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心得

2018-02-26李晓静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意识教学模式

李晓静

(聊城一中,山东 聊城)

随着教学改革的出现,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灌输一定的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政治教学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学科,同时其具有较强的实时性以及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人分析能力以及质疑能力持有较高的标准。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能力,以促进学生提升政治学习的质量。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现状以及成因

通过调查分析,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生在开展政治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懒惰心态,不会主动进行提问,也不会主动地进行思考,只是机械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进行死记硬背,导致自身的学习质量无法提升。而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教师教学模式的死板。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目标,实施“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没有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无法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1]。

二、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加强基础性教学,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巩固学生的基础。试分析,倘若教师在讲解与“选举权”相关的知识时,学生毫无基础,那么其就无法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只能提问教师“什么是选举权”,甚至部分学生会不知道如何提问,从而不会进行提问,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丧失。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基础视为根本,引导学生不断地夯实自身的知识基础,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问题意识。比如,教师在讲解《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一课时,就需要重点讲解股票、债券与保险这一类基础性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从而引导其提出问题。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问兴趣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所讲的知识中去,进而能够进行质疑提问[2]。因此,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通过这一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比如,教师在讲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选举活动”,将班级中的几名学生标记为“选举人”,将其余学生标记为“投票人”。同时,教师需要告知“选举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拉票,而“投票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选择某一位学生。在此过程中,“选举人”会进行演讲、打亲情牌甚至是贿赂的形式进行拉票,而其他人也会针对这种行为产生质疑,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选举权”的重要性,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同时也能促进自身思想的升华,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但是,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以及分析时间,并尽量不要对其进行干扰,以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判断能力。

(三)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习惯,同时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倘若教师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学生“落后”的情况,使其对政治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进而无法主动开展学习,也无法形成问题意识[3]。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大对学生的鼓励程度,当其能够主动进行提问时,尽量为其解答,保护学生的提问热情,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当今时代,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态度进行优化,通过改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尊重学生的想法以及意见,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其形成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意识教学模式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