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研究
2018-02-26杨智
杨 智
(广东省珠海市北师大〈珠海〉附中,广东 珠海)
高中地理中的现象或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掌握地理知识的规律,并加以应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轻松拿下这门课程。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广大地理教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帮助。
一、要素综合思维的培养
要素综合思维是指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将构成的要素认识和理解清楚,才能够增强地域认知和动态认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构成要素,让学生在深度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将地理知识的讲授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
例如,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探究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笔者首先让学生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构成要素:降水量少,蒸发旺盛,高山环绕盆地地形,青藏高原隆起阻隔了水汽进入,且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因此常年干旱;常年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少雨季节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人口激增、过度开垦放牧,致使荒漠化的加剧,久而久之,导致了目前的这种局面。可见,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地势、气候、人文等方面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要素综合思维,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态环境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二、时空综合思维的培养
时空综合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全面和系统地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布局和动态时间变化的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时空综合思维时,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培养:从时间的角度上,让学生发现每个时期不同地区发展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空间的维度来看,让学生观察在同一时期,每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的趋势,并就其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让学生能够运用时空综合思维去学习知识并加以运用,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城市化”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正确分析城市化这把双刃剑,笔者以上海为例,展示了上海1911年、1949年和1990年三张不同的城市用地图,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从时间的角度去分析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及每个阶段面临的问题。之后再将2017年上海的现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气候、人口、政治、经济多个角度从空间上分析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状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目前上海房价上涨的原因以及影响房价的因素。可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认识和分析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地方综合思维的培养
地方综合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存在的动态变化以及静态特征,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地方综合思维时,可引入现实中生活的例子,将地方性的现象和特征展示给学生,指导学生运用地方综合思维来全面认识这一地理现象,从而分析其发展的方向,并对其现象做出地方性的解释。
例如,在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确该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并分析其原因,笔者带领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背景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背景。之后分析其良好的地理条件,靠近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使该地区发挥了劳动力低价低廉的优势,并且形成了贸易进出口市场。总之经过地方性因素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明确了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必要条件,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素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时刻注意生活时事、地理知识。最后,培养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不断地探究未知世界,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保障,为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建设献出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