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比较辨析中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2018-02-26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春江中心小学3114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5期
关键词:比一比辨析语感

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春江中心小学(311400)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敏锐以及丰富的感知能力。它是一种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的心理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觉地感受、把握和领悟语言文字的一种语文综合能力。2016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以,语文作为语言学科,要强调语感的培养。那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在删换比较中体会词语,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

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若能引领学生从品词析句入手,进行比较揣摩,细细品味,感受到文本词语的精妙所在,就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一)换一换,比一比,体会词语的表现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用词确切、精当的语言范例很多。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词语的精妙之处?我们可以用意思接近的词语来替换文中的相关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让他们体会到文本语言所特有的表达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对词语表现力的感悟。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火烧云》一文,有这样一句:“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烧”一词,试着将它换成“红”或者“飘”字,比一比。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烧”字不仅写出了颜色的多变,更写出了云的动态,与后半句的“火”相呼应。换一换,比一比,不用解释,学生就能读出词语丰富的韵味和意境,体会作者用词的高妙,获得语感的培养。

(二)删一删,比一比,体会词语的内涵

删除文本中的有关词语,不是为了简略某一阅读教学的程序,而是要形成比较辨析的学习语言形态,从而将词语激活,将人物唤醒,将文本还原,使学生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感悟文本主旨的精深。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联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到这一词语的重要性,体会它的深刻内涵。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有这样一句:“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小”一词的含义。通过删一删,比一比,读一读,学生体会到“小小”一词不仅体现小女孩生活的艰苦,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还表达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还有《鲸》一课有这样几句话:“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鲸隔一定的时间必

·须·呼吸一次。”“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

·是·几头聚在一起。”教学时,删去“主要”“必须”“总是”等这些词语,比一比,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体会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字词虽小,却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文本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如果学生能体会到每一个字词潜在的含义和作用,他们就能慢慢感悟到词句以及文本的内容,从而提升语言感受的能力。

二、在前后比较中体会写法,提升学生对文本表达的感悟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也有许多表达形式上的不同之处。这些都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的材料。通过比较辨析,学生的阅读感悟会真正走向深入,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对比之处比一比,体会作者描写的深刻

教材中的文本有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相异之处。教学时,把这些内容呈现出来进行比较教学,就能让学生领会到不同的写法对文本表达的作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如,《少年闰土》一文,对闰土的描写较为详尽,但对“我”的描写却只有片言只语。教学时,在感悟了闰土和“我”的性格特点后,教师让学生比较“为什么同是少年,‘我’和闰土相差会如此巨大呢?”这一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感悟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而且还挖掘了文中人物特点形成的根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了作者描写的深刻之处,培养了学生概括、比较及归纳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促进了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

(二)联系之处比一比,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巧

如果认真地去研读文本,就会发现文本中的一些地方联系特别紧密。如果恰当地挖掘这些资源展开教学,就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前面描述了圆明园过去金碧辉煌的景象,后面又用图片及文字介绍它的毁灭。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如今“灰烬”比一比,说一说,读一读,追寻其中的原因,他们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当年祖国所遭受的屈辱,从而产生了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憎恨,更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构思的精巧。

三、在异同比较中体会主题,提升学生对文本意境的感悟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主题。教师要善于挖掘主题方面的可比因素,让学生比较辨析,感悟文本的意境,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

(一)相同之处比一比,体会文本的立体

语文教材中的有些文本会出现一些相同的语言结构。教师若能搭建理解感悟的平台,引领学生对这些相同的语言结构进行对比辨析,学生就能把握文本的主题,理解文本的意境。

如,《唯一的听众》一文中“平静”一词出现了三次。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三处描写老人“平静”的句子,联系起来比较辨析,让学生领悟出同样的“平静”,有着不一样的内涵。通过辨析,学生体会到老人的用心良苦,她平静的眼神中包含了对“我”的鼓励、赞赏与期待。这样,让整个教学变得深刻有力而又自然顺畅。只有让学生在比较中品味感知语言,学生的体验感受才会更加深刻,语感能力才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不同之处比一比,体会人物的心境

教材中的古诗词,有时所描写的环境相同,但是表达的思想情感却不相同。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比较辨析,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一诗时,笔者引入了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读,学生看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渔翁,一个心寂郁闷,一个愉悦空明,从而更能理解柳宗元的那一份孤独和寂寥。而在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时,我又把它与《江雪》进行比较辨析,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不同的心境和文本的不同意境。对同一环境不同情感进行比较辨析,能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语感能力的发展。

总之,比较辨析是一种能帮助学生辨别是非美丑,促进思维,提升语感能力的好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寻找文中可比因素,带领学生进行比较辨析。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获得稳步提高,同时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猜你喜欢

比一比辨析语感
比一比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一起比一比
比一比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比一比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