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到位”,开展综合实践课程
2018-02-26江苏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215300
江苏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215300)
综合实践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昆山市教育局每年都会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生成果展评,我校积极参加,并先后四次代表昆山市参加苏州市的比赛。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我校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
一、领导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到位
一门新课程的落实,认识到位是基础。我校从上到下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由分管校长领导,教导处具体落实,三到六年级全部开设综合实践课程。考虑到课程的特殊性,在配备师资时,我校反复论证,最后确定由专任教师、兼任教师、协作教师组成相对专业的师资队伍。此外,我校还邀请苏州市、昆山市的教研员到校介绍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我校教师。
二、合理调配,加强培训,师资到位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特殊课程,以活动为载体,要求融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征求教师的意愿后,我校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师资进行调配,组成一支以一位劳技教师和一位科学教师为专任教师,以两位数学教师、两位语文教师为兼职教师,以信息、美术等学科教师为协作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也是一个教研组,有一位教研组长,组员中有学校教导处成员,便于开展各项活动。
工作要到位,培训必须先行。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教研活动、培训活动积极跟进。通过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学习,教师们明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不同寻常的课程,需要用新的视角、新的方式带领学生一起研究,课程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
三、内部挖掘,外部拓展,阵地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局限在教室,学生需要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需要更多独立思考和尝试的机会,因此阵地建设非常重要。学校可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图书馆、计算机房、科学教室、美术教室等专用教室改为共享教室,由专任教师和教研组教师共同使用、共同管理。
学校教学楼之间有一条连廊,共四层,是开放式的,我校将二~四楼用玻璃封起来,开辟法治类、科技类书吧,为学生开辟阅读空间。为了让学生多接触自然,我校在教学楼最南面的草坪上开辟了大约150平方米的种植园。种植园面积不大,但是被划分成很多板块,种植了品种繁多的蔬菜,每一种蔬菜都有简单的介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安排学生走进种植园,介绍各种蔬菜,并让学生给蔬菜浇水、拔草,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体验种植的快乐。
在内部资源挖掘的同时,学校积极向外拓展,与周市野马渡文体中心、体育生态园、花都社区等单位结成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更多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
四、联系实际,群策群力,教材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否则很难激发他们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这样研究的价值也不大。因此,我校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教师一起学习《科学》《劳技》《信息技术》《语文》等学科的教材,了解三~六年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综合实践课程教材。
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大家群策群力,确定了这四个年级的研究主题,并着手编写。如三年级有《纸的研究》《校园里的植物朋友》《我的成长礼我做主》等主题;四年级有《逃生自救的研究》《环保意识袋袋相传》《朱子家训》等主题;五年级有《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的研究》《昆山古镇游》《益智玩具的研究》等主题;六年级有《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粗粗细细的线条——条形码的研究》《雾霾的研究》等主题。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周市镇野马渡文体中心拔地而起,2017年4月,我校组织学生走访周市老人,查阅历史资料,在研究野马渡文化的基础上开发了《鹿城故事——周市野马渡的研究》教材。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我校将进一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途径,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