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因分析在高中历史解题中的理解及应用

2018-02-26郎旭琦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根本原因高中历史考查

郎旭琦

(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2016级(7)班,山东 寿光)

众所周知,历史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对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历史思维和艺术品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目前出现在考卷上的高中历史试题考查的重点不再是学生对课本知识死记硬背程度,而是更侧重于考查学生辩证思维和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历史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大部分学生对于“根本原因”和“主观原因”的理解和应用都会感到无从下手。本文根据我个人的学习经验和资料搜集,总结了在高中历史解题过程中合理应用“根本原因”和“主观原因”的解题策略。

一、主观原因在高中历史解题中的应用

学习历史事件当然要弄清楚引起历史事件的原因,高中历史考试中也经常会通过这些试题考查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引起历史事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只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就能得出不同的看法。

那么在引起历史事件的诸多原因中,主观原因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知道学习语文的时候,“主”有“主语”的意思,“主语”指的是一件事情发生的主体。

顾名思义,主观原因就是指和事件中人物所处的阶级、身份、集体以及个人主体意识密切相关的那部分原因。简单来理解就是主人翁的人为因素,是内部的、自身的原因。

要想理解主观原因,我们可以借助于客观原因。一件事情的发生要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客观原因的关键点在于“客观”两个字,它指的是在历史事件中不依赖人物主体意识而存在的因素,是外部原因。

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出现变乱,其主观原因是农民的局限性导致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贪图享受,滋生腐败,革命进取心减退。而其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根据这一题,我们可以看出,主观原因是站在事件主体立场上或者从事件主体身上去找原因,客观原因恰恰相反,是从主体之外去找原因。

关于主观原因的应用有两个注意事项,第一,当问题的主语较多的时候,是不适合使用主观原因的。

如,分析抗日战场胜利的原因。由于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完成的一场胜利,其中涉及多个主体,每个主体都有各自的主观原因,因此对于这类主体较多的历史题不适合分析主观原因。

第二,主观原因和主要原因一定不能混淆。主要原因是和次要原因对比分析的,重点在于“主要”两字,指的是在诸多原因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因素,可以是单个因素,也可以是多个因素。

如,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备选答案有: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爱国侨胞的支持。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为其他原因起到的都是辅助作用,而发挥主导型作用的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总之,在分析历史问题的主观原因时要坚持两个要点:找出事件发起人(主体);考虑发起人(主体)的各种思想、政治和经济因素。

二、根本原因在高中历史解题中的理解和应用

根本原因指的是导致历史事件发生或导致事件产生变化的最本质、最根源因素。在诸多因素中,根本原因是必然的,不受外界影响的,并且在历史进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根据我个人解题经验,在分析历史事件根本原因时一定要先分析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客观规律,尤其要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本质等大方向来分析。

比如,辛亥革命、护法运动和护国运动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考查的原因深度,简单来说引起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从深度上可以这样划分: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所以根本原因指的是最深层次的原因,如,生产力发展水平、阶级本质和时代要求。对根本原因的应用一定要注意和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区分开。

直接原因一般是具体原因,也就是导火索,是直接促成某件事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往往是某个具体事件或表面现象。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根本原因是西方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是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偶然事件,而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是根本原因,是必然事件。

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的区分并不是很明确,因为根本原因也可以是主要原因,不同的是根本原因一般是从原因的性质上说明重要性,主要原因一般是从原因的地位说明重要性。

在实际解题中部分学生可能会把以上几个概念弄混淆,其实区分根本原因只要抓住题干的几个关键字眼就可以了。如,考查根本原因会用到“决定性因素、本质因素”等;考查直接原因会用到“导火索、直接联系”等;考查主要原因会用到“主要是因为、主导因素”等。

在高中历史解题中,如果对历史事件的原因内涵理解不清楚,那么在分析原因时往往会感到一团乱麻,无从下手。根据我个人学习经验,在分析历史事件原因时一定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主观原因考查的是原因的广度,对应的是客观原因。根本原因考查的是原因的深度,对应的是直接原因。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发散思维,不能公式化地去分析历史事件,而是先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是哪种类型,再联系课本知识,考虑选择哪种类型的原因去解释最为合理。如果能做到历史知识活学活用,那么解题的能力自然就能得到提升。

指导教师评语:

该同学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经验以及解题习惯,总结在高中历史解题过程中合理应用归因分析的解决历史问题的策略。由此可见该同学历史知识掌握全面系统,解题思路灵活科学,快捷,准确,值得其他同学借鉴学习。

猜你喜欢

根本原因高中历史考查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跌倒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柴油机压缩空气起动系统三通球阀内漏分析与处理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