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3种水生生物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估

2018-02-26林昆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斑马鱼水生毒性

林昆

摘要 本文对嘧菌酯与烯酰吗啉的复配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及安全性展开研究。根据国家《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等级,分别测定其对斑马鱼、大型溞、小球藻的急性毒性,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鱼类属于中毒药剂,对溞类有高毒性作用,对藻类低毒。因此,田间使用时仍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和剂型选择等,尽量减小其对环境的危害。

关键词 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水生生物;毒性;安全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 S4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186-02

Evaluation of Toxicity and Safety of 50% Dimethomorph·Azoxystrobin WP to 3 Kinds of Aquatic Organisms

LIN Kun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toxicity and safety of the compound bactericide of dimethomorph and azoxystrobin on aquatic organisms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toxicity grade of pesticides on aquatic organisms in "Test guidelines on environment safety assessment for chemical pesticides",the acute toxicity were measured on zebrafish,daphnia and chlorella,the safety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50% dimethomorph·azoxystrobin WP was a kind of medium toxic agent for fish,which was high toxicity for daphnia,and low toxicity for chlorella. Therefore,dosage and dosage form selec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in the field,so as to minimize th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 50% dimethomorph·azoxystrobin WP;aquatic organism;toxicity;safety evaluation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目前全球市场销量最大的一类杀菌劑,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使用单一成分杀菌效果越来越差,随之越来越多与之进行复配的杀菌产品逐渐取代单一成分的使用。

嘧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主流应用成分之一,与之复配产生的杀菌剂产品层出不穷,其中与烯酰吗啉的复配制剂在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上得到广泛应用,且使用量逐年增加,随之产生的残留成分进入水体,可能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并可能对生物造成不可预估的危害[1-2]。

为了评估嘧菌酯与烯酰吗啉的复配类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及安全性,选用50%烯酰吗啉·嘧菌酯(30∶20)可湿性粉剂,根据国家《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等级,分别测定其对斑马鱼、大型溞、小球藻的急性毒性,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期为正确评价其对水生系统可能造成的危害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生物。斑马鱼(Brachydonto rerlo H-B.),体长(3.0±0.5)cm、体重(0.3±0.1)g,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提供。试验前在室内驯养1周,驯养期间斑马鱼生长正常,死亡率<2%,试验用鱼健康无病、大小一致。试验前24 h停止喂食,整个试验过程不进行喂食。

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由实验室保存的种溞经驯养后用于试验。在玻璃缸内放入预先曝气24 h以上的自来水,再放入数十个大型溞,然后以实验室培养的小球藻、斜生栅藻混合液喂养大型溞。于(20±2)℃条件下培养,避免阳光直射。每隔几天换一次水,每天注意观察大型溞生长状况并及时添加藻类,一旦发现有怀卵母溞即将其移至另外的缸内培养[1]。每天定时将小溞移出。毒性试验用的溞为实验室培养的孤雌生殖三代以后的幼溞,溞龄为出生6~24 h以内,幼溞健康活泼。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ts Beij.),藻类购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藻种库。培养方法为将藻种接入盛有SE培养液的三角瓶,置于光照摇床中培养,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即可用于毒性试验[2]。

1.1.2 供试药剂。50%烯酰吗啉·嘧菌酯(30∶20)可湿性粉剂,由湖南农大海特农化有限公司制备提供。

1.1.3 主要仪器设备。天平、溶解氧测定仪、温度计、pH计、鱼缸、量筒、天平、移液器、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光照摇床、血球计数板、玻璃器皿等。

1.2 试验方法

1.2.1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用水为经活性炭过滤的自来水,试验容器为15 L玻璃缸,试验玻璃缸全部放入大水浴槽内。每个试验缸中配置10 L不同浓度的药液,并投入斑马鱼10条,调节水浴温度使水温保持在(23±2)℃。endprint

试验前按正式试验条件预试,求出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斑马鱼全部致死的最低浓度和全部存活的最高浓度。正式试验在此浓度范围内,按级差设置5组不同浓度(2.00、2.40、2.88、3.46、4.15 mg/L)的药液,另设一组空白对照(CK)。试验采用每隔24 h更换一次药液的半静态法,定时测定各缸中试液的溶解氧pH值。试验历时96 h,连续观察记录24、48、72、96 h斑马鱼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数,及时清除死鱼。用概率统计法求出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3-4]。

1.2.2 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预试验:以较大的浓度间距设3个浓度组,每个浓度放5只幼溞,于48 h时观察溞类的运动情况,得出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溞类100%活动受抑制的最低浓度和全不抑制的最高浓度,以确定正式试验的浓度范围。

正式试验:在预试验所确定的浓度范围内,按一定时间确定5个试验浓度(0.2、0.4、0.8、1.6、3.2 mg/L),同时设不加药剂的空白对照组。试验时在100 mL烧杯中装入50 mL不同浓度的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药液,每只烧杯放入5只幼溞,幼溞溞龄6~24 h,每个浓度设4次重复,于24、48 h观察记录活动受抑制的幼溞数。试验期间不投饵料[5]。

参比物质试验:参比物质为分析纯重铬酸钾。按上述试验步骤测定重铬酸钾对大型溞的24 h的EC50值。

1.2.3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预试验:以较大的间距设5个浓度,以确定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于藻类毒性范围。在250 mL三角瓶中加入100 mL含不同浓度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药液的SE培养液,再接种小球藻。置于光照摇床中培养,于0~72 h取样,在显微镜下以血球计数板测定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藻类的毒性影响范围[6]。

正式试验:在预试验确定的浓度范围内以一定的间距设5个浓度组(2、4、8、16、32 mg/L),并设空白对照组(CK),每组3次重复。按同样的方法将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加入培养液,然后接种藻细胞,置于培养箱内培养,每隔24 h测定各处理的藻细胞数(以血球计数板测定各处理组的藻密度值,每个培养液至少计数2次,求出平均值。如果2次计数结果相差较大,则应重复计数[3]),并计算各处理浓度下藻类生长抑制率,并据此计算72h的EC50值。测定试验开始及試验结束时的pH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斑马鱼的毒性

试验过程中,试液溶解氧保持在(8.3±0.3)mg/L,pH值保持在7.5±0.2,空白对照组(CK)的斑马鱼全部生长正常,无一死亡。试验斑马鱼接触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试液以后,低浓度组的斑马鱼中毒症状不明显;高浓度组的斑马鱼身体侧倒,鳃充血,呼吸急促,全身抽搐,身体扭曲变形,尾部痉挛,在水中上下翻滚,呈难受状态,身体失去平衡,腹部朝上,5 h后出现死亡。根据试验药液浓度和各组斑马鱼的死亡率得出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斑马鱼的LC50(96 h)为3.10 mg/L(表1)。

2.2 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大型溞的毒性

试验过程中,试液溶解氧保持在8.0 mg/L以上,pH值在7.5左右。空白对照组(CK)的大型溞全部生长正常,无一死亡。大型溞接触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药液后,各浓度组受试溞活动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抑制溞个体胀大、体色发白、沉于水底。根据各处理组的药液浓度及大型溞的死亡数,计算得出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大型溞的EC50(48 h)为0.45 mg/L(表2)。

2.3 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小球的藻毒性

由表3可知,试验期间各处理pH值变化<1.5,满足试验要求。

根据各处理浓度及小球藻的生长抑制率(表4),计算得出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小球藻的EC50(72 h)为6.56 mg/L。

2.4 毒性等级划分

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农药对鱼类的毒性分为4个等级,即LC50(96 h)>10.0 mg/L、1.0

农药对溞类的毒性分为4个等级,EC50(45 h)>10.0 mg/L、1.0

农药对藻类的毒性分为3个等级,EC50(72 h)>3.0 mg/L为低毒,0.3

于低毒。

3 讨论

本试验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未考虑田间实际施药情况,如田间实际用药量、施药次数、多次累积效果、成分降解速率等,也未进行烯酰吗啉和嘧菌酯对水生生物可能存在的慢性或长期毒性效应的研究。因此,田间使用时仍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和剂型选择等,尽量减小其对环境的危害。

4 参考文献

[1] 吴声敢,陈丽萍,王彦华,等.4种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C]//成卓敏.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88-793.

[2] 林琎,王开运,许辉,等.5种新型杀菌剂对4种鱼的急性毒性和安全性评价[J].世界农药,2014,36(2):34-38.

[3] 李祥英,梁慧君,何裕坚,等.5种杀菌剂对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4(16):125.

[4] 黎镇非,张瑞明,钟长文,等.5种杀虫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试验与安全性评价[J].农药,2017,56(4):279-282.

[5] 徐建英,赵春桃,魏东斌.生物毒性检测在水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2014,35(10):3991-3997.

[6] 胡玲玲,刘慧君,赵媛.农药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评价[J].现代农业科学,2008(7):36-38.

猜你喜欢

斑马鱼水生毒性
小斑马鱼历险记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4天大的斑马鱼幼苗(放大10倍)
互助
一个农民的四季
小心,蘑菇有毒
毒性中药宜久煎
五色梅的古今论述
斑马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