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2018-02-26

许昌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思政时代思想

陈 仕 伟

(江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1]9。”大数据时代已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与工作方式产生了颠覆性变革。大数据不仅是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1]4。因此,“大数据正在进入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将对这个世界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2]。毫无疑问,大数据时代也必将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产生重大促进作用。众所周知,现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着诸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教学理念陈旧和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3]。这就有必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提供的技术支撑、先进理念、数据资源和科学方法等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但是大数据时代不仅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机遇与挑战

简言之,所谓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达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预期教学目标。但是在小数据时代,由于无法获得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数据而只能通过小数据时代的样本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获得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被代表”和“千人一面”的现象[4]。这样高校思政课教学就很难真正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由于不能够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不能有的放矢;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交流不充分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两张皮”的状况,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基本处于分离状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状况。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1]16。当代大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将以数据的形式存在。特别是在整体取代样本的大数据时代,只要抓住了他们的整体数据并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不仅是他们的整体学习与生活的现状,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位大学生的整体学习与生活的现状就可一目了然。因此,在大数据时代里,高校思政课教学完全可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具体现状来展开,特别是可以根据他们学习与生活中面临的具体困境而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私人订制”。“私人订制”式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意味着教学将完全按照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具体状况来进行,它将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在高校思政课的学习中获得自己所需,进而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要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私人订制”关键就在于掌握他们的整体数据,并且充分利用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对每一位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从而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的放矢。

虽然大数据时代能够有效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当前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却很难真正发挥出这一功能。影响这一功能发挥最突出的现实原因就是高校思政课的“大班教学”。其实,在任何条件下,大班教学都不可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何况高校思政课教学。现在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上都是大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多,基本上都是百人以上;同时大班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成,包括文理工医农等学科的学生。特别是现在高校推行的选课制度进一步导致了大班教学包含学生的多样性。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即使是充分发挥了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充分了解和掌握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具体状况,由于面对如此多样且听课人数众多的现状,在具体教学过程也很难真正实现“私人订制”。

因此,大数据时代对于改善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提供了机遇,即有可能实现教学的“私人订制”,但是也提出了严峻挑战。这就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为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私人订制”必须改变大班教学模式。但是,现在我国高校的学生数量基本上都呈指数级数式增长,要改变大班教学而实现小班教学,相应硬件和软件条件都难以支持。或许“私人订制”VS“大班教学”是在大数据时代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必须解决的矛盾。

二、大数据时代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机遇与挑战

其实要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私人订制”化,关键在于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如果没有充分的针对性,所谓的“私人订制”就是一句空话。那么如何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呢?

在大数据时代,要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首先必须充分收集和存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整体数据,不仅包括结构化的数据,更为重要的是要包括非结构化数据和碎片化数据。其主要包括:一是“一卡通”的相关数据;二是他们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数据,如学籍数据、进出校园数据、进出图书馆数据、体育锻炼数据、娱乐数据和手机数据等;三是社交媒体上的数据,如QQ、微信、微博和网络评论等数据;四是网络购物数据、上网时间数据、浏览网页数据;等等。只有充分掌握了他们的整体数据,才能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全面把握。其次是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对搜集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数据计算和数据预测。这样就不仅能够掌握他们学习与生活的具体现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进行前瞻性预测,真正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再次是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分析、数据计算和数据预测的结果,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与手段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符合现实。最后付诸于具体的实施。这样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就不会脱离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真正强化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不仅针对当代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具体现实,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利用大数据的预测功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引领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大数据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促进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搜集和存储他们的整体数据。

大数据技术为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提供了重要机遇,但是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个挑战主要是伦理上的,即隐私保护受到威胁。在全面搜集、存储和利用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数据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隐私保护问题。首先涉及的是搜集整体数据的隐私威胁问题。因为在大数据时代搜集的是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数据,不仅包括不涉及隐私的数据,也包括涉及隐私的数据。这些涉及隐私的数据被搜集起来,处理稍有不当便会干扰他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其次是在数据的存储中,涉及他们隐私的整体数据如果被完整地存在某一个地方,谁能保证这些数据不会被用作他途而导致隐私的泄露,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呢?再次是涉及整体数据的使用问题。在数据全面的分析、计算和预测中,这些数据所涉及的人基本上就是一个“透明人”。当一切都处于光天化日之下的时候,当代大学生就有可能被“牵着鼻子”走,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就无从谈起,是否会出现这样的困境: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批量产品和一个模子刻画出来的?最后,无论如何,隐私的泄露都必将给他们带来人性危机[5]。特别是,如果运用大数据预测出某位大学生即将从事不法行为,例如损害自身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甚至生命的行为,而对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那么这样的措施必将影响到他或她的正常学习与生活。这样的措施恰当吗?

因此,在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过程中肯定不能以损害大学生的隐私为前提。因为这样的代价是昂贵的,这样做不仅不能够真正强化所谓的针对性,反而可能使他们完全处于“老大哥”的监控之下,边沁(Jeremy Bentham)所称谓的“圆形监狱”就会出现[6]18。这样的结果,大学就不是大学而是监狱,学生也就不是学生而是罪犯,教师也不是教师而是管理罪犯的警察了。可见,大数据虽然为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提供重要的机遇,但是毕竟任何技术都具有双刃性,如果运用不好,就有可能违背初衷而走向反面,导致当代大学生的隐私遭到泄露和滥用。这也就为将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大数据时代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的机遇与挑战

其实,要改善和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教学内容来看还必须具有时效性。如果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能够增强时效性而导致教学内容远远落后于现实,那么这样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只能是自说自话、自言自语,根本就无法吸引当代大学生,更无法解他们心中的“惑”。如韩愈所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实现“解惑”这一目标当然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时效性。

大数据技术革命的发生不仅是数据计算机、人工智能、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发展的结果,而且是数理逻辑、离散数学、系统科学和数据科学等学科发展的必然,这里也不仅有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信息高速公路和虚拟世界等思想潮流的推动,而且有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后现代主义哲学和复杂性哲学等哲学思想的促进[7]。总之,大数据技术革命发生有其必然性。这不仅意味着大数据技术革命的发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更为重要的是也意味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也必须积极面对这些思想潮流和哲学思想的冲击。如果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能积极面对这些思想潮流和哲学思想的冲击,那么当代大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大数据技术革命,也就无法真正在大数据时代实现畅游甚至遨游。这就要求现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增加这方面的相关内容,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否则学生们就会在面对如此多的思想潮流和哲学思想中失去自我而无所适从。

其实,应对大数据技术革命的发生不能仅仅从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学院和学校等方面思考,促使他们正确掌握收集、存储和使用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数据,进而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更应该从接受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客体即当代大学生的视角出发进行设计。教师和学校等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得学生们的整体数据,学生们也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特别互联网技术阅读、了解和认识现在在网络上出现的各种思想潮流和哲学思想。这就要求现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对此做出正面回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当今的各种思想潮流和哲学思想。否则高校的思想阵地就会被网络上的各种思想潮流和哲学思想占领,进而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失去时效性,无法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这一思想高地。

因此,大数据技术革命的发生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具有时效性,积极面对当前出现的各种思想潮流和哲学思想,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辨别各种思想潮流和哲学思想,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大数据技术革命的发生也使这一目标转化为现实,毕竟大数据技术革命的发生已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难以理解的是,现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已基本脱离了社会发展的现实。就现行高校思政课的四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而言,没有任何一门课程能够对当前出现的各种思想潮流和哲学思想进行正面回应。就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来说,该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块内容,任何一大块的内容都不能真正回应当前出现的各种思想潮流和哲学思想,因为这些内容基本上数十年来如一日,几乎没有根本性的创新。这或许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缺乏时效性的根本原因。

因此,大数据技术革命的发生本应该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也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但是现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陈旧直接导致了这一目标难以转化为现实。或者说,现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已经完全脱离了社会发展现实,在这种状况下奢谈思政课的时效性只能是空中楼阁。

四、大数据时代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多样性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技术革命的发生意味着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技术革新的新时代,特别是网络技术、可视化技术、云存储和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技术的革新也必然要求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也不例外。

在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上是“一支粉笔打天下”。教师一边抑扬顿挫地讲授内容,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奋笔疾书。而学生也基本上是一边努力听讲,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这样的教学基本上没有任何反馈,顶多也是单向反馈。因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到底学得如何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在课堂上根本就无法真正达到消化与吸收。因此,教与学基本处于分离状态,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本无从谈起。毫无疑问,这是由于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所致。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一方面是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教师的教不能完全依赖于过去的手段和方法,必须要勇于面对新时代所提供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积极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学生已经不是过去被动学习的客体,而是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和利用新技术,获取各方面的知识促进自身的发展。这就必然以倒逼的方式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否则高校思政课教学就会远远落后于现实。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肯定不能没有正常的反馈渠道,当然也不能仅仅存在单向反馈,而是教与学的双向反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实现双向反馈打开了方便之门,或者说,为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但是现在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并没有乘大数据之风努力实现教学的创新。其中原因很多,首先是缺乏掌握大数据技术的专门人才。“如果要把大数据技术真正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专业素质过硬、懂技术的人才队伍做基础,这支队伍应该顺应新形势,敢于有作为,主动承担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重任”[8]。但是绝大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大数据技术,更无法在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仍然是“满堂灌”,所谓的教与学的双向反馈更多地体现在教学中提问与回答和适当的讨论上。其次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还仅仅停留在课堂的45分钟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即没有完全树立大思政课教学的观念。毫无疑问,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渠道。因此,不能就高校思政课教学谈高校思政课教学,而是应该把它放到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局来思考。但是现实的发展却表明,大思政课观念并没有在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完全树立起来,大多数教师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本上是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再次对于是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并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基本上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即对于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并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停留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要实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样性还任重而道远。最后是现在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基本上还处于观望状态。因此,实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还停留于理论的论证层面,根本无法真正付诸行动。通过“知网”输入“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主题查询就可以发现,获得的论文基本上都是关于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并没有深入涉及高校思政课教学这一块。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实现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创新。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现在的高等院校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但是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

五、结束语:建议与对策

综上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确确实实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但是也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无论如何,大数据技术革命的发生有其内在必然性。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肯定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应该积极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就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面临的挑战而言,首先必须努力改变大班教学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加强课前课后的教学,特别是强化高校思政课的“慕课”(MOOCs)教学[9]和推广高校思政课的“易班”(e-class)教学[10],努力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始终。

就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面临的挑战而言,首要的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制度建设,努力实现收集和存储的数据能够运用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避免数据的滥用和隐私的泄露。在法律制度相对滞后的条件下,就需要从制度伦理、责任伦理、功利伦理和德性伦理等视角进行治理[5]。

就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面临的挑战而言,一方面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拥抱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大数据技术革命的发生有一个充分理解和把握,面对当代大学生的各种“惑”能够深入解答,始终占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另一方面是在顺利完成现行高校思政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回应当前的思想潮流和哲学思想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要求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当前的思想潮流和哲学思想结合起来讲授,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

就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多样性面临的挑战而言,首先是要求高等院校加强硬件建设,以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其次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高新技术,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再次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出发,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实现高等院校内各部门的协同作战,而不是就高校思政课教学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最后是要牢固树立大数据理念,并将其贯穿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始终。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赵中建, 张燕南.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 陈仕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1):118-122.

[4] 黄欣荣.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变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94-101.

[5] 陈仕伟,黄欣荣.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的伦理治理[J].学术界,2016(1):85-95.

[6]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M].袁杰,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7] 黄欣荣.大数据技术革命为什么会发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109-113.

[8] 廖小琴 ,李洁.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6(11):34-37.

[9] 王学俭 ,王瑞芳.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105-110.[10] 赵浚.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的探析与应用[J].贵州社会科学,2016(3):120-123.

猜你喜欢

思政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