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莓的生物学特征及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2018-02-26王少希杨伟周丽恒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蓝莓栽培技术

王少希+杨伟+周丽恒

摘要 以湖南森蓝蓝莓基地和长沙智博蓝莓基地为样本,研究了湖南长沙地区蓝莓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提出了蓝莓生产水肥管理中肥随水走、少量多次、分阶段拟合的水肥一体化管理原则,以期为蓝莓水肥一体化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蓝莓;生物学特征;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3.9;S275;S1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075-02

蓝莓(blueberry)又名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橘属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小浆果果树,蓝莓果实平均单果重0.5~2.5 g,最大为5 g。其成熟果实为深蓝色至紫罗蓝色,色泽美丽、悦目;口感香甜酸爽,风味独特,是风靡全球、广受消费者喜爱的鲜食佳果。蓝莓果实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花青素等,具有预防高血压、缓解视疲劳等保健作用[1],尤其是花青素含量高,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心脏病、预防癌症等保健功效,是近几年全世界发展最迅速的第三代水果,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五大健康食品之一[2]。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必然追求更高品质的多样化需求。蓝莓作为近年兴起的新型保健水果,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引进发展蓝莓等优、新、特水果正是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近郊高效农业产业的有益尝试。近年来,国内蓝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其主产区以北方为主,南方也在迅速扩展。不过,有些地方蓝莓的引种和扩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在异地引种后存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不够等制约因素,导致建园失败造成经济损失,应引起蓝莓产业投资者的注意。湖南省蓝莓引种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湖南湘江流域丘陵地区以红壤为主,属酸性土壤,气候条件与美国南部兔眼蓝莓和南高丛蓝莓原产地区相近,理论上适合蓝莓种植,未来可考虑发展成为南方蓝莓产业的中心。但长沙地区夏季连续高温晴热极端气象频发,部分地区甚至高达41~42 ℃,气象台一度连发高温红色预警,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因此,在引进蓝莓品种时应着重考虑其抗高温特性,探究其在湖南长沙地区引种栽培的适应性,以及研究发展水肥一体化栽培等适用技术,为蓝莓在湖南乃至我国南方的栽培推广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单位较早进行了将蓝莓引种到湖南的试验[3],筛选出了兔眼蓝莓梯芙蓝、南高丛蓝莓库帕、矮丛蓝莓美登、北高丛蓝莓蓝丰等适宜于湖南地区种植的品种。湖南森蓝蓝莓基地、长沙智博蓝莓基地、长沙星城明月蓝莓基地等市场主体在长沙地区建立了超过100 hm2的蓝莓产业化生产基地。现以湖南森蓝蓝莓基地和长沙智博蓝莓基地为样本,着重研究湖南长沙地区蓝莓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1 蓝莓的生物学特征

蓝莓不同品种之间树体大小及形态差异显著。高丛类型树高一般1.0~1.8 m;半高丛类型树高0.5~1.0 m;矮丛类型树高0.3~0.5 m。多年丛生,大多数种类为落叶性,少数为半常绿,树冠主要由植株基部抽生的树干构成;单叶互生,叶多为长卵形,叶缘多具齿,稀对称或轮生;总状花序,花冠多呈倒钟形,花瓣基部联合,外缘4~5裂,白色或粉红色,雄蕊8~10个,比花柱短,由昆虫或风媒授粉。成熟的蓝莓果为深蓝色或青黑色,也有红色,果实有球形、椭圆、扁圆或梨形,外面浮一层白色果粉,果实直径在0.5~2.5 cm之间,单果重为1.5~2.0 g,果肉细软多浆。种子细小。

不同蓝莓品种叶片长度差异较大,矮丛蓝莓叶片长度约1 cm,而高丛蓝莓叶长可达8 cm,兔眼蓝莓介于两者之间,兔眼蓝莓为常绿,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蓝莓为落叶。蓝莓的根无根毛、纤细、呈纤维网状分布在浅土层,吸收能力较弱,对土壤物理化学特性敏感[3]。蓝莓每年有2次生长高峰,其中地上部分的生长高峰为5—6月和7月中旬至8月中旬;根系生长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和9月的第2周。湖南长沙地区蓝莓花期一般为3月中上旬,通常在15~20 d,最长40 d,蓝莓花受精后1个月内子房迅速膨大,之后体积增长缓慢。当浆果进入着色期后,浆果体积再次迅速增大。花后65~90 d为蓝莓果期,长沙地区蓝莓一般在5—6月上市,是典型的夏季水果。

蓝莓对土壤pH值要求严格,过高或过低均显著影响根系吸收利用矿质元素及营养物质,对果实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影响严重。pH值过高,阻碍对N、Fe等元素的吸收,对Zn、Mn、Cu等元素的吸收也受到干扰,根系活力下降;pH值过低,土壤呈酸性环境,蓝莓易吸收重金属离子过量而導致生长发育缓慢,果实品质下降,也不利于果实的发育,严重时甚至导致蓝莓重金属中毒死亡。矮丛蓝莓对土壤pH值的适应范围最广,当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时,即使pH值超过6.0,矮丛蓝莓仍能正常生长。

2 蓝莓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发展,特别是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湖南森蓝蓝莓、长沙智博等基地建立的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运行稳定、效果良好,加上财政补贴力度的加大,长沙地区近年建立的蓝莓产业基地一般都结合基地环境建设了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为发展水肥一体化生产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水肥一体化管理主要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液体肥料或可溶性固体肥料配兑成溶液,随灌溉水准确、均匀地输送至蓝莓根部,达到节肥节水、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目标[4]。

2.1 选地建设施

2.1.1 基地选择与改良土壤。按照蓝莓鲜果基地发展需要,一般按照政府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选择邻近主销区(目标城市市场)、交通便利、休闲农业较为发达的产业集中区建设蓝莓基地。结合当地土地实际情况,选择地势较平坦(坡度一般在10°以内)、灌溉水源方便、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周边配套设施较完善(能满足生产需求)、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一般在8%~12%)的缓坡地建立栽培基地。根据蓝莓生长习性,应选择pH值在4.3~5.5之间(不超过7.0)、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若土壤环境不符合蓝莓生长习性,应在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改良。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5%时,可增施锯末、谷壳、草炭等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当土壤pH值<4.3时,可施用石灰提高pH值,以免重金属元素过量而造成中毒,使蓝莓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当土壤pH值>5.5时,可施用草炭、硫磺粉,以免因土壤pH值过高导致植株缺铁失绿,生长不良,产量和品质降低。如森蓝基地,原来是稻田,其土壤环境pH值平均达到6.8~7.1,采用的改良办法:一是施用硫磺粉和酸性肥料;二是在定植前基肥沟内施入泥炭土和珍珠岩混合物,改善土壤透气性;三是采用地面有机物覆盖与地膜覆盖相结合。实践表明,增施硫磺粉降低土壤pH值的效果好,且较稳定。endprint

2.1.2 选用合适的设施设备。湖南森蓝蓝莓基地和长沙智博蓝莓基地在当地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帮助下,对当地土壤、地貌、气象、基地布局、水源保障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了安全可靠的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装备。2个基地均采用了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喷滴灌混合系统,灌水及施肥均匀系数达0.8以上。

2.1.3 整地施肥与定植。蓝莓栽培地要深翻,以20~25 cm为宜。设施栽培主要采用覆膜栽培。坡地随等高线筑畦、平地以南北行向为主,畦宽120 cm,沟宽30 cm,畦高15~20 cm。畦中心挖深宽各30~40 cm,施入有机质≥45%、养分≥5%的商品有机肥7 500 kg/hm2作基肥,施好后覆膜。蓝莓一般选用二年生苗为佳,宜在秋季至早春萌动前定植,有利于种苗成活。南高丛蓝莓株行距采用1.2 m×2.0 m,兔眼蓝莓采用1.5 m×2.0 m或1.2 m×2.0 m,定植密度4 500株/hm2左右。种苗定植后覆盖10 cm左右土层、腐叶土、木屑、锯末等有机物。蓝莓自花授粉结实不良,异花授粉可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要选用1~2个品种作主栽品种的授粉树,以增加产量。

2.2 水肥一体化管理

2.2.1 水分管理。蓝莓对水分比较敏感,不同生长季节对水分的要求不同,需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不积水。①营养生长阶段,保持适宜的水分条件可促进植株强壮;②果实发育时期和果实成熟前,适当减少水分供给,防止营养生长过旺,与果实争夺养分;③果实采收后,恢复水分供应促进植株营养生长;④中秋至晚秋,为促进植株及时进入休眠期,应减少水分供给。在长沙地区遇到伏旱或秋旱时,如果高温(35 ℃以上)连续超过15 d时,需要及时进行喷灌降温、增加空气湿度。

2.2.2 养分管理。蓝莓对养分需求比较严格,切忌一次施用过多、过浓的肥料。蓝莓对氨态氮比硝态氮吸收更好,对氯元素比较敏感,因而应避免选择氯化铵、氯化钾。为适应水肥一体化的系统要求,一般应选择腐蚀性小、溶解速度较快、溶解度高、与灌溉水相互作用小的肥料种类,如硫酸铵、硫酸钾等。不同肥料搭配施用,应充分考虑其之间的相容性,混合后会产生沉淀的肥料要单独施用,避免肥料相互作用产生沉淀或拮抗作用[5-6]。推广应用水肥一体技术,应根据蓝莓生长需肥规律,确定施肥时间、施肥次数及施肥量,并优先施用能满足蓝莓不同生育期养分需求的水溶复合肥料。蓝莓一般在开花前和采完果实后会形成2个明显的需肥高峰,施肥不足或过量都会对蓝莓的生长发育不利,应及时在进行土壤基础养分及蓝莓田间长势和叶片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施肥量。施肥过程中,应对灌水器流出的水溶液浓度进行定时监测,以防肥害。

2.2.3 水肥耦合。根据森蓝蓝莓、长沙智博等基地实践经验,应以肥随水走、少量多次、分阶段拟合为原则,制订蓝莓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确定灌溉施肥时间、次数、灌水量及施肥量等,以满足蓝莓生育期的水肥需求。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土壤墒情、天气情况、田间长势、生育期等,及时调整施肥计划,保证水分、养分主要集中在蓝莓根系周围区域、集中在需肥时段。适当增加追肥数量和次数,实现少量多次,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提高肥料利用率[7]。

2.2.4 系统维护保养。要定期检查、及时维修水肥一体化系统设备,防止漏水。每次施肥时应先滴清水,待压力稳定后再进行施肥,施肥完成后再滴清水,以清洗管道。另外,做好易损部件保护,及时清洗过滤器,定期对离心过滤器集沙罐进行排沙。

2.3 科学修剪

栽培蓝莓要及时、科学开展整形修剪工作,以达到通风透光、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目的,促进蓝莓优质高产。蓝莓栽后第2年,进行适当疏花,促进根系发育、增枝扩冠;第3年仍以增枝扩冠、培养壮树为主,适量结果;第4年进入丰产期后,蓝莓修剪以疏除细弱枝、病虫枝为主,减少营养无用消耗、增加产量[8]。

2.4 病虫害防治

蓝莓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原则,通过加强田间管理预防病害发生。蓝莓虫害主要有蚜螨、果蛆虫、象甲类、叶蝉及介壳虫等,病害以茎溃疡病、僵果病、叶斑病、枝条枯萎病、病毒病为主。防治措施:一是休眠期清除园内的枯枝、病虫害枝及病叶、落叶等,并進行土壤深翻,以减少越冬病虫基数;二是生长期提前预防、发病时及时喷洒低毒高效无公害防控药剂。

3 应用效果

湖南森蓝蓝莓基地、长沙智博蓝莓基地水肥一体化栽培均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应用效果,在夏季高温降温和伏旱灾害、秋旱灾害等灾害气象条件下的调节温湿度和抗旱方面优势特别明显。从2个基地示范效果看,平均产量达到7 500~9 000 kg/hm2,平均产值达到37.5万~45.0万元/hm2,与

普通露地非设施栽培基地相比,产量增加15%~20%,年节约用水9 000~12 000 m3/hm2,节约用肥150 kg/hm2,节约用工300个/hm2,节本增收约7万元/hm2,节本增收效益显著。由于水肥一体化的应用不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而且直接减少了肥料的施用量,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4 参考文献

[1] 李玉华,唐玉风,赵世民.蓝莓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34(9):135.

[2] 陆发利,郝亮,刘莉,等.蓝莓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6):26-27.

[3] 沈素贞.四个蓝莓品种的生理生态及扦插繁殖研究[D].株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4] 杨胜敏,杨林林,韩敏琦,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要点[J].河南农业,2016(23):1.

[5] 王武.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要点[J].南方农机,2013(3):42.

[6] 高祥照,杜森,钟永红,等.水肥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业信息,2015(4):14-19.

[7] 王智琦,马忠明,张立勤.水肥耦合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综述[J].甘肃农业科技,2011(5):44-48.

[8] 王中林,坚振伟.蓝莓丰产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2010(11):40.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肥一体化蓝莓栽培技术
蓝莓
甜甜的蓝莓果
蓝莓的光泽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及在淮安市设施蔬菜栽培上的应用
棚室番茄水肥一体化试验
蓝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