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2018-02-26孙百灵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歧途巴迪动作

创新整合点

①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教育软件中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②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搜集资料并通过各种方式分享。

③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朗读训练,逐层搭建梯子,不断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并思考。

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鲁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课内容语言平实,形象鲜明,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其中的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教学本课时不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对表达方法领悟的要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达人物感情的。

学情分析

班级大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双基知识掌握较好,具备一定的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及自主学习能力,但阅读理解能力还比较薄弱。基于此,本课在课前设计了预学单,让学生前置学习,在字词过关的基础上搜集相关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并把阅读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5个字;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腼腆、誊写、谨慎、歧途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借助课题完整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并学会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环境与准备

电子课件、触摸大屏、学生平板等资源作为教学载体。

教学过程

本课共分为三个板块,即字词、阅读、拓展练笔。

板块一:字词——直接导入,检查预学

本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能读准字音,并理解词语的含义,生字书写正确无误并工整美观。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如下页图1)。

①词语读音检查纠正。

教师出示下面词语,并找三位学生来读,每人读一行。

慈祥 精彩极了 得意扬扬

严厉 糟糕透了 失声痛哭

腼腆 誊写 兴奋 谨慎 歧途

(预设:学生容易把兴奋、誊写、腼腆、歧途读错,原因是兴奋是多音字,誊和誉字形相似,学生在读腼腆、歧途时读半边)

师:读音有问题吗?谁来纠正?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

生:兴奋、腼腆、誊写、歧途。

师:很好,你能教一教大家吗?

全班学生齐读一遍。

②词语意思理解内化。

师:读音没问题了,词语的意思你们都理解了吗?

(预设:学生都理解了词语的含义,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有不懂的提出来并一起解决)

师:大家来说说,歧途是什么意思?歧途理解起来有一点难度,我们一起看“歧”这个字,最初的时候是这样的,观察图片说说你的理解。

生:一只脚,一根竹子,竹子上有分散开的叶子。

师:是啊,脚用来行走,那分散的叶子呢?合起来说说。

生:走入有分支的道路,没走入正确的主干道。

师生看图再次理解,学会完整表达,并带着对词义的理解,齐读。

③指导学生写生字“谨”“誊”。

首先,寻找两个字的共同点。

师:预学单上,“谨”和“誊”这两个横画较多的字,大家写得不太好,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

师(总结):是啊,对于横画较多的字,我们要注意“间距相等写紧凑”(屏幕呈现此口诀)。

其次,寻找生字各自的易错处和书写不美观的关键笔画。

师:再看“誊”这个字,除了横画要注意,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并举手回答。

师:你太会观察了,撇捺舒展留间距(屏幕呈现此口诀)。

最后,教师板书,学生书空,共念口诀。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投影修改。

板块二:阅读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的教学目标是理清课文层次,学会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①从课题入手,观察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师:大家看,课题很有意思,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1:都加了引号,引用了文中父母说的话。

生2:我觉得引号在这里还表示特殊含义,不仅是父母评价的话。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是不是这样呢,学完这节课,大家就明白了。

生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

师:它们不是反义词,应该说是意思相反的话。

②回顾预学,概括文章大意。

师:你能根据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吗?回顾一下你的预学单。

(预设:学生未借助课题,未完整概括课文)

生:小时候,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说好,爸爸说不好。

师:看着课题具体说说。

生:小時候,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师:长大后,巴迪明白了,接着说……

生:两种评价都是对他的爱。

师:像刚才这样,谁能借助课题,简洁地把课文主要内容说完整。

生:小时候,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却说:“糟糕透了。”长大后,巴迪明白了,这两种评价都是对他的爱。

教师边讲解边展示图2。

(预设:学生积极复述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完整,谁能借助课题更简洁地说一说?endprint

学生说,教师同上引导。

(2)细读文本,理解感悟

本环节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提炼关键信息,学习语言,并逐层积累朗读体验。学生能够联系文中句子和生活实际,抓住人物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谈谈对父母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的感受,并由个性感受提升到共性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父母对巴迪的诗各有什么看法”,并要求学生画出相关的句子,抓语言、动作体会。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可以出声,用笔画一画。

学生自由朗读,独立思考。

①学生交流,朗读体会。

师:我们先来研究母亲的语言,哪位同学先说?

屏幕显示第一段(如图3)。

生1:我从中感觉到母亲对我的诗很满意。

师:你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说说吗?

生1:“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我从母亲的语言中感受到母亲看到了我写的诗非常高兴。

师:把感受融进去,再读读。

生2:我给他补充,从“真是你写的吗?”看出母亲不敢相信我小小年纪就能写诗。

师:你抓住了标点符号,不错!还有吗?

生3:“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用了两个感叹号,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诗太满意了!

师:你能把感叹号和你的感受读进去吗?

学生自读。

②补充完善,多层朗读。

生4:还是第一段,“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从“搂住”这个动作看出母亲激动的情绪,从“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看出母亲禁不住地赞扬我。

师:你抓住了“搂住”这个动作感受到母亲激动的情绪。继续交流这段,这样的描写还有吗?

生5:“兴奋地嚷”,我从“嚷”这个动作也能感受到母亲的兴奋和高兴。

師:“嚷”得真好,同学们,人在什么时候会“嚷”?一起说。

齐说:高兴、激动、生气、兴奋……

师:对,人在情绪极端的时候会“嚷”,这里的“嚷”是兴奋地嚷,该怎么读?

学生个性朗读展示。

师:听到这位同学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母亲眼睛亮亮的、兴奋的样子,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谁再试试。请大家一起读。

教师总结:从母亲的动作和语言中,感受到了母亲对我写的诗的赞美,对我的鼓励。

③沿用方法,深化感受。

师: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来研究父亲的语言和动作。

(屏幕显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生1:我从父亲说的语言和“扔”这个动作中看出父亲对我写的诗很不满意。

师:很好,你抓住了父亲的动作和语言,感受到了父亲的严厉。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把你的感受加进去,再读读。

生2:我从父亲的语言和“父亲并不退让”看出父亲坚持自己的看法,很有主见。

师:你不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还借助了提示语来体会,很棒。

④角色带入,男女配合。

师:母亲认为我的诗“精彩极了”,父亲认为“糟糕透了”,男生扮演父亲,女生扮演母亲,读出母亲对我的鼓励、父亲的严厉批评。

学生扮演角色朗读。

(3)思考

师:巴迪小时候和长大后分别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你能用文中的话说说吗?

学生从文中找文本依据,自由交流,互相补充。

师(总结):是啊,正是这两种不同的评价,才成就了巴迪,谁来读读巴迪的资料(屏幕显示作者资料)。

师:你是怎么看待巴迪父母对他的爱的?

学生交流。

师:后来巴迪明白了,母亲的爱是鼓励,父亲的爱是提醒。(板书:鼓励 提醒)我们一起读读,感受巴迪的感受(屏幕显示最后一段)。

同桌互相读读,背诵这一段。

屏幕填空显示:我( )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 )” 也好,“( )”也好,这两个极端的( )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板块三:拓展练笔

本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和朗读体验,练习运用语言。

①创设生活情境。

师:生活中,我们也会有类似的感受。例如,今天,数学试卷发了下来,我考了98分。整张试卷,因为一个简单的计算错误丢掉了两分。回到家,母亲和父亲有什么表现?又如,有一天,我和父母打扫卫生,不小心把父亲珍藏了多年的花瓶打碎了。母亲和父亲又会有什么表现?任选一个,尝试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几句话。

学生开始练笔,教师巡视。

学生拍照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发送到学生平板端,学生圈画出写得好的地方,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找到存在的问题,一起帮他修改,加入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更好地表达父母的爱。

②教师相机评价。

教学反思

整堂课中,我以学生为根本,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的长处,以生为本,回归课堂,讲究课堂的“留白”和“弹性”艺术,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操作,促进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信息化技术,贯穿了整堂课,课前精准学情调研,课中启发学生思维,促进课堂生成,学生生长,课后推动学生素养的持续发展,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更加生态高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取信息技术的精华,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探究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更好融合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点 评

孙百灵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同时将信息化手段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让语文课堂更加生态高效,该课有以下特点。

1.坚持语文课“以读为本”的理念

新课程倡导“以读为本”的理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孙老师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齐读、自读、精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父母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中所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走进人物的内心。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中的事件,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方面,设计练笔环节, 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引导和启发学生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使人文性和工具性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2.课堂教学注重预设,关注生成

教学设计中的充分预设体现了对学生和教材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教学计划的周密性和课堂的开放性,合理的预设必须建立在对教材、对学生、对课堂生成的充分准备中。孙老师在课前借助家校共育平台进行前置性学习,发放精心设计的学习单,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活动中,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上,通过检查腼腆、誊写、谨慎、歧途等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充分了解学情,为后面的阅读理解做了准备,同时也获得了课堂的主动权。课中,通过回顾预学单,对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教学环节进行两点预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3.重视课堂教学与技术的有效融合

从教学反思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应用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效率和突破重难点有较深的认识,在前置性学习、学情的检测、学生习作交流等模块,适时、适当地应用技术,遵循了实效性原则,教学效率大大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歧途巴迪动作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下一个动作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起加油
中年书
弯 路
画动作
走入“歧途”的中医:一位从业者的观察与反思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悟”如歧途系列(六) 《书法也有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