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本质
2018-02-26权芳
权 芳
(宁夏海原县第三小学,宁夏 海原)
参加中考语文试卷阅卷工作,让我有了一个深切的体会,那就是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本质。
在语文阅卷中我发现,很多考生写的字歪歪扭扭,乱七八糟不成样子。批阅考生作文发现,作文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考生审题角度的把握、立意开掘的深浅、文字功底的扎实、卷面书写的整洁等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学习运用的素养和水平。如今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是《礼物》,这个题目给考生的想象空间很大,而且也给了考生提示,一个故事、一个思考、抑或是……但大多数考生在面对这一题目时都是具体到“礼物”这一现实中的物质,而不能上升到一个层次,延伸开去看到“礼物”背后的意义所指,而这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发现很多考生的作文中都写到,他们要考一个好成绩,作为最好的礼物献给家长,而这正是家长最需要的。在阅卷中我发现,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追赶鞭打着我们的学生、老师、家长,这种东西已经深入我们学生、老师、家长、社会的骨髓之中了,令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自拔。
是什么东西使我们的学生、老师、家长陷入焦虑之中而不能闲适下来,慢慢地品读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汉语文化,诗意地生活?是什么东西使我们逐渐远离了教育的本质,使学生、老师、家长陷入“成绩”的泥潭之中,痛苦不已,体会不到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的愉悦?由此我深切地体会到,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本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说:“教育即生长”(《爱弥儿》)。《周国平论教育》中说:“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能力得到健康成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就是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特别反对狭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从周国平论述卢梭的话中,我们应该知道了教育的本意,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尤其是教育部门和教师,也应该好好反思当下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思考一下教育的本质。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其实,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知道,汉语言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不仅是我们交流的工具,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符号。因此我们对语文的学习就要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去欣赏它、品味它,这样会韵味无穷愉悦身心。现实语文教学中对语文的学习就不是这个样子了。有时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工具,除此而外它就是冰冷的、僵硬的、陌生的。有时我们只看到它的实用性,而漠视了它存在的文化价值。看看个别语文老师是怎么给学生教学语文的吧,有的会把一个个汉字,一个个词语,一个个语段,一篇篇文章,不是从欣赏的角度,品味的角度去和学生共同研习,而是冰冷、生硬、死死地硬塞给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教学境况中,老师和学生没有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更没有在教学中领悟到汉语语言学习之美,反而使学生和老师疲惫不堪,焦虑抑郁。这样的教育方式结出的果实,不利于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及其个人人文素养的提高。
我们每天用的方块字是形和意的完美结合,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体现了中国人的创造智慧,蕴涵着千年文化和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象征。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应该这样去看,去欣赏品味,去悉心指导。仅从学生把那些韵味丰富、形美骨健的汉字写得东倒西歪、乱七八糟的样子来看,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和学习语文不可取。
笔者认为,不仅要让我们的语文教育回归本质,还要让其他学科都要如此。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快速奔跑中已陷入了一个怪圈,他们身心疲惫、痛苦不堪,他们个个咬牙坚持,从他们的脸色中看不到丝毫愉悦的神情。如果教育这辆快速奔跑的列车远离了教育的本质,势必陷入功利的泥潭。
让我们的语文教育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回归教育的本质,从现在开始,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