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核心素养教学在高考复习中的策略探讨
2018-02-26李旭洲
李旭洲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学校应当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思维及能力的综合,内容涵盖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分析及历史价值观。高考复习阶段是高中学段学生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要在此阶段进行历史核心素养教学,必须在正确认识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提升能力。
一、合理架构时空
时空观念是指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体现历史的发展、变化、延续等状况,是认识历史的基础,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时间与空间,通过古往今来的历史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的规律。在高三复习阶段进行时空观念培养时,应当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历史事件或现象,培养学生的时空架构能力,以及描述在特定的时间及空间下历史事件或现象中各主体之间关联的能力。同时,还应当培养学生基于时空观念下的思维,学会将历史置于具体的时空下进行思考,发现并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局部与整体的规律。
二、重视史料实证
进行历史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时,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类型的史料实证是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唯一方式,不仅需要教会学生搜寻史料实证信息及辨识史料真伪、价值的方法,还应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分析并解决历史问题、提高历史认识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应当引导学生关注史料实证的来源、辨别史料真伪及如何分门别类;第二,应当教会学生掌握提取史料实证中信息的可靠性方法;第三,对史料实证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第四,以史料实证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的认知度。
三、深化历史理解
历史理解是指在情感取向及理性认知上对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解读。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理解时,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含义,使学生能够将自身代入历史中,通过合情合理的想象,對历史事物产生感悟与理解;还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描述与真实史实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在对历史感悟的基础上,体现尊重和理解历史人物的态度,拥有客观描述历史的能力。在高考复习阶段,历史教师同样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教材相关历史内容的含义,培养学生客观地描述这段历史的能力。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相关联,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分析梳理各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关注历史分析
历史分析素养是指学生根据史料实证,在对历史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的评价能力。在高考复习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分析,能客观论述历史事件或现象,理解历史中的因果关系,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明白历史分析的重要性并运用于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笔者认为复习有法,但无定法。在高考复习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五、形成历史价值观
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同时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进行主观评判。历史价值观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能够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能够辨别历史的真伪、善恶、正义与邪恶,等等,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至现实生活中,从历史中学习经验,通过实践体现历史的价值。在高考复习阶段,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已经基本涵盖了所有重大历史事实,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比较,分析历史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学生通过对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异同点进行分析,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感受不同文化的价值,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尊重并欣赏世界各地多元文化传统的态度,认同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随着我国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是历史教育工作的任务之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综合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分析及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笔者通过各方面的研究探讨,提出在高考复习中进行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培养学生基于时空观念下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梳理各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