讲解层面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没有形成系统、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3]如何通过政府、高校、企业的联动,推进“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学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培养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呢?关键在于高等院校基于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岗位需求分析,通过校内协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协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通过项目实战,鼓励创业孵化成果。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专业在践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嵌入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创新创业仿真实训课程和创新创业孵化或顶岗实习课程,层次递进地推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通过“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依托,创业孵化为实践”的三阶创业实践教学模式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学院构建了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推动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需求的衔接。
大学生在以《外贸项目课程》为代表的创新创业仿真实训课程中,熟悉跨境电商的外贸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配合后期创新创业孵化或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基于跨境电商的创新创业能力。外语外贸学院在现有办学基础上,还成立了跨境电商学院,引进优秀外贸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构建“政校行企”四方协同创新的多元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推进了基于跨境电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二、创新创业导向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外贸项目课程》是将跨境电商学习与创新创业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产物,它以“校企教师+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为抓手,充分调动校内外不同教育环境和企业资源,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参与和受益面。通过项目实施,学生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接受职业训练,加深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操作获得外贸业务技能,通过校企教师的联动指导,学生将项目课获取的外贸技能与实践经验用于创新创业演练。要顺利开展创业为导向的外贸项目课程,实践“三进阶”教学模式,必须以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为抓手。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点:多形式、多元化的保障机制;多样化、多途径的项目模式;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反馈。
(一)多形式、多元化的保障机制
1. 校内协同,建立递阶式跨境电商创业实践模式。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跨界性,需要多领域多渠道多专业的融合以构建全方位的协同育人环境,包括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校内创业实践活动平台、师资建设平台、职教集团与实践基地平台等。为有效融合跨境电商与创新创业,我院开设跨境电商特色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将创新创业思想传递给学生,培养他们基于跨境电商的基础能力和创新意识,如《计算机科学》《跨境物流》《商务英语》《网络营销与管理》《跨文化交際》等;开设创新创业的仿真实训课程,将跨境电商的基础知识运用于商务实践,如《敦煌网运营管理》《电商物流》《境外客户开发与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开设创新创业的孵化课程或顶岗实习,如让学生去到合作企业或校中厂真实的工作岗位或鼓励学生独立运营外贸店铺,自负盈亏,通过项目课让学生把握跨境电商知识技能,为将来创新创业积累工作经验。通过通识教育的基础,专业教育的方向,实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通识创业教育阶段,实战训练教育阶段,创业孵化教育阶段”的三阶递进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创业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4](示表如下)。
2. 校企协同,建立互利长效的协同机制
(1)校企双教师制。外贸项目课程践行“校企双教师制”,学院长期聘请深圳巡洋、广州蓝尔迪等跨境电商一线主管担任我院国际商贸群专业外贸项目课程专业教师,并安排校内专业教师与聘请的企业教师对接学习,共同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AB到BA专兼职教师合作教学模式,针对在校学生外贸项目课程的教学,先以企业兼职教师上课为主、我院专职教师辅助(AB模式)再到我院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BA模式),与企业协同培养一支稳定的专、兼职跨境电商培训讲师,它有效促进了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更保障了跨境电商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质量。
(2)传帮带学徒制。外贸项目课践行老带少、传帮带的师徒制,首先,聘请的一线企业主管有丰富的管理技能、沟通案例和工作流程等经验,跟课指导的学校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课题管理和规范操作等技能,企业教师向专业教师传授实战经验,专业教师向企业教师输送理论,两者互为补充,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实现专业方面的“传帮带”。其次,项目课中,校企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项目学习小组,以“组长负责制”开展学习项目,同时将项目组有组织、制度化的与企业优秀员工进行师徒结对,落实外贸实践岗位上“一对多”的企业师傅,实现企业与学生工作上的“传帮带”。最后,外贸项目课培养的优秀学生或进入培训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的“校中厂”工作,或自主创业,在阿里巴巴、速卖通等外贸平台运营店铺,提供代运营服务。他们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典型对于师弟们榜样引领、砥砺前行的作用不可忽视,实现了学生间新老生的“传帮带”。
(3)职教集团运行机制。外贸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就业市场和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依托现有跨境电商类校企共建职教集团资源,成立行业联盟项目班,如国际货代项目班、速卖通项目班、敦煌网项目班等。[5]每名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以职业能力选修的形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发展方向。在外贸项目班中,有依据外贸技能资源分配的项目小组,如Facebook营销组、Linkedin外贸开发组、Pinterest图片营销组、Google客户快搜组等。项目组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能力,在项目课堂的仿真实训室、校外的外贸实践基地或校企联合运营的“校中厂”企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外贸岗位,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熟悉外贸销售的特点。特别对于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校企教师会多传授他们各企业岗位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财力支持,鼓励他们创新创业。
(二)多样化、多途径的项目模式
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外贸外贸学院的《外贸项目课程》采取“校中厂、厂中校”合作模式,校方提供办公条件,合作企业委派业务员长期驻扎校园,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展项目课教学,如与深圳巡洋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共同开设的《境外客户开发与管理》,与广州蓝尔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开设的《蓝尔迪外贸项目课程》等。结合学校教学规律、企业经营模式、业务工作等特点,校企共同开发多样化的项目教学模块,以多样化、多途径的训练手段,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具体包括:假期项目班,利用寒暑假期间成立假期项目班,公司业务骨干担任项目班经理并主导公司具体业务,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在项目班从事跨境电商外贸业务;校内兼职班,这种模式是寒暑假项目班的延续,学生开学后利用课余时间在创建的“校中厂”从事公司业务活动;企业进课堂,利用创建的“校中厂”平台,由校内企业承担专业相应的商务项目课程,将“校中厂”企业的真实项目移植进课堂;专业的专任教师到创建的“校中厂”进行实践训练,同时与“校中厂”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教材等产学研活动;学生分组分批次到校外实训基地为期不少于1周的实习体验活动。多样化的项目教学模块有效运作,使专任教师和项目学生能在校内外实现学习、实训、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今后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外贸项目课程实施主要是将员工培训与学生培养结合,在真实项目中实现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鉴于课程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校企双方联动变革教学方法,旨在以灵活多元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多参与外贸实践,让学生在完成各项目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各项职业技能,发展职业和创业能力。项目课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会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的调整而变化,外贸项目课程以项目小组开展教学,不定时开展班组间的学习汇报,根据班组成员的业绩开展评比。交互使用项目导向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侧重强调学生之间的“做中学、学中做、乐学做”。[6]为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提升项目课程教学效率,校企教师会组织学生进入合作企业顶岗轮训,参加外贸展会扩展视野,进入“校中厂”或校外实训基地兼职锻炼等。作为外贸项目课程的拓展和补充,校企合作企业定期组织项目班学生参加员工培训,安排公司骨干业务员开展讲座,从国内外客户开发技巧、客户开发软件应用、客户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梳理学生在项目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并给予帮助。
3. 多样化的激励形式。为鼓励外贸项目班成员在企业真实项目中“做中学、学中做”,校企联合制定多重激励和奖励机制(见表1),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从奖金奖品、业务提成、户外拓展等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做出成绩,附学生揽货提成规定:当月完成毛利RMB1万元(包括1万元)以下,从零开始按10%计提;当月完成毛利RMB1万元以上,2万元(包括2万元)以下的,从零开始,按15%计提;当月完成毛利RMB2万元以上,RMB3万元(包括3万元)以下,从零开始按20%计提;当月完成毛利RMB3万元以上,RMB5万元(包括5万元)以下从零开始25%计提;当月完成毛利RMB5万元以上,从零开始按30%计提。2015年暑假兼职班罗美婷同学出单提成达2.5万元,创历史最高。外贸项目课程班的所有优秀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国内外各种展会。自2015年起,校企合作公司老总或业务员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展会累计10次,国外展会2次。展会上,学员们活跃于各大展厅,与国内外客户交流信息,了解国内外物流市场的近况,提高了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也学以致用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商务实践。项目课程优秀学员可以半自费参加校企合作公司的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给项目班学生和公司业务员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通过这样的形式,不少学生对于公司文化理念有一定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情,13级不少毕业生基于跨境电商开展自主创业,或运营外贸猎头公司,或在外贸电商平台开店铺,或给外贸公司代运营,效果明显。
(三)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反馈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研究的探索中,要明确创新创业培养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指向性和规范性。践行学生“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创”的学习效果,必须形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真实性评价,提供项目课程学习状态和进程的反馈信息,且评价的重点放在企业真实项目实施过程和基于课程学习的实践效果上,而不是以掌握多少知识为标准,考核形式如表2所示:
项目课程注重学生应对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学校政策规定,学生课外参加学校认定的各类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创业实训以及自主创业等方面取得成果,通过申请和认定后可以获得相应创新学分,用以激发学生参加创业实践的主动积极性。为响应学校的政策,以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外贸项目课程也采用此种灵活的课程评价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根据项目小组掌握的岗位技能情况,组织课题汇报表演,以“现场操作+出单业绩汇总”的考试形式展现,充分锻炼学生的项目参与与职场运用能力。
跨境电商职业能力考试。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跨境电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从跨境电商实操知识和训练等方面综合考察和测试学生的跨境电商学习效果。
课外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与创新创业和跨境电商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或者实践实训项目,如果取得省级以上项目获奖,可兑换学分。
创新创业学分替代。学生在校期间有外贸出单业绩或自主创业创收,可以使用出单业绩成果报告或市场分析报告兑换素质拓展分。
三、《外贸项目课程》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意义
《外贸项目课程》基于跨境电商的校企合作,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学校一体化项目课程、企业外贸项目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有机结合,三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双培养,示图如下:
项目的实施有针对性地满足国际商贸群人才培养目标中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要求,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它采用“培训+实践+创业”模式,形成人才培养的“1+X”循环机制,助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促进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更保障了企业获得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外贸项目课程采用“培训+实践+创业”模式,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盈模式。学生项目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外贸真实岗位中运用各种技巧寻找客户,能够与国内外外贸客户沟通和交流,在国内外商务操作业务流程中感悟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业务实践,学以致用。基于项目课的部分大学生初创团队在真实国际商务场景中寻找客户、获得订单并创造利润,实现实质性收益,部分学生实现利润每年超10万元。项目课程帮助学生提前感知和实操跨境电商企业基础类工作流程,为大学生就业、创业铺设“绿色通道”,帮助他们在学期间学以致用,提前实现了“就业+创业”。
外贸项目课程引起商务企业驻校合作,通过课堂上校企对接、顶岗实践、跨境电商创业等方式,成为国内职业院校国商和国贸专业创业先行者,协同培养了一支由“校内讲师+企业专家”组成的跨境电商师资队伍。学院携手深圳巡洋国际、阿里巴巴等企业,通过国培、省培项目,依托教育部授予我院的“全国高校跨境电商师资培训基地”,面向全国院校开展师资培训,累计人次达1万多人。依托跨境电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尤其是“校中厂、厂中校”办学典范,深圳巡洋跨境电商项目课程,教研团队取得一系列教研教改成果,如丁红朝老师负责的“基于外贸电商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入选2014年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黄振山老师负责的2015年广东省国际商务二类品牌专业项目。
企业提供真实业务操作服务平台,与学生一起实战参与项目,使學生结合跨境电商发展趋势,了解外贸客户开发与管理、商务信息沟通和外贸平台操作等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网上跨境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以业务员真实的沟通案例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境外客户开发与维护的技巧。企业在项目课程授课与外贸项目运营过程中,将基础性电商类工作交由学生完成,在业务培训过程中传输先进理念,培养了优质的人才,为企业招聘降低人力和招聘成本,缓解了“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矛盾。
校企双方通过《外贸项目课程》构建了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1+X”循环机制构建。该项目的实施是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产物,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教育环境和企业资源,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参与和受益面。通过项目实施,学生们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接受职业训练,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操作获得收益,从而提高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外贸项目课程》“1+X”循环机制构建以“项目课程”如何服务和作用于“创新创业”为主线,在“新老传帮,薪火相传”中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循环,在“循环经济,责任利润”中实现校企双利双赢循环,在“榜样引领,砥砺前行”中实现人才引导激励循环。校企双方共同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其内在潜力,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步步为营”有效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推进工学有机结合,一方面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另一方面为创业大学生拓展工厂人脉资源,积累业务经验。
(一)“新老传帮,薪火相传”的企业文化建设循环
外贸项目课程是采取“校中厂、厂中校”合作模式,由校方提供办公条件,合作企业委派业务员长期驻扎校园,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展项目课教学。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资源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业务员将公司文化理念贯彻给学生,在真实业务过程中培养出符合外贸岗位需求的优秀毕业生,并帮助他们自主创新创业,一方面有利于打造企業品牌的“公益形象”,有利于企业的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培养出具备“双师素质”的优秀讲师团队,为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
(二)“循环经济,责任利润”的校企双利双赢循环
项目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网上的外贸资源与所学知识,从事真实的国际货代或跨境电商业务实践。企业提供真实邮箱账号、岗位身份和工厂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操作实践,部分优秀学生还能够从中受益,获得订单和利润。寒暑假期间,优秀项目班学生可以选择进入“厂中校”进行兼职实训。通过课内和课外呼应,能够实现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融合。学生创造的利润能够维系“校中厂”和“厂中校”运营成本,实现经济上的循环。企业承担培训项目学生责任的同时,也能从项目课中受益;学校提供场地,零成本运营“校中厂”,还培养出专业人才,这对校企双方来说,是双利双赢的行为。
(三)“榜样引领,砥砺前行”的学长引导激励循环
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专业老师在项目课程班中招募有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组建跨境电商大学生创业团队,由学院提供办公场地及相关配套硬件设施,创业团队利润共享,自负盈亏。取得良好效果的团队以初创公司名义留下,并与专业老师一起合作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期共同培养下届学生为公司输送优秀人才。前辈的创业榜样引领着后来者,为他们指明了方向和奋斗的道路,激励他们更好地参与校企合作项目。
四、结语
外贸外语学院通过外贸项目课程结合外贸类专业的优势传统,强化跨境电商核心技能的训练,“筑巢引凤式”地将大量优秀企业搬进校园,推进“校企双教师制”“传帮带学徒制” “学长激励引导制”和“职教集团运行机制”,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将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和创业知识融入跨境电商实训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激发创业行动力,鼓励学生基于所讲跨境电商基本技能和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证明,《外贸项目课程》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仿真实训课程能够大大缩短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情况与企业对岗位从业人员能力需求之间的差距,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质量。我院成功践行了“外语沟通能力+跨境电商营销+外贸业务技能”复合型跨界人才培养方案,在校企合作的“产学研”中培养跨境电商一线人才,为珠三角地区输送大量人才,同时还培养了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为他们将来创业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www.100ec.cn/detail--6254680.html [EB/OL].《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全文,2015-06-02/2017-11-01.
[2] 王汉荣.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3):14.
[3] 邬庆儿.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分析[J].河北职业教育,2017,(3):41-42.
[4] 韩朝胜.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力资源,2016,(33):150.
[5] 周银新.关于跨境电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职业指导,2016,(11):62.
[6] 周婷.以创业为导向的跨境电商创业项目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0):250-251.
[7] 苏杭.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高校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经贸教育,2016,(12):139-141.
[8] 张兰.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