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2018-02-26侯春秀
侯春秀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侯春秀
(南京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顺应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趋势,符合95后大学生个性发展规律。高校应主动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使用现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积极影响,在制度上,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团队建设;在宣传中,拓宽传播渠道,增强服务意识;在内容上,丰富版块功能,提高信息精准性;在推送中,注重信息质量,把握推送时机等方面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效率、质量。
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就业指导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较去年增加16万,201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820万人,近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稳步增长,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5 075万。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人社部在《关于做好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就业局势基本平稳。因此,高校如何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高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考量指标。
一、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只需消耗少量流量即可实现文字、图片、语音、短信、视频的即时传递。2012年8月腾讯在微信中增加微信公众号模块,利用公众号进行自媒体活动,实现发布者和订阅者全方位交流互动。截至到2018年2月,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超10亿人,95%以上的大学生每天都会利用微信学习、交友,微信作为新时代最受欢迎的社交平台,正深刻影响着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和就业选择。因此,将微信公众平台融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势必有利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和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
(一)改变传统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指导效率、质量。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主要以校院两级为主体,校级成立统一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学院则依托辅导员老师开展具体就业指导工作。从指导内容上看,高校就业指导多停留在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层面,灌输式地向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讲解相关就业技巧等[1]。从指导阶段上看,高校就业指导多集中于高年级学生或学生实习、就业前,具有一定的突击性和盲目性,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过程管理。从指导形式上看,高校就业指导主要以就业指导课程、就业讲座、就业宣讲会为主,这种指导模式在产生规模效益的同时,较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缺乏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而且单向性的就业指导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无法及时反馈学生求职就业困惑,容易挫伤学生就业积极性。
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的引入,首先有利于缓解现阶段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人员配备不足、经费紧张的问题。教育部规定,高校就业工作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应为1:500,而实际工作中各高校这一比例与教育部的要求差距甚大。[2]微信传播具有一对多的特点,公众平台发出的每条信息均能免费且准确送达订阅者,订阅者亦可通过朋友圈、转发等形式扩大消息受众面;同时,订阅者亦可在需要时查阅以往推送信息,提升了消息使用效率,有利于减轻就业指导人员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压力;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依申请成立的免费平台,后期维护使用成本较低,用户关注公众号、接收推送信息都是免费的,可以有效缓解高校就业指导经费不足的问题。其次,微信公众平台拓宽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渠道,丰富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就业指导微信平台的搭建有利于将传统就业指导中线下传播与新媒体环境下的线上传播相结合,畅通信息传播渠道,帮助大学生多方位获取就业信息,缩小就业信息鸿沟,提升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自主性。同时,微信公众平台采取图文并茂、语音消息、微视频等形式传递就业信息,邀请职场达人、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经验,增强了就业指导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寓教于乐,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性。最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入微信公众平台,有利于实现就业的人职匹配。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在微信就业指导平台开通企业宣讲、毕业生风采展等栏目,各大企业可通过企业入口报名招聘会或开展企业微招聘活动,毕业生只需登录微信公众平台即可时时查看企业用人要求、招聘进度等;另一方面,企业亦可通过毕业生风采展栏目提前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成果,合理设置招聘岗位等,这些都将有利于就业指导中人职匹配的实现。
(二)满足95后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就业指导满意度
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符合95后大学生的信息获取特点。95后大学生是伴随网络发展成长的一代,他们个性鲜明,追求新事物,喜欢运用网络搜集信息、学习交友,他们更是最先接触、熟悉、热衷新媒体的群体,每天都会使用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沟通、交流,这就为高校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了合适的受众。其次,微信与微博等微媒体平台的最大区别即是精准推送。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分组功能,有利于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信息推送中有选择性地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满足各阶段、各专业大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即时送达特征,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阅读公众平台推送的就业信息,亦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向好友推荐相关信息,突破了传统就业指导中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扩大了就业信息的使用面等。此外,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针对个别同学进行一对一的就业问题梳理,对就业特殊群体实行专项指导,尤其是对离校未就业同学跟踪指导,延伸了就业指导的长度,有利于提升就业指导满意度,树立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责任意识。
(三)注重就业指导信息反馈,搭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
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有利于就业信息的搜集反馈,具体包括用户分析、图文分析、菜单分析、消息分析、接口分析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通过查看用户增长数、取关数等预测微信公众平台粉丝的粘性,及时调整推送策略,亦可通过图文分析、消息分析等功能查阅消息送达和阅读情况等,总结归纳大学生阅读规律和兴趣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信息推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其次,传统就业指导模式下,实习阶段、求职阶段大学生往往因不在校内而不能及时了解招聘信息,不能获得面对面的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就业指导线上实时互动,及时搜集整理毕业生求职困惑,也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解答学生疑问,提高就业指导实效性。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有利于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长效化,提升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自主性。传统就业指导集中于大学生实习或毕业前夕,往往具有突击性、短期化的特征;而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细分用户群,实现对不同阶段大学生的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整体提升。跟踪离校未就业同学求职进度,解决了毕业后因手机联系方式变更等导致的就业指导中断。
二、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实施现状
(一)缺乏管理层高度重视,基础建设薄弱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绝大部分高校日渐重视微信公众平台在传递信息、凝聚情感、扩大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性,纷纷建立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宣传媒介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但由于高校就业指导传统工作模式的根深蒂固以及事务性工作压力较大等特点,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依然依托网站、现场指导等方式,尚未建立起独立的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也有部分高校招生就业合用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极易造成信息传递的泛滥,缺乏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二级学院依托学生组织成立的微信公众号往往存在关注人数少、信息权威性低、更新缓慢等问题。总体而言,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尚处于探索期,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缺乏高校领导层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此外,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主要依托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而现阶段我国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专项经费支持较少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建设,不利于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的扩大。
(二)缺乏高素质专业管理团队,运营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在运营管理中存在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校一级的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多从属于校就业指导中心,依托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多隶属于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依托辅导员、学生等群体开展就业服务。整体而言,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现有就业指导的有力手段,缺少一批具有新媒体专业技术、较高新媒介素养的管理人员,也未能搭建一支技术过硬、能力过强、媒介素养较高、专兼结合的管理梯队。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在就业指导中往往存在重消息推送、轻消息审核,重消息数量、轻消息质量等弊端,这就要求高校不断完善微信公众平台分工,加强平台流程管理,完善信息策划、信息筛选审核、信息反馈、信息统计等环节。
(三)平台宣传工作不到位,配套机制建设较少
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前期的宣传推广,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主要依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辅导员老师、学生组织等开展宣传,宣传手段较为单一,宣传形式缺乏煽动性与感染力,宣传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知名度较低、平台粉丝量较少、平台信息点击率与交流率也普遍较低”[3],不利于增加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粘性,降低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就业指导工作既是新媒体技术的革新,更需要就业指导理念的更新,在对微信公众平台宣传推广的同时,应注重加强配套机制建设:一是要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在传统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新媒体技术、新媒介素养教育,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网络微课,打破就业指导的时空限制;二是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新媒体技术培训,转变传统就业指导观念,增强新媒体意识,主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就业指导。
三、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微信公众平台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以党委领导、学工依托、宣传支持、人事配套为主体的运营框架,并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有条件的高校应逐步推进高校新媒体中心建设,依托高校宣传、人事等职能部门的力量,完善新媒体中心组织架构,充实新媒体中心管理职能,为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组织保障;借鉴其他高校管理经验,适时推出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办法,为平台顺利运转提供制度支撑;增加就业指导经费预算,划拨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专项经费,为平台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与此同时,高校管理部门应重点加强平台的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成立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小组,“组长由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就业指导工作专职教师、就业协会学生等组成”[4],实行组长负责制,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其次,扩充就业指导师师资结构,形成一支专兼结合、高效化的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在原有就业指导人员的基础上,充分吸纳具有新媒体专业知识的教师、社会上的就业指导专家、优秀校友、优秀学生干部等,形成以教师带队、专家支持、学生辅助的团队结构。最后,加强团队成员培训,提升团队成员执行力。高校应针对团队成员结构量体裁衣,针对性开展相关新媒体技能教学和职业素养培训,推动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强化培训考核,及时反馈培训效果。
(二)扩大宣传推广,增强就业服务意识
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其作用发挥有赖于高效的宣传与推广。首先,高校可以依托校园新闻网、就业信息网、微博、短信等互联网技术扩大宣传,逐步实现就业指导由PC客户端向手机移动终端的转换。其次,高校辅导员老师应增强新媒体意识,主动掌握微信平台运营技术,利用主题班会、日常交流、微信朋友圈等途径在学生中推广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力量,依托学生社团、学生干部等扩大微信公众平台的知名度。最后,微信公众平台管理人员应主动利用平台的数据分析统计功能,定期收集用户信息,根据消息送达人数及阅读量、转发量锁定目标用户群,重点做好老用户维护、新用户挖掘工作,在扩大平台用户数量的同时,提升用户对平台的忠实度。
新时代,就业指导人员应正确认识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在就业指导中的优势,利用学校提供的就业培训机会及专业教学资源,学习掌握新媒体使用技术,转变传统就业指导理念,自觉提升新媒体职业素养,增强微信公众平台使用意识,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使用价值的客体导向性要求就业指导人员高度重视用户体验,利用微信平台的一对一对话功能,全方位开展线上互动交流,根据用户分类,开展问卷调研,及时搜集用户对平台的使用意见,改进平台功能,提升就业服务效率、质量。
(三)完善版块功能,提升信息推送精准性
今后,高校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就业指导中,应在群发推送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自动回复和一对一交流功能,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认证后的微信公众号可利用后台的自定义菜单功能,结合校院两级管理需求设定一级菜单、二级菜单,丰富微信平台的层级内容。另一方面,合理划分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模块,创设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品牌栏目。开设就业信息推送、职业指导、常规办事流程三大指导模块,在就业信息推送栏目中应重点介绍校内招聘、校外招聘等信息;在职业指导栏目中,主要推送就业指导网络课程、职业测评等,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兴趣所在,提升求职应聘技能;在常规办事流程栏目中,应包含离校手续办理、就业政策宣讲、就业流程、常见问题解答,有条件的公众号还可以开通信息查询功能,为学生提供档案邮寄、就业手续办理进度查询等。与此同时,为增加公众平台的吸引力,高校应结合办学实际、专业特色等做好品牌活动推荐,树立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如针对毕业生关注的“专业就业去向及主要工作内容”问题,设立“学长学姐话专业”栏目,邀请不同领域的毕业生介绍求职经历和工作感悟;针对学生关注的考研、保研、出国等问题,开辟“优秀校友访谈”栏目,邀请优秀校友分享经验,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借鉴。
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分析功能有利于工作人员查看任意时间段内图文消息群发效果,统计消息送达人数、阅读人数和转发人数等,根据消息阅读量、转发量等探求学生的主要需求,调整信息发布侧重点。同时,就业指导人员亦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分类功能,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细分,绑定用户信息,做好分类信息推送,提高信息推送的针对性。在特殊群体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利用微信平台一对一的私密对话功能,提前了解该类学生的特殊需求,精准推送相关求职信息,实现信息的私人定制。
(四)注重信息质量,把握信息推送时机
“微信的人际传播和精准推送让‘渠道为王’再次回归到‘内容为王’,必须提高推送信息质量,使其更贴近学生就业实际需求”[5]。首先,高校应拓宽信息搜集渠道,加强与其他高校、社会机构及企业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确保就业信息多元化、丰富化,减少信息传递层级,增加信息扁平化程度。其次,严把信息入口关,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微信内容的海量性和随意性,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判断出现偏差”[6],这就要求高校就业人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大信息审核力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提纲挈领的标题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给大学生用户。最后,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丰富信息传递形式。为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有条件的高校应利用微信平台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中开展问卷调研,了解不同群体学生关注重点,有的放矢,提升推送信息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同时,设置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满意度调查,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适时调整,注重用户体验,改变以往单一的文字传播,采取图文并茂、微视频、语音等形式,提高平台信息的可观性和吸引力。
此外,高校应把握学生求职规律,优化微信平台信息推送时机,提高就业信息的时效性。首先,就业指导人员应及时传达解读大学生相关就业政策,结合当下就业形势和专业去向简单预测,以供学生参考。其次,就业指导人员应充分利用十一、十二月的校园招聘季和每年五、六月的毕业离校季,广泛收集招聘信息以及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应征入伍等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最后,结合不同阶段学生关注重点,做好平台用户分类推送,提高就业信息有效性。如针对刚入校的大学生,重点推送职业规划指导内容,利用本专业老教师、行业专家、优秀毕业生做好专业思想教育;针对即将实习的大学生,主要推送实习攻略、如何顺利从校园生活过渡到职场生活等专题;针对毕业生,重点做好就业政策解读、就业手续办理、就业信息推介等专题。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改革的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不但丰富了就业指导渠道,也提升了就业指导的效率和质量,更符合95后大学生的个性需求。今后,高校应在充分认可微信公众平台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从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宣传推广、推送内容质量等方面努力,挖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切实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服务质量。
[1]谢柏盛.浅谈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传统就业指导方式转型[J].新校园(上旬),2015(04):145.
[2]侯春莉.高校新媒体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初探[J].新闻前哨,2017(03):35-37.
[3]叶韬.高校就业指导中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对策探讨[J].现代营销,2016(03):37.
[4]方硕瑾.基于微信平台创新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途径探析[J].特区经济,2015(07):155-156.
[5]唐兵.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5(01):103-104.
[6]马艳青,张璐.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34-37.
On Constructing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for College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HOU Chun-xiu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chool of Nursing, Nanjing, Jiangsu 210000, 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nto college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conforms to not only the trend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law of the personality of the post-95 students. In view of those trends,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make full use of its positive influence. Firstl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ms. Secondly, it is important to expand way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awareness. Thirdly,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riching the function of the forum and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 accuracy. Last but not least, we should also focus on the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the timing of pushing. Based on the above four aspects, it will not be difficul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college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WeChat public platform; college; employment guidance
2018—05—05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年度就业创业教育专项立项课题——“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探析”,项目编号:NZYJC2015015。
侯春秀(1987—),女,江苏徐州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师。
G647.3
A
1008—6129(2018)03—00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