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8-02-26郭喜云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环节师生

郭喜云

(广东省高州市新垌中学,广东 高州)

学生“问题意识”是长期潜移默化,由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其中教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善疑会问”,学生才会具有“问题意识”,那么教师课堂提问究竟应注意什么问题?应有什么对策呢?

一、现阶段初中物理课堂提问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提问封闭性比较强

自从施行新课程改革政策之后,初中教师一般都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培训,因此教师会对新课程标准形成一定认识。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师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养成有效性比较强的课堂提问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仍然沿用封闭性提问方法,一般都不会提出开放型的问题,封闭型问题的答案单一性和固定性比较强,标准答案都是预先设计好的。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正好相反,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多样化,学生可以将自己对开放性问题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

2.某些教师仍然是课堂提问的主体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课程不单单局限在承载固定知识的本文资料上,而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获取的体验,课程也不再是教学计划及目标,而是师生共同探寻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应当在初中物理课堂提问之前构建师生互动平台,为师生双向交流互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也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但是在各个因素的影响之下,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环节当中,某些教师仍然在课堂提问环节当中占据主体地位,难以妥善构建师生互动平台,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要养成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3.不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当中提出,课程不单单局限在教材上,教学流程也不单单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应当被放置在中心地位上,教师在学习活动当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实际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教学主体和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单传授教材中的知识,而是应当通过教材深入地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当中不应当将教授作为最终目标,而是应当将学习作为最终目标,这是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崭新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环节当中,仍然有一些教师将教授知识当成最终目标,学生难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也就会在学生走上全面发展道路上的时候,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最终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阻碍性作用。

二、创设有利于提问的最佳情境

提问的最佳情境主要有两种:一是新奇,二是怀疑。教师有意设置一些新颖、充满悬念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根溯源的欲望,同时适时提出围绕中心的问题,学生很自然地全身心投入其中;老师稍加点拨,就会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在“认识压强”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中。

案例:凶杀现场体重是怎么破译的?

今天学习认识压强知识复习课。教师走进教室之后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一回福尔摩斯大侦探”,这马上引起学生高昂兴致;然后老师煞有介事地在平台上投影一张近期空姐遇害案发现场脚印的照片,现场测量该脚印在泥地陷入深度约5mm(该泥地上P=30000pa/mm);请同学们推测该嫌疑犯体重,这时教室鸦雀无声,学生满脸兴奋、新奇,“我都可以做侦探了”“这与我学的哪些知识有关”“这怎样推测”。此时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完全可以用“认识压强”知识推测,给你们一点时间思考、讨论,看谁能正确解释,同学们经过仔细思考,一会儿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三、课堂所提问题,精心设计

1.目的明确,围绕中心,启动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提问,要有目的性,设计问题要有利于教学目标落实、有利于突出教学难点、有利于教学难点突破;好的提问,能把学生注意力和思考指问集中,在特定的事物、观察、专题等方面,引导学生不断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2.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真实”问题。所谓真实问题,意思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障碍、欲言不能、困惑不解时,教师提出讲解时必须经过缜密思考才能给出答案的问题。例如在“认识力”这节新课,学生对于力非常熟悉,但怎样定义力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有力的例子,多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最后学生自己定义力——物体间相互作用。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环节师生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麻辣师生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