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兴趣培养初探
2018-02-26杜敏
杜敏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直接来源,是保障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现以兴趣为出发点,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语文课堂迫切需要新元素的注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一名好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过硬的教学艺术,而且还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融入到学生中去,成为他们的一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正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了心灵相通的地步,学生才能由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转移到对他所任教的学科上,才能對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拉近师生的距离,让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
1.平等 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学习中的地位也是平等的,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是双方的共同活动,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是平等的教学主体,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主体来对待,与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参与到学习中来。
2.公平 学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一个班级中,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客观存在。爱优生容易,但也要爱差生,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把爱心倾注给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教师不要因优生优而放纵他们,喜爱他们,因差生差而对他们施以冷漠。对待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对待学生的错误要适当批评,做到公平公正,否则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会大打折扣,而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1.以教材为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 学生学语文,对不同的教与学方式的反应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与时俱进。叶圣陶先生早就主张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课上提出问题开展讨论,教师相机诱导。“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新课程的实践也证明,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着眼于诱导,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同样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扭曲变形,“满堂灌”和“题海战术”已经严重挫伤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语文变了味。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诱导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求新知的认识活动变成学习的心理需求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三、保持兴趣,注重课外知识的累积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虽然学校的教学活动总是围绕着课本进行,但是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如教材中有很多篇幅较小,语言精炼简洁,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散文、小小说,如《往事依依》《甜甜的泥土》《多一些宽容》等,学生们非常喜欢,我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智慧背囊》《小小说选刊》等书刊,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另外,注意配合课本进行扎实有序的名著推荐与阅读安排,组织开展故事会、美段欣赏会、朗读擂台赛等阅读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强化阅读习惯。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阅读,我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让学生读书、看报。课内得法,课外获益。
在阅读时注意品读,在品读时进行摘记,通过摘记,让学生含英咀华并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到写作中去,为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时为了使摘记的内容出新,学生们不得不主动搜寻、阅读,形成良性循环。几个学期下来,每人手中都满满当当几大本,对它们,学生有一种朝夕相处的战友般的感情,那种踏实、自豪和欣慰的感觉难以言喻。
记得多了,我们就阶段性地组织开展“励志、创造”等故事会、“精品共赏”读书经验交流会、“我读书,我思考”成果展示会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深化阅读收获,强化摘记与写作的习惯。很多同学在总结时被激发了创新的火苗,给自己的锦囊起了富有诗意的、悦耳动听的名字,如“智慧树”“芳草地”“睿语亭”“哲思录”“心迹”“心语”“花雨季”等。
总之,学生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要坚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需要制订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第三中学 3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