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2018-02-26张伟竞
张伟竞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四川 成都)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实现了基本普及。对于教学而言,信息技术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就可有效转变当前课堂教学模式,活跃当前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1]。但是如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会导致教师不能明确教学主题,偏离教学中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务必要以学生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可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逻辑性、抽象性相对较强,再加上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进而对教学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可借助图文结合、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心理需求,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
(二)可有效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本中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转化,进而更好地帮助理解、认识数学知识,突破数学学科的重难点内容,进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比如观察近几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在中考中涉及的动态几何、函数问题较多,但是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其运动轨迹进行动态展示,将抽象转化为直观,帮助学生更为清晰、明确地认识相关知识点,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多个人能力都尚未得到完全发展。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当前学生实际情况转变自身教学策略,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引导学生按照正确思维方式进行自主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真实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关注程度,同时还要注意在情境教学中适时提出疑问,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般情况下,教学情境分为四种: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启发情境、探究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选择适当情景教学方式,进而更好地保障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妈妈周末带了500元去超市买菜,菠菜2元一斤,虾仁30一斤,那么妈妈要买多少菠菜和虾仁才会把500块钱用完呢?(菠菜、虾仁必须要都买)”在问题提出后,学生势必会进行一番讨论。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入“二元一次方程”这一教学重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班级内创设超市“购物”情境,进而更好地活跃当前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模拟教学
观察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不难发现,其中很多数学知识点都过于抽象。就初中阶段学生认知水平而言,他们对于这些知识点很难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将一些重难点内容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模型,使学生在课堂观察、操作中更为深入地理解课堂知识点。建立数学模型在空间、立体几何教学中应用极为广泛,比如在“三视图”教学过程中,如若只是依靠课本知识学生很难理解立体空间图形,如若只是凭借教材让学生进行自主想象,很多学生都无法描绘出正确的三视图。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建造”一个空间几何体,而后通过鼠标调转几何体角度,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具体概念。不仅如此,此种教学方式还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满足其内心的好奇心[2]。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亲自操作,有效加深学生数学知识记忆,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教师在信息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风格进行充分考虑,创建一个学生真正爱学、想学的数学课堂,进而更好地保障信息技术应用效率,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