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有机整合初探
——以人教版必修三“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为例

2018-02-26樊红丹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科班儒家思想史料

樊红丹

(江苏省宜兴中学,江苏 宜兴)

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维度,五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扩展,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涉及到。然而,在目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把五个维度割裂开来的现象比比皆是。怎样才能将五个维度有机整合呢?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现以笔者人教版必修三“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课的文科班教学为例,来进行说明,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时空为切入点,培养史学能力

在高中各学科中,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时空性很强。在以往教学中,时空往往被割裂开来,单独记忆,效果较差。如果以时空为切入点,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有机整合,其思考的过程也是核心素养整合的过程。在“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这一课的文科班教学中,我设计的第一个大的问题是:为什么是明清之际?

给出问题之后,我出示了下列史料供同学们思考讨论:

材料1:李自成起义、汉人强行蓄发、军机处(以图片形式呈现)

材料2: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3:到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在分析问题的环节,文科班同学的思维能力已经逐渐有所彰显。从材料1中可以得出明末清初的政治特征: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衰落。材料2中学生的结论是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的发展。材料3比较简单,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理学信仰危机的问题。从所给材料得出结论,这一过程本身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PPT同时展示几个相关问题:①从材料类型看,上述材料哪些是一手资料?哪些是史论?②上述材料表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有何关系?

材料类型这一问题对初选文科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但是由于在材料的引文出处比较明显,所以基本上难度不大,初选文科,这些史料的分类在史学中的引用以这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可以起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由于之前几课的铺垫,学生基本能得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结论,这本身是唯物史观的呈现。

二、以家国情怀为落脚点,培养必备品格

正如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所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能使学生终身受用,并带给他们成功的人生。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学科的价值观导向尤为明显。具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用表格归纳总结了李贽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之后,我设计的第二个大的问题是:为什么是儒家思想?哪里体现了“活跃”这一特点?因为涉及史学的比较,所以我展示了下列几组材料:

第一组: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3.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

第二组:

爆燃时,缸内压力曲线出现高频大幅度波动(锯齿波),同时发动机会产生一种高频金属敲击声,因此也称爆燃为敲缸。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2.保天下者,匹夫之见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第三组: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朱熹

2.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顾炎武

第四组: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

——荀子

2.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王夫之

第五组:

1.世儒不察,以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黄宗羲

2.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由于有第3课《宋明理学》做铺垫,学生能通过前四组史料的对比得出几位思想家对先秦儒学核心思想的继承:民本思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强调身体力行、唯物意识……通过第五组思想与先前的对比,得出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在此结论上,我进一步要求学生指出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为人处世的影响。有的学生谈到了努力学习,还有的甚至谈到了自己对中美贸易战的看法,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注不正是家国情怀的体现吗?更进一步地思考:时至今日,我们该如何对待儒学呢?不仅是批判继承,还有在新时代的创新!这种适时的追问不仅激活了文科同学的思维,也潜移默化地引领了他们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核心素养是可以有机整合的。在时空观念中蕴含着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论证与解释,这个过程本身彰显了历史研究中论从史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家国情怀以及价值观的引领可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所谓教学相长,莫过于此。

猜你喜欢

文科班儒家思想史料
认错人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无敌文科班
那个文科班的女孩子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儒家思想与书法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