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沼肥在稻田生态养鱼中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2018-02-26魏文燕李良玉唐洪杨马张小丽陈霞陈健刘家星付绍红杨思衡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沼肥生态养殖效益

魏文燕+李良玉+唐洪+杨马+张小丽+陈霞+陈健+刘家星+付绍红+杨思衡

摘要 沼肥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有机肥,其应用于稻田养鱼模式中,可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施用沼肥开展稻田生态养鱼试验,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常规施用化肥对照组相比,沼肥组较对照组稻谷产量增加280.05 kg/hm2,鱼产品产量增加72 kg/hm2,平均净增产值4 348.38元/hm2,经济效益较佳。

关键词 沼肥;稻田养鱼;生态养殖;应用;效益

中图分类号 S141.4;X1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228-03

沼肥是一种富含氮、磷、钾、锌、锰等营养元素的优质有机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成都市不斷深入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和沼气工程,为成都地区开展沼肥稻田养鱼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将沼气工程与稻田综合种养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利用沼肥,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生产水稻和养殖鱼类,对实现稻鱼双丰收具有重要的意义。成都邛崃市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市、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市,年出栏生猪逾140万头、禽兔2 100万只,常年存栏奶牛9 500头,有着丰富的沼气发酵物料资源。2016年5月,本项目组选择成都邛崃市牟礼镇小塘村四川沃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稻田进行沼肥稻田养鱼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在成都邛崃市牟礼镇小塘村选择四川沃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肥力相当的邻近稻田4块,设置2个处理组:按照常规施用化肥,氮磷钾复合肥作基肥、尿素作追肥(A);施用沼肥、沼渣作基肥,沼液作追肥(B)。每个处理重复2次。

1.2 试验材料

1.2.1 稻田。供试稻田肥力中等,A组稻田面积共0.72 hm2(A1 0.3 hm2、A2 0.42 hm2),B组稻田面积共0.76 hm2(B1 0.36 hm2、B2 0.4 hm2)。所有试验稻田均按照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稻—鱼”模式进行田间工程改造,稻田开挖“口”字形环沟,沟宽1.5~2.0 m、深1.5 m,暂养池长4~6 m、宽2~4 m、深2.0~2.5 m,环沟与暂养池相通,环沟和暂养池的改造面积为稻田面积的8%~10%。田埂加高加固,进排水口设置栅栏以防止鱼类外逃。试验稻田水源条件良好,水质洁净、无污染,排灌方便。

1.2.2 水稻。采用川优6203作为供试水稻品种,米质为国家优质米2级水平。

1.2.3 鱼种。鱼种选用沃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渔场提供的大规格二龄鱼种,各处理组平均投放规格为100~150 g的鲤鱼鱼种270 kg/hm2、300~350 g的鲢鱼60 kg/hm2、400~450 g的鳙鱼60 kg/hm2、300~350 g的草鱼60 kg/hm2。各稻田放养量及饲喂量见表1。

1.3 试验方法

1.3.1 施肥。各试验田5月8日整理田块后采用生石灰750 kg/hm2环沟和暂养池带水消毒,化肥组均施全期氮,施用量为150 kg/hm2,其中施基肥、插植前、后各期纯氮量分别为全期氮的50%、30%、20%,并折算为相应肥料数量,施用复合肥(总养分含量为46%,其中含氮20%、磷12%、钾14%)375 kg/hm2、尿素(含氮量46%)75 kg/hm2。沼肥组采用大型沼气工程正常运行排放的沼渣、沼液作为供试沼肥材料来源,沼肥原料为猪粪,中温发酵,正常发酵并产气90 d后抽取沼肥,出池后在储粪池存放5~7 d后施用,要求沼液清亮无异味。按照“量少多次、沼渣撒施、沼液喷施”的原则,基肥施用沼渣(含氮量2.5%)3 000 kg/hm2,后期多次追施沼液具体施用量和施用时间视情况而定,保持稻田环沟水色青绿、水体透明度20~25 cm。

1.3.2 饲养方法。A组不施用沼液,主投商品饲料;B组少投商品饲料,主施沼肥,每7~10 d追施沼液1次,具体施用量根据环沟内水色浓淡而定,水色清淡多施、水色浓厚少施。根据“四定原则”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饵料,日投饵率按照饲养鱼体重的1%~2%投喂,具体投喂量根据气候情况和鱼吃食情况适量增减。

1.3.3 田间管理。水稻管理按照常规栽培管理进行。秧苗移栽后,初期为促进水稻分蘖,稻田水位保持10 cm左右;随后水位逐步提高,并保持在15 cm左右,以保证水稻和鱼的生长;水稻收获前降低水位至田面以下5 cm左右以利于机械收割;水稻收获后及时加深水位至田面上15 cm,继续养鱼。每日巡田,做好生产管理记录,包括天气、饵料投喂、吃食情况、养殖鱼死亡情况和水稻生长情况等。

1.4 试验期

2016年4月8日撒种旱育秧,秧龄45 d时进行移植,5月24日完成水稻栽插,不再追肥和施用农药。9月13日完成水稻收割,水稻生长期为157 d。秧苗栽插株行距15 cm×20 cm,确保密度为18万~21万窝/hm2(每窝2~3株苗)、225万穗/hm2以上有效穗。秧苗栽插7 d返青后,投放鱼种。

1.5 测定内容与方法

1.5.1 水稻病害。分别于大田水稻抽穗期进行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发病情况调查,每个处理检查3个小区,每个小区检查3个点,每个点检查5蔸,每个处理共45蔸。

1.5.2 水稻产量。试验定期观察记载,收获前抽样考察经济性状,水稻产量采用全田验收测产法,于9月13日进行水稻收割,分别进行考种和测产,每个重复取5个样点,每个样点1 m2,每个处理取3次重复共计15个样点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水稻产量(kg/hm2)=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106

1.5.3 鱼类生长和死亡。试验期间详细记录鱼类吃食情况、疾病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水稻收割后根据稻田情况起捕成鱼,统计各田块养殖鱼类死亡率,鱼产量采用成鱼出塘测产。计算公式如下:endprint

成活率(%)=Ft /Fo×100

式中,Ft为试验末鱼类起捕总数,Fo为试验初鱼类投放总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病害发生情况

试验田分别于6月22日和7月15日进行水稻病害调查,其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应用沼肥作为水稻肥效来源,降低了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的发病率和损失率,有效增强水稻抗病性,减轻危害,利于水稻生长。

2.2 水稻产量

9月25日进行水稻收割,取样割测产量,结果见表3。与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沼肥能促进水稻植株生长,株高、穗长、穗粒数、有效穗和千粒重均优于化肥组,平均株高增加1.4 cm、穗长增加0.9 cm、穗粒数增加2粒、穗实粒数增加3粒、千粒重增加0.1 g;沼肥组有效穗228万穗/hm2,每穗实粒数134粒,结实率80.24%,对照组有效穗226.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131粒,结实率79.39%。从测产结果可以看出,施用沼肥可以提高水稻結实率,具有增加水稻产量的作用。

2.3 渔产量

整个试验过程,各处理组未暴发鱼病。2016年9月20日,实行全田放水起捕,各处理组渔产品收获情况见表4。可以看出,稻田施用沼肥可以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体环境,减少鱼病发生,各套养品种鱼的成活率都较复合肥组更高;同时能增加稻田水体浮游植物、动物生物量,促进鱼类生长,提高产量,沼肥组渔产量1 309.2 kg/hm2较复合肥组1 237.2 kg/hm2更高。

2.4 经济效益比较

由表5可以看出,与对照组施用常规复合化肥相比,稻田综合种养施用沼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常规稻田一般施用复合肥375 kg/hm2作底肥,追施尿素75 kg/hm2作为穗肥,当年复合肥价格为3.2元/kg,尿素价格为2.13元/kg,常规施用化肥成本为1 359.75元/hm2,而沼肥虽然施用量大,但单价很低,近年来沼肥价格一般为40元/m3,折合单价为0.04元/kg,稻田平均施用沼肥22.5 t/hm2,肥料成本就可比施用化肥降低459.75元/hm2,且需施用化肥需人工进行肥料撒施,而沼肥施用是由专业的沼肥公司运输到田间均匀撒施,无需自行安排人工,可节约劳务费600元/hm2。施用沼肥可使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等理化性状等综合指标提高,平均水稻产量比施用化肥提高280.05 kg/hm2。沼肥作为一种生物有机肥料,除可改善土质促进水稻生长外,还更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培育。不定期增施沼液可及时补充稻田水体中营养素,培育浮游生物供养殖鱼类摄食。试验中稻田投放的养殖鱼类以杂食性和滤食性的鲤鱼、鲢鳙鱼为主,在养殖鱼类投放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可比常规施用化肥稻田组减少约151.2 kg/hm2的商品饲料投喂量,且养殖鱼类成活率、产量更高,平均鱼产量比常规施用化肥稻田高72 kg/hm2。综合水稻和鱼产品的收入,除去土地租金、秧苗、鱼种、饲料、病害防治、人工管理等各项生产成本,稻田综合种养施用沼肥比常规施用化肥平均经济效益增加4 348.38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3.1 施用沼肥促进水稻生长

施用化肥可提高作物产量,但化肥的利用不充分,大量使用后未被吸收的肥料沉积到地下或流失到沟渠中,土壤有机质减少,导致病虫害频繁发生、农药用量增加,造成极大的农业面源污染。沼肥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多种营养元素和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是缓速兼备的良好有机复合肥[1]。施用沼肥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作物病害发生,促进作物生长,不但节省化肥、农药的喷施量,也有利于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稻田施用沼肥处理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优于施用化肥处理,稻谷产量较单施化肥有所增加,且生产成本比施用普通化肥大大降低[2],综合经济效益提高。

3.2 施用沼肥利于鱼类生长

沼肥含有丰富的氮、磷、钾、无机盐类、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水体中施用沼肥可培养丰富的浮游生物供鱼体摄食,同时,经常施用沼肥可使水体处于中性偏碱的环境,利于鱼类生长[3]。人、畜、禽的粪便等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其中所含的寄生虫卵和致病菌大部分已被杀灭,不会对养殖鱼产生病原污染;同时,沼肥中含有的B族维生素、赤霉素、吲哚乙酸等维生素和抗生素等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水体中的病原菌[4],且不会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因此,使用沼肥养鱼,可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少用或不用渔药,改善鱼类生活环境,降低鱼病发生率,提高成活率。“沼肥—稻田养鱼”要获得高产,放养鱼类品种必须适宜,一般宜放养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和杂食性鱼类如鲤鱼、鲫鱼、草鱼等。大面积养殖还必须结合市场需求确定套养鱼品种。

3.3 合理正确施用沼肥

沼肥在稻田综合种养中的施用,一般是沼渣作基肥、沼液作追肥,应在田块整理完成、鱼种放养前施足基肥,施用基肥7 d后待生物肥料充分腐熟发酵、培育浮游生物完成后再投放鱼种,切忌投放鱼种后再大量施用沼肥,以避免沼肥大量发酵产生生物毒素对养殖鱼类造成影响。追肥需视水质和季节而定,应做到“少量勤施”,保持水体透明度20~25 cm较为适宜。切忌过量施肥,以免造成大量沼肥残渣沉积池底,腐败分解,消耗水体溶解氧,恶化水质,影响鱼类生长[5-6]。

3.4 发展趋势

“沼肥—稻田养鱼”系统实现了“畜禽养殖(粪污)—沼气池(沼液)—水稻种植(直接肥料)—水产养殖(间接肥料)”的循环模式,该模式中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经厌氧池发酵后,沼液、沼渣输送到稻田中作为水稻生长的直接肥料;沼肥又作为稻田水体中藻类的肥料,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进而为稻田中养殖鱼类提供丰富的浮游生物饵料,实现既消除养殖粪污又促进水稻和水产养殖发展的良性循环,生产的稻谷和鱼产品为生态产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更加关注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追求绿色、环保、健康的无公害产品。因此,发展循环农业,研究和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循环农业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较之于常规农业发展模式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效益,以其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而受到越来越多农业人的欢迎。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农业循环模式是当前处理畜禽养殖场污染、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模式之一,形成农业资源生态良性循环利用,在生产中可以大力推广此种模式。近年来成都各地区均实行了沼肥施用补贴政策,施用沼肥将进一步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从生产成本、环境生态效益角度考虑,更愿意选择沼肥等生物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补贴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沼肥的合理有效利用。

4 参考文献

[1] 杨梅.水稻种植上施用沼肥的研究[J].广东科技,2012,9(18):148-149.

[2] 黄勤楼,翁伯奇,汤祖华,等.沼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3(3):284-287.

[3] 廖庆民.稻田养鱼的生态和经济价值[J].黑龙江水产,2001(2):17.

[4] 刘德源.沼肥的特性及在鱼类仿生态养殖中的应用[J].水产科技情报,2012,39(4):201-204.

[5] 王继臣.沼肥养鱼技术要点[J].基层农技推广,2013,1(7):73.

[6] 刘德源.沼肥的特性及在鱼类仿生态养殖中的应用[J].水产科技情报,2012,39(4):201-2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沼肥生态养殖效益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沼肥在西瓜种植上的应用效果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沼肥施用对玉米产量影响试验
非洲斑节对虾高位池生态养殖试验
茭笋水田套养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试论柴鸡养殖中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