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协作呵护离异家庭学生

2018-02-26何燕琼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

何燕琼

【摘要】 由于离异家庭子女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薄弱,学习习惯差,自信心不足,作为班主任,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特点制定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尽量把这部分学生引导到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成长。而且还注意要与家长双方经常沟通,通过电话或者面访,让家长了解父母双方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无论父母处在怎么样的状态,都不要将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孩子,不要吝啬对自己孩子的关爱,不要让自己缺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关键词】 离异家庭 学生 家校协作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1-001-02

0

由互不相识到成为夫妻,再由亲密无间的夫妻到最后成了陌路人。中间有多少相互伤害不得而知,但对他们的下一代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现代社会,随着80后和90后踏入社会工作,并且陆陆续续建立家庭,当中很多的独生子女由于责任感的缺乏和自我为中心,导致离婚率高涨。随着越来越多的离婚案例,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的学生。他们中较为幸运的是跟回父母中的一方与他人另建的家庭生活。有部分是父母都另建立了新的家庭,而他们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缺乏关爱的他们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从李晓芳,杨淑红(2005)的研究中得出,“处于单亲家庭中的儿童有明显的抑郁、焦虑、脱离现实等性格特点。“单亲家庭的儿童比完整家庭的儿童有更多的行为问题,其退缩、社交问题、焦虑抑郁较为突出,尤其是男童更为明显。”

笔者最近接手的一个班级,有3个孩子来自离异破碎的家庭。其中两个孩子是真正意义上的留守儿童。自父母离异后一直是由爷爷奶奶抚养。两个孩子中男孩子的表现是缺乏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差,毫无学习习惯可言,对自己缺乏信心,明明坚持一下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也不去坚持,半途而废,需要老师不断给予鼓励和监督。生活中常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与其他人发生冲突,自我控制能力弱,脾气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屡次与其他学生因发生口角冲突上升为肢体冲突。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连小学二年级的水平都达不到,识记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也非常弱,所有学科都根本学不了,只能寻求电子游戏的慰藉。

另一位女孩子的表现与男同学稍有不同。因为缺少关爱,这个女孩子早熟的表现更为明显,寻求关爱的渴望更大,早恋趋势很明显。这位女孩子在班级里平时也不是很高调,但零花钱较多,经常会用零花钱请同学吃东西来换取同学的关注。而且会主动写情书获取异性的关爱,学习表现不出色。

离异家庭的独养子女,特别是交给祖父辈抚养的独养子女当中不乏有自学成才者。但绝大多数在这种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父母离婚前的相互伤害行为而受到的感情挫伤,出现情感问题和性格变异,造成各类问题的产生。作为班主任,应如何在家校协作中争取消除学生身上来自家庭的副作用而增加班级和学校教育中的正能量呢?笔者这里有几点建议:

学校教育方面:

一、公平待之

对待这类学生,作为班主任首先不应戴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畢竟他们和众多的学生一样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的。甚至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他们比其他的孩子更渴求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更多的关注。另外由于世俗偏见,离异家庭的子女认为父母离异总是不光彩的,自卑感油然而生。离异家庭的孩子多表现为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从不谈及甚至回避父母的事情。而且离异家庭的孩子敏感多疑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显得更加突出一些,他们对许多事情都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或者自己父母的事情。作为班主任,要更加关心这些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更多的耐心,减少这些孩子的防备心理,才能是我们的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

二、经常与学生沟通,将学生的成长点滴记录在册,经常给予正面的表扬与鼓励

这类学生由于缺乏关爱,通常都缺乏自信。开始的时候是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之后是难以坚持做下去。教师若能给予尽可能多的鼓励,有利于这类学生重拾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并尽量做好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

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思想

父母离婚对于孩子的伤害很大。部分孩子会因此对周围的人产生抗拒和不信任,不能融入班级,不能为大部分同学接受。有部分孩子因为看到父母的情况而对周围的环境和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还有部分学生在父母离婚阶段,父母双方都把消极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给孩子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些消极情绪将会影响他们以后待人处事。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利用班集体活动想学生灌输诸如诚信、团结、自信、乐于助人、勤奋致富等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免走上歧途。

四、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思想认识

由于缺乏监管,这类学生通常文化课成绩都不太理想。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谈心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知识决定命运”的道理。在学校,一般还能跟上学习的学生,其秉性都不会太差,也不会做太出格的事。因为学习要耗费他们很多的精力,以至于无法做其他违纪的事情。要使这类留守儿童归于正途,还是要让他们能学、会学是关键。班主任可以通过让科任老师多些提点,同学互助,课外辅导的形式尽快让这类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让他们坚持不掉队,拿到理想的成绩。这对于他们的将来发展和在社会上生存也是极有好处的。

五、多给予学生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创造机会使他们赢得其他同学的关注

这类学生普遍性格内向,不怎么说话。在班集体中也是不起眼,不活跃的人物。即使他们内心有一万个想引起同学注意的心思,他们也没有勇气和不知道如何表现出来。作为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学生,多与他们聊天,及时发现他们的特长和擅长做什么事,适当时候安排机会让他们表现出来,并在公开场合给予表扬和赞赏。利用班主任的影响力多为这类学生树立正面的形象,使他们能为办理同学认可和接纳。真正能成为班中发光发热的一份子。

六、强化正面行为,低调处理违纪行为

“人孰无过”,更何况是缺少监管和关爱的留守儿童。对于犯了错的学生切忌上纲上线地批评他们,特别是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批评他们,这样会把他们的错误放大化,彻底把这类学生推向了教育的反面,摧毁了他们的自尊心,不利于对他们开展教育。作为班主任,可以對他们的违纪行为进行冷处理。可以先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再引导学生自我纠错。把他们的错误剥离公开场合,尽量私底下解决,把他们错误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范围。多强调学生的正确行为,多表扬强化正面行为,但不能姑息违纪行为,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自我认识错误,承认并改正错误。例如崔同学会拿玩具蛇回校,吓唬女同学,以期在男同学中收获成就感,和来自女同学对待英雄般的仰慕。殊不知他用错了方式,使更多的同学远离了他。作为教师和班主任,对待这类问题不必上岗上线强调什么安全问题或不道德行为,只需告诉他这样做事不对的,告诉他别人会怎么认为他,他应该怎么办就足够了。认识到自己做错了,能向他人道歉便可以放下这件事了。

家校协作方面:

1.多与家长联系,劝服家长要摆正心态,调整不良心理情绪,尽量少影响到孩子

家长的情绪很多时候会影响到孩子,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发脾气或者是经常把自己的种种不快与孩子诉说,就等于把自己的不良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是敏感的,家庭气氛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造成孩子紧张,焦虑,暴躁等异常情绪。父母不和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孩子的情绪经常波动,导致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缺乏虚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作为班主任,要把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跟家长分析清楚,把一些成功的单亲家长的做法与家长分享。尽量让家长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用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2.劝说家长采取适度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的缺失往往也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损,父母离异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偏差,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确引导更为重要。父母离异家庭的父母要加强理性,不要为了弥补孩子而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这种过分的溺爱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更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最最不能的是为了报复对方而过分满足孩子的要求,养成孩子的放纵和娇气。班主任在与这些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跟家长明确子女的具体情况,安排好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子女学会自信、自立、自助和自强。

3.劝说家长双方尽可能多地关注自己的子女

父母使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未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是在父母双方的共同抚育下成长,来自父与母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法交替影响着学生,使学生均衡地发展着。作为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明确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可缺失的角色,无论是否还跟子女住在一起,都要定期跟子女沟通。不管家长双方的关系如何,对子女的关心不能变,因为他们的关心与否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4.建议家长丰富家庭生活

由于家庭关系的失调,离异家庭往往表现出沉闷,压抑的生活气氛,这种气氛势必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提议离异家庭的父母应适当安排一些有趣的娱乐休闲活动,尽可能让家庭生活多姿多彩,增添生活乐趣,使孩子摆脱父母离异家庭的孤独感和不适感。这样也能够让孩子多与现实社会接触,消除孩子的脱离现实的心理状态,避免孩子沉迷网络或者是虚幻小说中不能自拔。

综上所述,由于离异家庭子女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薄弱,学习习惯差,自信心不足,作为班主任,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特点制定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尽量把这部分学生引导到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成长。而且还注意要与家长双方经常沟通,通过电话或者面访,让家长了解父母双方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无论父母处在怎么样的状态,都不要将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孩子,不要吝啬对自己孩子的关爱。

[ 参 考 文 献 ]

[1]李晓芳,杨淑红,王敏娜.单亲家庭子女个性特征和行为问题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75.

[2]韩俊杰,冯元东.单亲家庭子女的偏差心理及行为研究[J].生命科学与医药卫生2011,11(4):81-83.

[3]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58-59.

[4]王渭玲,汪勇.276名医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2):118~119.

[5]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离异家庭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请你们关心我
学生写话
城市里特殊孩子的家庭教育研究
对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学生的调查研究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