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武术教学凸显“技击”和“功法”特性的思考
2018-02-26韩月仓
韩月仓
摘 要:根据武术重视“技击”和“功法”的特點,本文设计了一组可用于小学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的练习方法,帮助小学生了解武术文化和学习武术技能。
关键词:小学生;武术;技击;功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1-0068-02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武术项目主要包括学习和掌握包括基本手型、步法等在内的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以及能够完成少年拳、地方特色拳种等的简单武术套路等。
武术讲究“内外兼修、神形共养”,长期从事武术锻炼,可以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小学生通过武术内容的学习,不仅修身育德,还可以有效地发展身体的速度、灵敏、协调、柔韧、耐力、弹跳等综合体能素质,掌握发力的次序和部位,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通过对武术项目属性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小学武术教学中,应该重点围绕“技击”和“功法”两点来开展教学。
一、“技击”靠核心攻防来完成
1.武术的“技击”属性分析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武术虽然有健身、消遣、娱乐、表演、比赛的属性,但最基本的属性还是“技术搏击”。杨红兵在“试析武术的概念”一文中提出:“通过武术的演练可以遥想中华民族的英勇雄姿,通过表演的艺术性还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是,这些体育和艺术方面的属性只是武术的偶有属性,就本质属性而言,武术是技术搏击。”因此,武术的攻防技击是其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显著特点。
小学武术的教学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也要充分体现出武术攻防技击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和开发一些既包含武术的基本动作,又能体现攻防含义的两人或多人的练习方法。学生通过相互对抗,不仅能够掌握一些格斗的攻防技术,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2.突出“技击”属性的练习方法
(1)仆步“角力”
目的:掌握武术基本动作中的“仆步”动作,发展学生上下肢、腰腹肌力量。
方法:学生两人成仆步,右手互握紧,游戏开始,两个人互相牵拉,脚先移动者失败。
(2)抱拳“角力”
目的:练习顶力、张力、合力,发展学生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
方法: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圈(大小根据练习者的能力而定),甲乙双方站在圈内。甲成抱拳礼姿势,乙双手分别握住甲小臂。开始,甲以抱拳礼姿势用力向前顶(沉肩坠肘,体会力向外向前扩张),乙紧握其小臂,双臂向内合,向前顶(体会合力和顶力)。把对方顶出圆圈者为胜。
(3)打“四方”或打“八方”
目的:发展学生灵敏、协调、速度、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以及坚决果断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精神。
方法:练习者站在中间,辅助者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或是八个方位)站立(距离根据练习者的能力而定)。向练习者抛海绵包,同时喊出声音提示,如“打”或者“接”,练习者听到声音后迅速做出判断,用拳或掌击打、用腿踢或蹬海绵包,也可以用手接住或者躲过海绵包。
二、“功法”靠关键身形来体现
1.武术的“功法”属性分析
民间有句俗话“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意思是学再多武术的套路及招式,如果没有“功力”的支持,都只能是“花拳绣腿”,再好的招式都不能给对手以有效的攻击。因此,从古至今,练武的人都非常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尽管叫法不同,但以今天的语言表达,就是发展力量、速度、灵敏、柔韧以及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各种练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尽管各项身体素质还都处于快速发展期,距离成人还有较大的差距,但也应该树立“练习武术要注重基本功和身体素质练习”的观念,否则学到的武术动作就真成了“蹩脚的广播体操”,既无用,又无趣。作为体育教师,则可以针对发展不同身体素质的需要,结合武术项目的特点,创编出一些兼具趣味性和实效性的身体素质练习方法,供学生在课上和课外练习。
例如,武术的长拳项目中有所谓“四击”“八法”之说。简单地说,“四击”指的是踢、打、摔、拿四种武术法则,“八法”则包括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等。这些内容既是武术特有的内涵,也是练习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等素质的好方法,可以以此为基础,开发出很多发展少儿身体素质的练习方法,助力运动能力的发展。
2.突出“功法”属性的练习方法
(1)手抓“球”(或沙包等)
目的:发展上肢的灵敏、协调性,提高手眼的配合能力。
方法:马步、弓步或者自然开步站立均可,手心向下握一个小皮球(大小根据练习者手的大小而定)。然后迅速松开手,一只手用力抓住,如此左右手互相抓握。当学生熟练以后,将球抛弃后,可以用手绕一下球再抓住,水平高者可以绕2~3圈再抓住球。此外,球可以换成一定重量的沙包,重量可以根据学生能力而定,逐渐增加。
(2)你抛我打
目的:发展学生速度、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以及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坚决果断的优良品质以及合作互助精神和竞争意识。
方法:甲乙二人面对面抱拳站立(体会抱拳动作),甲将海绵包向乙的胸前抛,乙迅速出拳(或者是推掌)击打。同等次数,击中多者为胜。
(3)巧过木人桩
目的:发展学生腰部及身体各部位的灵活协调性。
方法:学生5~10人一组(根据学生人数而定),准备过桩的学生站在前面,其他人站成纵队组成“木人桩”,站在宽1.5米左右的窄道中间,前后间隔1.5~2米,第一个人直立胸前抱拳(武术抱拳礼)。第二个人直立站好,但是双手向身体两侧推掌平举。第三个人做弓步冲拳。第四个人马步站好,但是双臂有节奏地上下摆动。第四个人弓步站好,双手侧平举上下有节奏地摆动。第五个人直立双手侧平举,然后原地匀速旋转。第六个人双手侧平举蹲着匀速旋转。提示:“木人桩”的学生可以设计任意动作,但是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安全距离。游戏开始,闯“木人桩”学生可以采用蹲、绕、闪、挡等方法通过“木人桩”。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技击”和“功法”只是武术众多属性中的两个。笔者以此设计的这些练习方法,也是本着抛砖引玉的想法,为小学武术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