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基于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视角
2018-02-26王华华杨士喜
王华华,杨士喜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基于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视角
王华华,杨士喜
(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在高校思政课中引入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是对当前高校思政课面临困境的积极回应。树立“真人”教学目标、活化教学内容、构建师生共同体以及提高教师自身学识魅力,积极运用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将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陶行知;“真人”教育;高校思政课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其“真人”教育思想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他看来: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1],这恰巧与高校思政课教书育人的任务息息相通。然而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受众代际特征的变化,高校思政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高校部分思政课教师存在较为明显的功利心理,对自身的素质修养和知识诉求浅尝辄止,致使不能将教书育人、教人求真的教学任务根植于思政课的土壤中;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发展,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更加多元、开放,致使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教育并不“感冒”,甚至存在“敬而远之”的心理。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尚未完全领悟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对“学做真人”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这都使得思政课的效果不显著。因此,在新时代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更要加强对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探索和剖析,挖掘其深层次的价值和真谛,使之充分“注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核心即教师不忘初心、切实坚定“教人求真”的职业信仰;学生脚踏实地、勇于担负“学做真人”的职责使命,这种教师教学生学之间的价值目标的统一性应当真正地渗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目前,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虽然高校思政课在整体上的发展呈上升态势,但仍面临着不可逃避的现实性问题,使其无法有效践行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及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毛泽东也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2]。由此可见,人的社会化是需要以一定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换言之,在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他们的现实期待和心理需求。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却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分离的“两张皮”现象。第一,就教学理念而言,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浅薄。对思政课教师而言,他们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双重职责和使命,但由于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足够的求真务实精神和问题导向意识,不能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学术前沿热点问题有效衔接,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部分学生不能从内心真正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就教学内容而言,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反思、重外在塑造轻内在体验等不良现象,使其难以实现教学供给侧和学生需求侧之间的平衡,特别是教学内容中较高的重复率和微弱的色彩性,导致其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参与性、积极性逐渐弱化。
(二)教学方法手段仍比较单一、滞后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科学的方法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灵魂”。对于思政课教学而言,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力举措。但就目前来看,高校思政课所采取的方法、手段仍比较单一、陈旧。就教学手段而言,主要表现在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采用形式简单的PPT,照本宣科、循规蹈矩,使课堂缺少活力和生命力。如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载体,这本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手段,但由于部分教师过多地注重多媒体教学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而忽略思政课自身的学术性和政治性,导致思政课教学不能有效地发挥其育人性和思想性的作用,进而偏离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就教学方法而言,一方面,少数思政课教师低估了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能力及对民主平等地位的向往;另一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引导的偏见,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他们仍扮演着“独裁者”的角色,居高临下地对学生采取“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注入式的教育手段,从而导致教者和学者求真知、做真人理想信念的不坚定。
(三)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角色审思有待加强
陶行知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先生负学习的责任”[3]。由此可见,教师对自身角色的正确审视和精准定位有利于其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追求真理的意识。然而就当下教育现状而言,有为数不少的思政课教师对自身教书育人角色和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还尚未完全领悟和理解。从教师职业信仰和师德作风角度来看,一方面,大部分思政课教师都勇于担负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具有正确的职业观和较强的责任感,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疲于完成工作任务,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态、心理需要和情感需求;另一方面,少数思政课教师还抱着重科研轻教学、重学习轻做人、重经验轻态度的教学心态,降低自身和学生对政治素养、思想觉悟和学做真人的要求,甚至还出现学术不端、道德失范等现象。从师生关系角度来看,部分思政课教师未能充分把握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和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尤其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一言堂”的单一讲授方式,使其无法实现自己“知识人”的有效转化:即由真理的讲授者向真理的践行者转变、由知识的传播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此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对等,教学质量的效率低。
二、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尚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而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作为中华优秀教育思想之一,无疑具有强大的指导功能和深刻的借鉴意义。尤其是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蕴含着广泛的教师角色定位、学生成才目标以及“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等基础性问题,这为高校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充分发掘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核心意蕴和理论逻辑,也能为高校立德树人的推进提供必要的学理支撑。
(一)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当前,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教人求真意识以及学生追求本真、学做真人观念呈现一定的下滑态势,这对高校思政课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思政课作为教师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栋梁的主渠道和重要纽带,向其教学中融入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势在必行。首先,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表现。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再次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4]。这明确表明国家对育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与此相应,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中蕴涵的“真人”理念也具有浓厚的育人气息,不仅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内在规律性,也彰显了教师教人做人、引人求真的时代价值。其次,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也是凸显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表现。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中的“真”指的是求是求真,“真人”指的是德智体美充分发展的现代人。由此可见,陶行知主张的教育是以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客观要求为首要准则,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这也刚好与思政课以人为本的教学追求遥相呼应。所以,学习贯彻“真人”教育思想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真实性,落实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强化价值引领,遵循思想政治的教学规律
思政课是一门思想引领、情感熏陶、信念启迪的综合性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育人性,而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同样也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育人经验,它的融入可以为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第一,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强化价值引领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其主要教学目标是造就具有完善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而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主张的诚信教育以及真善美相统一的教育证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因此,向思政课 “植入”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有助于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时代所需的价值观念。第二,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也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一是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中主张的教学做合一、知情意合一的教学行为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生活、回归学生的教学情怀;二是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所呈现的教师观、师生观以及课程观不仅显露了以学为主、教学相长的学生培养模式,还科学地论证了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内在统一,这些都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牢固思想政治教育旨归、遵循教学规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一项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系统工程,也是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真人的必由之路。在陶行知的论述中,“‘真人'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做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人;2.做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3.做有道德修养、人格健全的人;4.要做一个完整的人;5.立改革志,做创造的人”[5]。不言而喻,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根基,也是有效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首先,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陶行知在“真人”教育实践中主张以美育来增强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以德育来塑造受教育者的良好品行,以真善美教育来提高受教育者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自觉性,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恰好对应。因此,将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注入”思政课教学既能无形地展示素质教育的魅力和渗透力,又能润物无声地提高思政课的说服力和接纳度。其次,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也是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于陶行知而言,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其牢记教育初心、践行教育宗旨、坚守教育信仰的职责和使命。此外,陶行知的“真人”教育理念要求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这与当前思政课的教学目标高度一致,这有利于充分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加快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纵观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其中人文教育领域里所浸润的价值观与新时代背景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基本一致的。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是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凝炼而成的,具有深厚的人民性。思政课作为一门培育人的教学课程,只有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将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融入教学活动中,才能不断增强教学的可接受性。首先,就教学理念而言,陶行知深受孔子“仁者爱人”与孟子“仁者无不爱也”等儒家文化的感染,他主张还教于民、教育公平,并提出了“爱满天下,教育为公”的人文教育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次,就教学方法而言,他冲破传统教育即“传道、授业、解惑”单一性的束缚,继承了传统教育中“启发式”、“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主张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再次,就教学目的而言,陶行知继承了重视德育、追求真善美的教育传统,并把它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即提出教育目标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以上可知,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中的诸多理论来源均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创造发展,因此,将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融入思政课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助力文化扶贫、增强文化自信。
三、基于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举措
面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状况不佳的现象,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作为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要抓手和内生动力,思政课是有必要借鉴和运用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以此来助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师素养等教学要素的改革,从而完善教育教学理论、增添教学动力,实现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树立“真人”教学目标,坚持“真人”教育理念
在陶行知一生的教育实践中,“培养真人,教人做人”是其一生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准则,这与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一脉相承、互融互通的。由此看来,科学探索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是统筹学生实际与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第一,要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树立“真人”教学目标。追求真理、勇做真人始终是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培养“真人”的核心理念。其一,教师要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牢固树立教人求真的观念。教师从事的是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统一的职业,因此要时刻把准航向、与时俱进,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教导学生做真人做表率。其二,学生要谨记求真知说真话的学习方法,注重自身品德素质的培养、学做真人。陶行知曾指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它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6],也就是说学生的职责在于其真人的养成,即成为不畏强暴、敢于创新、重视道德修养、追求真善美的活人。第二,要坚定“真人”教育理念,注重真人目标的整体实现。当前,思政课教学所表现出的学风不纯、功利性和低效性等特征,使我们深刻意识到真人教育对克服学生精神疲软现象、匡正不良学习风气有强大的净化作用。因此,我们要借鉴陶行知“真人”教育理念,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凸显中国精神的时代气质。
(二)活化教学内容,探寻新颖活泼的教学方法
思政课作为一门价值引领、培育真人的“活”课程,强化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增强教学方法的“活泼性”不仅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大突破口,还是灵活运用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重要表现。第一,要撇开传统教学内容的弊端,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特质》一文中就曾提到:“世界上无论什么事都有真假之分,教育也有真假之别。只有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教育才是真的教育”[7]。因此,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的同时也要始终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原则,坚持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导向,进而提高学生的真实感和实际获得感;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寻找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入点”,化枯燥内容为生动语言,加强文化涵育和经典启迪,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契合度。第二,要摈弃传统教学方法的痼疾,采取新颖活泼的教学方法。针对传统思政课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立足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积极探索新奇活泼的教学方法。正如他所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8]。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方法与教学各环节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二)构建师生共同体,建立情感互通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重要观点和内容,也是增强教学感染力和实效性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所谓正人先正己,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需具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的职业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榜样示范的力量,有“真知灼见、肯说真话、不说假话”的情怀,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求真务实的理念,多措并举,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真善美的统一发展。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寻找最佳的师生状态——若即若离、有隙有度。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参照陶行知“真人”教育的教学原则,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加强对自身角色的审思,不断扩大自己“非管理影响力”,向着学生“烧心香”,进而实现教师服务学生与学生尊师重道的协调。再次,要建立情感互通的师生关系,需加强两者的情感互动。卢梭曾说:“作为育人者,要以心动人,不能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自己的所作所为要适合情理”[9]。因此,教师要做到以情暖心、以情启智、以情育人,始终保持淳朴、热情的品性,方能赢得学生的“芳心”,建立关系驱动型的教学模式。
(三)提高教师自身学识魅力,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陶行知“真人”教育的目标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而思政课又是一门以育人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而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理论知识、坚定的求真信念,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求真知、做真人的意识。第一,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技艺去征服学生。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把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做深做透,而且要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面,紧抓学术热点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对问题的解析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规律,采用生动可观的教学载体,如借助互联网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以便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常态化互动,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第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用崇高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树立视职业为天职的理想信念,并以“仁爱满天下”的教学精神来完成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的学习,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只有做到严以律己、严以修身,达到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德育要求,才能发挥榜样示范的督促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品质。
[1]陶行知全集第5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67.
[2]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
[3]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4.
[4]教育强国托起明天的希望[N].人民日报,2017-10-23:(08).
[5]陈晴,董宝良.陶行知“真人”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育人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5(03):4-5.
[6]行知著.行知书信集[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109.
[7]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38-241.
[8]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33-34.
[9](法)卢梭.爱弥儿[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9.
A Probe into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ao Xingzhi's "Real Person" Education Thought
WANG Hua-hua,ZHU M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94, China)
The introduction of Tao Xingzhi's "real person"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dilemma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be efficiently improved by setting up the teaching goal of "real person", activa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constructing the commun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ing the teachers' own learning charm, and positively using Tao Xingzhi's "real person" educational thought.
Tao Xingzhi; "Real Person"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640
A
1008—6129(2018)03—0023—05
2018—05—02
王华华(1992—),女,河南驻马店人,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 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