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微探

2018-02-26

新课程(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包身工祥林嫂教学活动

曹 婧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

所谓主体意识,就是指人从主观角度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主体意识是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能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2)学生会自主探究学术问题,巩固自身专业基础知识;(3)学生会积极完善学习方法,主动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至关重要,以下则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些许策略。

一、合理创建教学情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灌输式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的常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主动融入教学课堂之中,此时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其主观能动性不自觉地被潜藏起来。因此,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当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彰显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我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考虑到这是小说《红楼梦》中非常精彩的一段节选片段,所以,我首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跟学生讲解了这篇文章,尤其注重讲解了每一个人物的细节描写之处,等到学生都了解了每一个人物之后,我便鼓励学生以课本内容为蓝本进行角色扮演,对此学生的兴致极高,都积极参与进来并主动争取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其中一位平时比较内向的小女孩也一改往日文静的常态,积极争取黛玉一角,显然我前面所创设的故事情境已经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参与到之后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自主探究型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所在,而探究型教学活动的组建就是构建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在探究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和探究,并结合课下所搜集的资料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示,最后再进一步对结果交流。

以《包身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时则从人物描写、思想情感两个方面展开探究活动。在人物描写方面,我首先引导学生以文中一个包身工的具象——芦柴棒——为线索探索包身工的生活,例如,让学生找到文中描写“芦柴棒”的日常生活、形态外貌和动作这几个方面的语句或者词语,接着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到包身工的几个称呼,如猪猡、懒虫、生物等等,待学生完成这两个任务之后,我便让学生思考这些人物细节描写的作用和含义所在,此时有一位学生如是总结:“首先,对包身工的生活、外貌、形态和动作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反映出了作为包身工的她们已经对自己的包身工身份麻木了,其次,文章中给包身工的一些称呼都极其粗俗,甚至有些是低等生物的名称,可见包身工的身份低微。”等这位学生总结完毕,我便接着引导学生探索本篇文章中作者最终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上升教学高度,提高教学质量。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全程是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课堂探究活动之中,而我更多的则是担任着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思路,并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

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展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土壤,而自主思考的机会则是这片土壤中的养分,可见,自主思考对于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何其重要。然而,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却将有限的教学时间全部用于知识的讲解之中,间接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使得学生不仅难以及时消化所学知识点,还无法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想更加高效地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话,则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和课堂互动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祝福》这篇课文时,我曾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了如下互动:

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两次提到“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分别是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1:第一次是作者在四叔的书房里见到四叔收藏的书和书房的无聊景象时做出离开的决定,第二次是作者见到问自己魂灵和地狱的祥林嫂之后下定了离开的决心。

师:为什么祥林嫂会让作者坚定要走的决心?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生2:勤劳善良。

生3:一个朴实却顽强的农村妇女。

师:你们说得都很对,现在你们从文章中找出对祥林嫂生平经历的描写,并思考祥林嫂到底是怎么死的。

……

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对祥林嫂的死因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既与学生进行了互动,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总而言之,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教学任务之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课堂的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耿传河.学生主体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2017(4).

[2]张小磊.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7(7).

猜你喜欢

包身工祥林嫂教学活动
深挖文本
《包身工》的艺术特色探究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注重创作技艺 彰显内涵本质
——从写作特色的角度解读夏衍《包身工》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当代语境看“包身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