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敬改革先锋

2018-02-26

时代报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谢晋改革开放创作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源自我们的文化积淀和精神信仰,更源自5000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12月18日上午10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王沪宁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决定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其中,歌唱家李谷一、表演艺术家李雪健、作曲家施光南、作家蒋子龙、导演谢晋、作家路遥、文博专家樊锦诗七位文化文艺界人士在列。

李谷一的歌声伴随亿万中国人民走过了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经典歌曲传唱至今。《乡恋》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难忘今宵》成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春晚符号;《我和我的祖国》倾诉了世界各地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真情挚爱。

从事戏剧影视表演工作40多年来,李雪健崇德尚艺,执着追求,形成了“含蓄、真诚、淳厚、朴实”的表演风格。一部《渴望》,成为轰动全国、感动亿万观众的里程碑式佳作。《焦裕禄》《李大钊》《赵树理》《杨善洲》《横空出世》等数十部影视、话剧作品中的形象深入人心。

《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把爱国作为音樂创作的永恒主题,讴歌改革开放,谱写时代赞歌是他的创作坚持。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重振民族精神的期盼,引起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

蒋子龙对生活有着自身独到的体会。 1979年创作并发表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首开“改革文学”先河,被公认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他始终把创作的着眼点放在人们关心的经济改革领域,以雄放刚健的风格,把改革者的个性心理、精神风貌以及为现代化建设进行可歌可泣的奋斗表现得极具感染力。陆续发表的《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盆交响曲》等一系列表现工厂、城市改革的中短篇小说,对引领思想观念转变、推进改革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激发了全国上下的改革热情。

谢晋,著名电影导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有《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等影片问世。改革开放后,谢晋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投身电影事业,用镜头艺术记录了普通百姓的命运变迁,热情讴歌了人民群众的真善美。他拍摄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鸦片战争》等电影,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中国电影的民族魂。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的实践中,路遥用心、用情抒写改革开放的故事。1991年,他创作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巨著气势磅礴、风格沉郁,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大潮带给人们的巨大变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平凡的世界》也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樊锦诗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她坚持改革创新,带领团队致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创了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遗址保护传承与利用作出突出贡献”。她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本期,本刊怀揣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敬畏之心,推出“致敬改革先锋”特别报道,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大家进行深度发掘,为读者呈上对改革开放40年文艺发展最具诗意的表达,通过有情感、有温度、有底蕴的人物呈现,彰显艺术作品的时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猜你喜欢

谢晋改革开放创作
谢晋寻子
谢晋的《寻人启事》
谢晋的“寻人启事”
Jazz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缅怀谢晋导演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