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市博村林场林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2018-02-26房龙太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林地

房龙太

摘要 以《安徽省博村林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为基础,通过对黄山市博村林场林地资源现状、经营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对策,以期为探索黄山市博村林场林地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林地;资源现状;保护利用对策;安徽黄山;博村林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165-02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和森林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1]。为了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林地资源,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要求,黄山市博村林场编制了《安徽省博村林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本文在该规划的基础上,从黄山市博村林场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和成效入手,分析了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实施黄山市博村林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对策,以利于黄山市博村林场进一步加强林地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概况

黄山市博村林场位于屯溪区西郊,东西长约22 km,南北宽约14 km,四周与屯溪区、休宁县、歙县、徽州区部分乡镇交界,下辖东关、马鞍山和秀阳3个工区。林场地势呈北高南低,平均海拔400 m左右,最高峰马槽山海拔503 m。由于黄山屏障的抬升作用,四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 ℃左右,年降水量在1 350~1 650 mm之间,无霜期260 d。岩石主要有千枚岩、花岗岩、页岩等,土壤有黄(红)壤、紫色土等,土层厚度在30~70 cm之间,pH值4.5~6.5。林场内植被繁茂、种类繁多,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特点,无原始植被,多为檵木、杜鹃、白栎、茅栗、青冈、苦槠、化香等树种组成的次生阔叶林或灌木林,以及人工营造的马尾松、杉木、湿地松、油茶、茶叶等针叶林和经济林。

1.2 林地资源现状

据2009年黄山市博村林场森林资源数据(基于2004年二类调查数据)显示,林地面积3 328.8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0.00%。其中:有林地面积3 020.42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90.73%;疏林地面积16.32 hm2,占0.49%;灌木林地面积263.36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7.91%;苗圃地面积12.06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36%;宜林地9.15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27%;林业辅助用地7.55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23%。森林覆盖率95.22%,活立木蓄积93 236.0 m3。

在森林类别和林种结构方面,公益林面积2 011.86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60.44%,全部是重点公益林,林种均为防护林;商品林面积1 317.01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9.56%,全部为一般商品林,其中。用材林面积1 097.19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2.96%;经济林面积191.05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5.74%;其他林地面积28.77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86%。

2 林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

2.1 森林资源培育力度持续增强

近年来,黄山市博村林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理念,借助国有林场改革、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等林业发展契机,加大森林培育力度,狠抓一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如造林绿化、森林抚育、实验林营建、用材林集约经营等。

2.2 生态公益林管护力度不断加大

按照生态公益林管护要求,坚持以保护为主,加大保护力度,健全保护管理制度,建立管护队伍,严格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采伐和征占用林地审批程序。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通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古树名木调查、野生动物植物调查、森林公园开发等,黄山市博村林场的森林、湿地、珍稀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到改善。

2.4 生態补偿机制实施效果明显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自2012年启动以来,首轮试点共获得生态补偿资金24.5亿元,部分资金投入到林业生态建设方面。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新一轮生态补偿工作(从2016年开始)重点推进的十大项目之一,将有更多的生态补偿基金用于造林绿化和林地资源保护。

3 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所有权和使用权不统一,林地管理难度大

黄山市博村林场整个山场与乡村集体山场、土地相互穿插,林地分布地域广且较为分散,周边百姓蚕食、破坏和毁林耕作现象比较严重。从林地落界成果可以看出,黄山市博村林场有50%左右的林地所有权属于林场,但使用权却在周边百姓手里,出现了林地两权分离现象,再加上林农缺乏林地保护意识,林场管理林地的难度较大。

3.2 建设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加,林地保护压力大

黄山市博村林场紧邻黄山市区,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预计2010—2020年间共需约300 hm2林地转为建设用地,会直接造成林地面积减少。在地方建设与林地保护之间,林地保护往往让步于地方经济发展,对于面积一定的国有林场来说,保护林地的压力很大,林地规模缩减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3.3 林地综合利用效益不高,生产力低下

林场内天然次生林经营水平低,林分质量下降;新造林质量不高,树种配置不合理,经营粗放,林分生长差;多数人工林亟待进行抚育间伐、林分改造等。全场乔木林地生产率仅为24.83 m3/hm2,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1.97 m3/hm2)[2]。

3.4 管理手段与队伍建设相对落后endprint

长期以来,黄山市博村林场林地管理人员不足、队伍不强,管理手段落后,对于林业GIS、无人机遥控监测、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应用较少,林地调查、林地空间数据处理、动态监测等设备陈旧缺乏。

4 林地保护利用对策

4.1 确定合理的林地主体功能区与开发定位

根据全国和安徽省林业区划,结合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定位与开发程度,黄山市博村林场可划为皖南山区林木培育风景林区,其主体功能区与开发定位应确定为坚持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重点,加强林地保护管理水平,在条件适宜地区可适当发展用材林和特色经济林。

4.2 进一步做好公益林区划落界和林地年度变更调查

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公益林落界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3],黄山市博村林场应结合最新一期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2014年),积极做好公益林区划落界和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积极完善林地资源图,及时更新林地档案和利用数据库,全面掌握林地变化状况,为下一步开展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修编提供数据基础。

4.3 控制林地用途改变

黄山市博村林场地处黄山市市辖区周边,使用林地不可避免,必须坚持林地用于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不动摇,本着不用或少用林地的原则,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要保护好公益林地,加大对临时占用林地和灾毁林地的修复力度,加强非法改变林地用途的处罚力度。规范林地林权流转行为,流转后不得改变规划林地用途。

4.4 不断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加大对森林抚育管护和经营的投入,积极开展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抚育间伐及林分改造等,提高现有林分蓄积量和林地生产力,促进林分健康稳定生长。生态公益林区应以培育混交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提高森林的防护功能和生态效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商品林区应重点发展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森林资源,向社会提供优质木材及林产品[4]。

4.5 加强林地林权管理和基础建设

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安徽省博村林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做好林地的确权发证,对尚未发放林权证的,应认真组织林地林权的实地勘界和林权证核发,明确林地林木性质和权属。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財政资金投入,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参与林地的保护和利用。要按照国有林场改革要求,健全林地林权管理机构、工区(营林区)等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林业执法的力度和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以及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新方法、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5]。

5 参考文献

[1] 戴洪冈.建湖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浅谈[J].林业调查规划,2014,39(3):50-53.

[2] 谢华,郭祥胜.安徽省林地生产率提升规划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4(12):38-40.

[3] 全国林地变更调查与林地保护规划修编培训班在北京举办[J].林业建设,2017(2):67.

[4] 徐建民.金寨县林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对策[J].农机服务,2013,30(9):976-977.

[5] 王绍忠.建水县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问题探讨[J].绿色科技,2016(3):115-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林地
广西国有林地综合整治措施探讨
Summer Is Coming
黑黄花天牛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林地管理中3s技术的应用
如何认定非法占用林地性质?
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
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
森林能调和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