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苗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2018-02-26赵安甫王敬占王本宇刘晔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发病规律病原防治措施

赵安甫+王敬占+王本宇+刘晔

摘要 松苗立枯病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严重影响苗圃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松苗立枯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松苗立枯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134-02

松苗立枯病,又称苗木猝倒病,该病分布广、危害严重,全国各地苗圃均有发生。河南省国有泌阳马道林场地处中原地带,气候适宜,雨水充沛,苗木极易受到立枯病的危害,该病是当地重点防治的林木种苗病害。松苗立枯病主要危害松、杉等针叶树苗木,也危害杨树、臭椿、榆树、枫树、桦树、银杏、桑树、刺槐等阔叶树幼苗。笔者根据豫南地区松苗立枯病的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的发生。

1 发病症状

松苗立枯病自播种至苗木木质化后均可发生危害,多在4—6月发生。因发病时期不同,受害状况及表现特点不同,可出现4种症状类型。①种芽腐烂型:种子播种后或幼苗出土前被病菌侵害,产生芽腐和种子腐烂,表现为苗床出苗率低、缺苗等。②幼苗猝倒型:俗称猝倒病。苗木出土后至嫩茎木质化前被侵害,病菌自苗木莖部近基处侵入,出现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后呈水渍状腐烂,病部出现缢缩,上部枯死,幼苗易倒伏。③幼苗立枯型:也称苗木根腐病。发生于出土后且茎部木质化的苗木上,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部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若用手拔时,根皮脱落,皮和木质部分离。④茎叶腐烂型:苗木出土后,因过于密集、光照不足、高温、雨湿天气等,嫩叶和嫩茎感病而腐烂。病部常出现白色丝状物,往往先从顶部发病再扩展至全株,也称首腐或顶腐型猝倒病[1-2]。

2 病原

该病病原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大类。

非侵染性病原多由环境不适引起,包括圃地积水、排水不良等造成的土壤过湿,土壤干旱、黏重、表土板结、覆土过厚造成的干旱、缺水、缺氧等,地表温度过高、阳光直射、揭膜过迟造成的根颈灼伤,以及通风不畅和农药污染等。

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半知菌,主要有3类:一是丝核菌,多生长在潮湿土壤中;二是镰刀菌,喜高温、多湿、微酸性土壤;三是腐霉菌,喜水湿环境。多数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 ℃,在23~28 ℃时苗木发病最多。

3 发病规律

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都是土壤习居菌,腐生性很强,可在病株残体和土壤中存活多年,因而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初侵染源。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分别以菌核、厚垣孢子、卵孢子等度过不良环境,可借雨水、灌溉水传播,遇到适合的寄主便侵染危害。病害发生时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存在差异。病菌主要危害一年生幼苗,尤其是苗木出土至木质化前最易感病。一般在5—6月,幼苗出土后、种壳脱落前发病最严重,一年可连续多次侵染发病,造成病害流行。此外,长期连作感病植物、种子质量差、幼苗出土后遇连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幼苗木质化均匀程度差、播种迟、覆土深、雨天操作、揭草揭膜不及时等均可加重病害流行[2]。

松苗立枯病的发生除受温度、湿度影响外,还与下列因素关系密切。①前作若是松、杉、银杏、漆树等苗木,或是马铃薯、棉花、豆类、瓜类、烟草等感病植物,土壤中累积的病菌多,苗木易发病。②苗圃土壤黏重,透气性差,蓄水力小,易板结,苗木生长衰弱易染病;再遇到雨天排水不良积水多,易于病菌活动而不利于种芽和幼苗的呼吸与生长,种芽易窒息腐烂。③圃地粗糙、苗床太低、床面不平、圃地积水、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常混有病株残菌体等将病菌带入苗床,均有利于病菌繁殖,不利于苗木生长,苗木易发病。④播种过迟,幼苗出土较晚,此时遇梅雨季节,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生长;苗木幼嫩,抗病性差,病害容易流行。⑤种子质量差,发芽势弱,发芽率低;幼苗出土后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木质化程度差;雨天操作造成土壤板结、覆土太厚、揭膜揭草不适时等均易于苗木发病[3]。

4 防治措施

土壤理化性状与根部病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积水、干旱、土壤板结、贫瘠等直接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并能加重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种子发芽至苗木木质化前是发生根部病害尤其是松苗立枯病的重要时期,轻则影响苗木品质及移栽存活率,重则造成苗木死亡。因此,松苗立枯病应采取以栽培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及早发现、及时防治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4.1 选好苗圃地、改良土壤

改良土壤,加强营林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可以促进苗木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苗圃地宜设在空气流通、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地势开阔而不易淹水的地块。土壤质地以砂壤土为好,细致整地。肥沃度要适中,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避免在前作是感病植物的熟地上育苗,或进行土壤消毒后再播种。此外,在新垦山地建圃育苗也可有效预防松苗立枯病。

4.2 选用抗病品种,播前做好消毒工作

选用成熟饱满、品质优良、抗病品种的健康种子,适时播种,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此外,采用高床育苗或营养钵育苗也能降低病害发生。同时,播前要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用1%~4%硫酸亚铁液进行过滤消毒或用0.5%高锰酸钾溶液(60 ℃)浸泡2 h后播种。也可以用50~55 ℃的温水浸种,或福美双等药剂拌种。

4.3 加强土壤消毒

苗圃地土壤消毒对松苗立枯病等有显著控制作用。播种前曝晒育苗土壤和苗圃,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高温蒸汽、化学熏蒸剂进行土壤消毒,这些处理还兼有一定的杀虫除草功效。此外,在土壤中拌入多菌灵、五氯硝基苯、敌克松、氰氨化钙等药剂也是常见的土壤消毒措施,也可以撒施硫酸亚铁粉150~225 kg/hm2进行土壤消毒[4]。

4.4 清理病株和化学防治结合

发现零星病株时,要及时清理病株,挖除病根,可消灭和减少初侵染病原。初发病者可直接浇灌药液防治,或先挖开土壤找到病根割除后再灌药液或施用药土。生产上多用50%甲基托布津400~8 00倍液、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进行喷洒或灌根,每隔10 d喷1次,共喷3~5次,防病效果较好。也可以用1%~3%硫酸亚铁液进行浇灌,然后喷洒清水,以防止药害发生。endprint

4.5 生物防治

引入生物技术,利用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害,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木霉菌、牛杆菌等菌根菌制剂以及5406细胞分裂素等处理种子或撒播种沟、喷雾、灌根、拌种控制病害,促进苗木生长。

4.6 药剂防治

幼苗出齐后,每隔7~10 d喷1次,连喷3次,直至发病期过后为止。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药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0.5∶1波尔多液200倍液、高錳酸钾800~1 500倍液、40%灭病威(多菌灵和硫磺粉的混合制剂)胶悬剂500倍液等交替使用,其中高锰酸钾800~1 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达到97%~99%。

4.7 杀菌药土配制

目前,使用较广、效果较好的土壤消毒剂有多菌灵、五氯硝基苯、敌克松等,其药土配制方法有以下2种。①多菌灵药土。用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 kg/hm2与细土混合,药、土比为1∶200。多菌灵具有内吸作用,对丝核菌和镰刀菌防治效果均较好。②五氯硝基苯为主的混合药土。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防效较好,但对镰刀菌、霉腐菌无效,故应采用五氯硝基苯与其他杀菌剂配制混合药土。五氯硝基苯与敌克松的比例为3∶1,将按此比例混合均匀的药剂再与适量细土混合即可,用量为4~6 g/m2。

4.8 外部环境对苗木危害的预防

林木种苗在苗圃床上萌芽出土前,其幼苗稚嫩、脆弱,无法承受外部任何侵害。苗圃场周围若有农田,在庄稼地、菜地或瓜果地等农作物喷施除草剂如喷施百草枯、灭草净、盖草能等农药时,若大量使用或顺风刮向苗圃地,就会伤到苗木,造成苗木部分枯死或出苗不齐,此时不要将药害误判为立枯病,一经发现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即用大量清水喷洒、浇灌、冲洗,或设置简易隔离带防止农药飘洒到圃地苗木上。在苗圃地周围农耕除草时应注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对种苗的伤害,苗圃地附近不要大量施药,施药时应降低喷洒扬程,最好选择无风或逆风时喷洒农药,以减少对苗木的伤害。

5 参考文献

[1] 罗春霞.落叶松及油松立枯病防治试验研究[J].甘肃科技,2011(12):163-164.

[2] 韩学俭.松苗立枯病及其防治[J].河南科技,2002(6):20.

[3] 曹东升.苗圃地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7,20(11):54-55.

[4] 师金华,张仁,罗洪斌.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7,40(5):72-73.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病规律病原防治措施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