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2018-02-26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境

李 貌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永丰中学,湖南 娄底)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学习虽然是慢功夫,但只要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获,就一定能够进步和提高。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并打造高效课堂,这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

好好备课是好好上课的前提和基础,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才能有备无患。一线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在备课中最起码要备好四个方面:

1.中考考纲和教学大纲。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中考考纲和教学大纲也在逐渐修改和完善。纲举目张,研究教学就必须先研究大纲,并以此来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

2.学科教材。把握教材,了解知识能力体系和编者意图,把握单元教学目标,确定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课时目标。语文教学涉及字、词、句、段、篇等,内容庞杂,因此,每节课要有侧重,突出重点,才能事半功倍。

3.教学方式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各异。教师平时就要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学习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在备课时才能灵活运用。

4.把握学情。要研究学情,知道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案。

二、创设情境,发挥情境作用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境”的创设与“情”的激发。因此,我们要善于创设教学的“境”,以激发学生的“情”,这其实就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教学。上课伊始,要想迅速吸引学生眼球,最好创设一个生动优美的情境,再配一段巧妙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最快实现学生与作者心灵、情感的沟通。

2.进入情境,激发情感体验。初中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特别适合开展情境教学。比如《藤野先生》中的师生情、《背影》中的父子情、《一面》中的战友情等,无一不在学生心中激起强烈的情感回荡。教材中这些感人故事就是诱发学生心中之情的情境,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培育他们的高尚情操。

3.跨越感性,进行理性分析。让学生由情感的体验进入理性的思考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从而掌握知识与方法,个性化解读作品。当学生一旦进入某一体验情感的境界,要适时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从感性的体验层面深入到抽象的理性思考,进而对作品有自己的独到评价与理解。

4.再创情境,延伸探究触角。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不单单是在课堂结束时解决了一些问题,还要留下更多的问题。学生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时带着更多的问题,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延续,也是下一个新内容的开始。在课堂上需要再创情境,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从而将语文学习延伸到下一课,甚至延伸到生活中,让语文教学真正实现“大语文”的理想。

三、自主合作,配合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在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帮教的教学模式中,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任务,把握了重难点,在探究交流时,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疑难。比如文言文教学要强调学生多读,多读才能理解句意、梳理结构、分析感情、把握内涵。毕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诵读指导中,将自读、范读、分角色读、断句法、填空法等方式综合运用。为了增强教学的效果,要求限时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不同形式的小检测。用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或者学案检查法,学生通过导学案完成预习和自学环节,将学习过程中收集到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合作互助;还可以让学生分组翻译文言文句子和片段,有疑难合作研讨,再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四、分层训练,提升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既能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又能促进写作。从人文教育的角度讲,阅读沟通了人的心灵,丰富了人的文化积累,发展了思维和语言。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提高感受理解、鉴赏评价、表达交流、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并且能够接受美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和情趣品位。阅读教学中,要合理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训练。

1.感受性阅读。这是浅层的阅读。通过朗读、快读、细读等方式,让学生先感受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心灵情感。

2.理解性阅读。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与作者和主人公所处的时代相联系,对主人公的形象进行分析,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主旨进行领悟。

3.鉴赏性阅读。这是较高层次的境界。要引导学生进入“语文”的胜境,鉴赏性的阅读可以学习作者的观察视角、认识方法及谋篇布局。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章内部,将学生“读”与作者“写”融合在一起,从而更深入地感受和领悟。

4.比较性阅读。这是创造性的阅读。不同文章有不同的特点,即便是同类文章,其题材和构思也有差异。因而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性阅读,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归纳共性,总结规律,提高辨识和鉴赏能力。

总之,教师应多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促进语文教学的稳步、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新课改初中语文情境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