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主要国家课程质量保证研究与实践
2018-02-26肖频
肖 频
国外主要国家课程质量保证研究与实践
肖 频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0)
在高职教育由体量扩张到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强高职教育的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文章以课程质量保证的内涵为研究起点,研究和分析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职课程质量保证领域的先进经验,并进一步探讨了上述经验对我国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启示。
高职教育;课程质量;国外经验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极为迅速,无论是在校生规模还是教育质量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和朝气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初具形态[1]。另一方面,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然在短期内构建起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为了更有效提升本国的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世界主要国家课程质量管理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并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课程质量保障举措和体系。显然,对这些国家的课程质量保证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对我国迅猛发展的高职教育在课程质量保障方面提供有益借鉴。
一、课程质量保证的内涵
质量是一个古老的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质量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变迁。对课程而言,主要表现为课程的构建与管理满足学习者需求及其程度的总括。质量保证最早源于工商业领域,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就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从定义角度而言,质量保证指的是按照某种方式使消费者确信某种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要求,以及为达到上述目标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
教育中的课程质量保证是指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指引下,适应教育改革需求,以对教育质量不懈追求为核心、以质量文化为基础的组织与控制活动[2]。按照保障主体的差异,课程质量保障可以分为外部保障和内部保障。其中,外部保证主要是全国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对课程进行的管理和监督;而内部保证主要是学校为提高课程质量以及配合外部保障而建设的保障组织和程序。
二、国外主要国家课程质量保证经验借鉴
1.美国高职课程质量保证
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社区学院承担[3]。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分布广泛、面向社区、设置灵活,不同的社区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但是在课程质量保证方面也具有诸多共性的做法,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程设置的多样化。美国的社区学院承担着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诸多功能。为了与上述功能相适应,各个社区学院十分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习者的多元化要求,使进入学院学习的每个人都能获益。
二是职业和学术课程的融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职业教育界一直秉承职业和学术教育相互融合的职业教育观。因此,美国的社区学院在课程设置和开发中十分重视职业与学术教育的融合,从而构建起兼具理论和实践特色的更为合理和完善的课程结构。上述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实践导向保障课程的实施。美国的职业教育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大量开设与学习者生活密切的课程,同时通过与社区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此外,为了保证课程的实践性,社区学院的课程研发十分重视社会调查,课程内容十分适合学生的生活和职业实践,使学院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四是良好的法律保障。美国比较重视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职业教育的实施。例如,在职业教育领域,美国自1862年制定《摩雷尔法案》以来,又制定了《哈奇法案》、《亚当斯法案》、《纳尔逊修改法案》等一系列法律规范,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正是国家法律的良好保障,美国的职业教育才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
2.英国高职课程质量保证
英国大学十分重视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学院负责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并由学术委员会监督实施,其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英国大学要开设一门新课,至少需要提前18个月进行申请,并对是否开设此课程进行评估[4]。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的规划、设计和评估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由学术标准委员会监督完成。开课评估对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学院有责任对课程的授课、学术水平以及总结框架进行年度监测和审计,以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以学院质量审计为例,学术标准委员会收到学院活动的定期报告后,要对其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以确定学院是否履行了专业管理标准,以促进大学和学院的质量管理。
三是在课程退出方面,学术标准委员会会在学年开始考虑即将终止的课程,以确保这些课程能够在秋季学期完成,使上一届学生有足够的课程体验,并及时反馈给评估小组。
3.德国高职课程质量保证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这一模式的映射下,德国构建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课程质量的法律保证。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十分发达,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完善的立法和法律制度保证。具体而言,德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联邦和各州的立法,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其重要地位。例如,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联邦政府于1981年颁布实施了《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并于1986年进行了修订,对职业教育相关主体的职权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二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契约保障[5]。双元制是指学生在企业里接受技能培训,在高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教育,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良好配合,达到了培养专门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目的和价值。由于“双元制”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巨大成功,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三是通过基于工作逻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为课程开发提供质量保证。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挑战,德国基于对“双元制”的自我反思,提出了“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有效促进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使高职课程的着眼点从封闭和结果走向开放和过程。通过对传统学科体系的解构和重构,使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和质量保证获得了新的发展天地。
四是通过“行动导向”模式为课程实施提供质量保证。行动导向是指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通过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迄今为止,行动导向教学仍旧是德国高职教学的主导性设计策略,在为课程实施提供质量保证技术手段的同时,也折射出德国高职教育领域的创新理念、思维和意识。
三、国外主要国家课程质量保证的启示
1.秉承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课程开发原则
从传统意义上讲,高职课程开发领域存在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两种基本理念。其中,知识本位理念下的课程的典型结构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长期以来,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主要受传统职业教育理论的影响,课程设计主要属于这一模式。西方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主要流行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通过对上述两种课程开发模式借鉴和修改,在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积极引入职业分析实现课程开发的新思考,将职业人才培养所需的技能引入课程教学,使课程本身兼具知识性和职业性。因此,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应该转变传统的课程理念,秉承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课程开发原则,使课程能够更好满足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
2.实施校企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
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高职学院的课程开发不仅满足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还体现了企业的需求和企业人员的智慧。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和基于工作逻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无不是将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任务置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考虑。就国内而言,虽然近年来校企合作模式得到了迅速推广,广大高职院校也十分重视与企业合作构建实践教学基地。但是,这种合作主要集中在课程的实施阶段,而在课程的前期开发阶段企业参与还极为有限。因此,建议我国的高职院校和高职课程开发单位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使课程开发过程能够融入教育工作者和企业人员的双重需求和智慧,为高职教育提供最优质的课程资源。
3.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课程质量保证体系
在美、英、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仅通过完善立法为职业教育保驾护航,还通过制度和经费支持为高职课程质量保证提供支撑。此外,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职业性倾向十分突出。为此,发达国家还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的方式积极引入外部机构参与课程质量保障。因此,我国的高职教育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引入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外部机构参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构建起政府支持下的多元主体课程质量监督与保证体系,集各方智慧,谋求高职课程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完美契合。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快速扩张,我国已经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高职教育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我国高职教育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并成为高职教育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的高职院校进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就成为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高职教育实际,进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整体设计,力求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能力。
[1]张启明.论高职院校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践评《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从教学走向课程》[J].当代教育科学,2015(23):74.
[2]张满囤,张建军,吴鸿韬等.中国高校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220-221.
[3]叶信治.美国大学课程质量保证机制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06):58-64.
[4]张满囤,张建军,薛桂香等.英国大学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6-7.
[5]黄进.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1)22-26.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Quality Assurance in Major Foreign Countries
XIAO Pin
(Hun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10, China)
It is of great era valu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ritical period when it is transformed from volume expansion to quality improvement. Taking the connotation of curriculum quality assura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article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s in the fields of quality assur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s in the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above experienc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 quality; foreign experience
2018—05—10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金支持项目——“高职课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 以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为例”,项目编号:ZJGB2016130。
肖频( 1973—) ,湖南宁乡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
G423
A
1008—6129(2018)03—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