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探讨
2018-02-26许薇
许 薇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江苏 泰州)
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时,也能重点培养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影响到高中生以后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明确和分析课堂的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在掌握专业技能与知识时,不断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包含的核心素养的内涵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关注学生学科成绩的同时,对基础性教育的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及目标。顾名思义,专业的课程中所包含的核心素养是依据学科专业特点,在不断发展整体素养前提下应具备的。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涉及方面较广,主要包括计算思维和信息意识,同时也包括数字化的学习和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应有的责任。无论个性层面,还是共性层面,都应该依靠学科的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鼓励学生形成好的习惯,从而提高课程的整体质量[1]。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包含的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
(一)培养高中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具有特定概念,主要是指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能否对信息的价值进行科学的判断。如果学生具备信息意识,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的问题,对信息变化进行感知,从而进一步寻找相应方法,取得信息,并进行处理。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内容准确与否,信息的来源可靠与否,都是不能缺失的判断对象,同时要分析和考虑这些因素对信息造成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思路和依据,同时解答相应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应该通过和其他学生分享信息,将信息作用和价值发挥到最大。
在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提升学生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实际生活案例联系到课堂中,使实际问题与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师应该以学生身边的信息为主要载体,对学生自身信息的意识进行不断的深化。例如,教师在讲解“信息及特征”这一节课时,应该借助身边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全面地理解铃声传达的信息是上下课,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面部的表情感知到学生是否在认真地听课等。当学生能够理解信息在实际生活中时,自然而然的就具备相应的信息意识,从而对自身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培养[2]。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不能忽视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计算思维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至关重要。其引领学生依靠计算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专业的科学为导向和基础。计算思维有广义的含义,是学科强调的解决问题中包含自动化、算法实现、数据建模等内容。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因此,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思维。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普遍特点进行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使自身的计算思维不断地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视频和动画信息的加工时,可以为学生准备一段视频,从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分析物体运动的变化规律和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使学生进行自主的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实现计算思维的拓展和训练。
(三)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的能力
数字化学习是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选择和评估,从而对学习资源和过程进行管理,并合理有效地应用到问题的处理中,从而快速地完成学习,实现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想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的能力,就要求教师应将在线学习的系统和微课带入学生的学习中,从而为学生营造数字化学习氛围和环境。要想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创新教学的方式,不断地提升教学的质量[3]。
总之,学生在学习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时,并不能一蹴而就。学生在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知识时,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具备相应的核心素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能力、数字化学习、信息意识以及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同感,进而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