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失败的转化
2018-02-26肖章云
肖章云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099
在教育一线奋战了十五年,有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而反思对于我班余想同学的教育,感觉这其中有太多的不足和遗憾。
你能把我怎么样
余想同学的现状是: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课堂上虽然能正常听课,不和老师捣乱,但学习上缺乏上进心,疲于应付,学习几乎是无效的。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经常忘记带作业。性格孤僻,很少和同学交流,整天萎靡不振的样子。各科教师使尽“浑身解数”,效果微乎其微。
余想的现状要比我想象的要糟糕的多,当初接手这个班时很想能将他成功转化,而对他的转化的效果,很不满意。回想起和他的每一次交流及他的种种表现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他的现状与父母的溺爱以及教育方式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而我的失败之处就是没能转化好他的父母。钱志亮说过:农村义务教育的当务之急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好家长。
不该出手的时候出了手
余想在八年级上学期就和一些习惯很差的“朋友”进入网吧,我在第一时间将这一情况和他的父母作了交流,但并未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直至余想和同学借钱不能偿还而和“朋友”发生矛盾时父母才有所察觉,后被其父狠狠地打了一顿但未被“制服”。这不该出手的时候乱出手不仅没起到一点点教育效果,反而给学校和家庭的双方教育带来了更大的麻烦:从此教师与余想的沟通就更困难了,他几乎不开口。
为此,我专门去拜访了他的父母,商量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的事宜,但其父说他已经对孩子失去了信心,让其自生自灭了。余想的母亲讲述了家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她承认,家庭对余想的教育开始(七年级之前)就进入了误区,对孩子过于溺爱了,听之任之。后来当他们发现余想做的事情让父母不能容忍时,父亲对孩子采取了过于专制和粗暴的教育,根本谈不上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这一次,我帮她分析了余想的父亲为什么不能将其“制服”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父亲经常在外喝酒、打牌。赌场失意以后回家就与余想的母亲吵架。虽然余想不敢当面责怪父亲,但他已经对家庭的这种状态感到不满和厌倦了,对父亲的举动是敢怒不敢言,父亲在他的心目中已没有一点威信可言,所以父亲对他的要求,他是置之不理。而这时的父亲又不敢“出手”了,因为一“出手”,余想就离家出走。这样下来,余想对学习产生了非常厌倦的情绪。
我和余想的父母作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父母首先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否则是没有资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不能用封建的眼光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高兴怎样办就怎样办。同时要找准机会与余想做好沟通疏导工作。(后来才知道,这些建议家长并未放在心上,家长依旧“我行我素”,这给我后来的工作增添了更多的困难)
他有一点点动心
针对余想母亲向我反映的情况,我利用了中午休息时间和余想作了一次长时间的交谈,主要目的是帮助他走出心理的阴影,树立信心,重新走入正常的校园生活。
对于家庭发生的事,我对他进行疏导:“父亲对你的关爱肯定是无私的,真切的,只是他所表达出来的方式让你暂时不能接受,今后你会慢慢理解的,不过你应当对自己的行为和做法也应当进行反思。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今后自己的所言所行要让父母放心,要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接受了我的建议,我还给他提了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定期地帮他找出进步地方和尚需弥补的不足之处。同时,我也做好班上一些同学的思想工作,尽可能地从生活上(主要是精神上的)对其多加关心,让一些优秀的同学主动去帮助他树立信心,看到希望,多和他一起参加一些活动增进友谊,不让他产生自卑的心理。在一段时间内,他的好转让我得到了一点欣慰,我也看到了一丝希望。
孤军奋战,梦想破灭
然而,出乎我的意料是,几天后,余想找到我,说他不上学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就是不想上学。在我的再三询问下,他说怕自己不能坚持。我鼓励他慢慢学会控制自己,但是无论我怎样与他沟通和劝告,他都是无动于衷。我知道家里发生的事情对他的影响太大了,他对什么都感到厌倦了。为此,我只得再次把他的母亲请到了学校,并给了一个建议:让余想感受做苦力活与学习到底谁苦谁乐。此所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并说明了意图:父母带他去工地上体验生活,让他认识到过早地踏入社会生活是怎样的劳累,从而意识到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从而让他学会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在农村中学对这样心中什么都不想的学生往往是很奏效的。
但遗憾的是,这一次,他的父母依旧未意识到这种做法的重要性,只是把余想放在家里“自由”了两周。两周后,余想感到在家很无聊,想到学校来。我还和他的母亲演了一场“戏”:故作学校坚决不允许他进学校,让他的母亲当他的面打电话向我“求情”。
可这一次的到来,他仍然无法去辨别“好歹”。到学期结束,一直上演着文章开头描述的那种情景,对于余想的这种情况,我感到真的很茫然,这是我转化学生的例子中最不成功的一例,在自始至终的教育过程中,我几乎是孤军奋战,没有得到家庭教育方面的任何支持,甚至有时会有一种“力”将他拉着向相反的方向“奔跑”,这只能让我的梦想宣布“破产”。
溺爱,让教育变得无力
虽然最终余想参加了中考,但这一次不成功的转化,让我意识到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要教会家长如何去教育孩子。我的不成功之处就是没有教会家长。我没能让余想的父母意识到溺爱孩子是一个错误,没让他们意识到这一危害究竟有多大,没能让他们意识到这会导致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产生各种困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首先,要把握好爱的尺度和原则,不要过于溺爱。
溺爱下的孩子,通常比较自私,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贴顾惜别人,不会为家庭分担一点点责任,心理承受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具有极强的依赖思想(余想的状况几乎就是这样)。特别是孩子一旦把父母的对他的付出认作是理所当然时,他就会觉得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如果某天这种付出停止,或是孩子无休止的索取遭到拒绝,他会仇恨父母,甚至打击报复父母(余想在身体和力量上具备这些条件,但在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期间,我经手的这类例子是不足为奇的),这就是经常有孩子打骂父母的根源。
其次,在教育孩子時不能专制和粗暴。
余想的父亲受传统思想的严重影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忽视孩子的思想,在教育孩子时过于专制和粗暴,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打孩子不仅仅是在肉体上对孩子进行伤害,更严重的是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孩子一面承受父母的暴力,一面模仿父母的暴力,从而产生暴力倾向,(这也是后来余想喊村上的伙伴想用武力解决自己和一同学之间矛盾的根源吧。)这就是许多孩子在外打架闹事的主要原因。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必须注意方法,不可轻易使用暴力,如果不慎用了粗暴的方法,要及时修复亲情链条,抚平孩子的心灵创伤。
第三,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余想的家长在从严要求孩子的同时,缺乏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甚至禁止孩子做的,却是他们自己所喜好的。禁止孩子吸烟,自己却当着孩子的面吸烟;禁止孩子赌博,自己却当着孩子的面聚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也时刻在模仿父母,因此,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不良的言行举止,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树立榜样。余想同学毕业已有近十个月了,真希望我对他的转化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想必他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责任意识了吧,或许他现在已是一个有思想的孩子了吧,真的希望如此。
总之,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21世纪需要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应具有自学进取的精神、扎实渊博的学识、创新应变的能力、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强壮扎实的体魄。作为父母随时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来办。对孩子要讲民主和平,要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家长不仅是孩子慈爱的父母,循循善诱的导师,而且还是真诚的朋友,这样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东屏中学 210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