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提升课堂亲和力探讨

2018-02-26刘凌峰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亲近感亲和力言语

刘凌峰

(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中学 四川阿坝州 624100)

一、教师亲和力的重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校是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的是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学生。但要奏出好的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来调音的。亲和力可以增进与他人的亲近感和交往,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说,亲和力存在于人们的社会交往当中,是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改善与人的关系的言语或非言语的表现。亲和力带来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更喜欢老师,这样才有更强的学习动机。亲和力是老师与学生交往中使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表达亲近与友好态度的能力。人们可以通过这种能够反映交际双方亲密感和积极态度的言和行,来传递与对方联系和沟通的意愿,以增进与对方的亲近感,缩短其距离。也就是说,亲和力存在于人们的交往中,是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改善人际关系的。亲近和喜爱能够增加人际交流的有效性,减少人际冲突。

二、教师亲和力作用

教师亲和力对学习者的影响许多学者都有研究,其表现为“教师亲和力和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行为之间存在正联系,学生对课程、教师的喜爱程度,对课堂行为规范的遵守程度,均受到教师亲和力影响”。有亲和力的教师特别受学生的喜爱,这些教师甚至被学生认为专业能力很强、教学效果很好,学生的认知也因此受到间接的积极影响。教师亲和力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这两个变量存在一定的联系。他们认为,认知与学习信息的记忆直接相关,记忆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对信息的关注,关注又与唤起有联系,而亲和力能够影响唤起。因此,教师亲和力能够促进学生对信息的记忆,间接地提高认知能力。亲和力通过过影响学习动机而间接影响到学习。学习动机包括状态动机和特征动机,教师的亲和力与状态动机相关。他们提出,特征动机受状态动机的影响,而亲和力能够影响状态动机,因而也能改变到特征动机,最终影响学习。这表明除了学生原有的学习动机外,教师亲和力在整个过程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几乎所有研究都认为教师亲和力与学生学习有正相关联系。教师亲和力对学习动机起着关键作用,情感调节能使教师和学生更持久地投入教学和学习中,而且师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协同。

三、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亲和力体现

互联网在21世纪以其迅猛之势影响着人们的交流。网络交流与传统的交流有较大的差异。教师文字和网络页面的亲和力,能够很好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而文字亲和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评价信息的来源。网络实时交流的参与度和交流效果,显示具有亲和力的表达方式与交流效果之间的正相关,教师言语亲和力是学生能否积极参与网上学习与讨论的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与班级凝聚力有很大的联系。

提升亲和力就是先亲近人,也即亲近受教育者。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够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也就是说教育者要感化和鼓励他人进步必须先做有亲和力有感染力的人。诺曼·文森特·佩尔说“你的热情将会感染、激励和吸引他人。他们将为此而爱戴你, 他们将为此愿意伴随你前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容格指出: “课程必须由一个个知识点构成;但对于成长中的植物和孩子的心灵来说, 温暖才是最重要的”。

我国学者任凯、韩杨等在综合各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亲和力的表现,包括注意外表、展示自己的积极性、强调双方积极的相似点、提供积极反馈、减少对课堂的控制、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交流中容纳学生的观点。要尊重学生,善于倾听、要善于微笑,真诚相待、要了解学生,沟通交流、塑造形象,内外兼修。

中国学者余永权等认为,教师的非言语亲和力应该有以下一些方面:与学生保持目光的交流;放松的站姿;经常在教室各处走动以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微笑;声音富有表现力;手势语言丰富,等等。任凯、杨育芳等学者认为第一印象、会使亲和力得到自然提升、用微笑欣赏学生,用语言激励学生等。

每位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生活情境和生活体验,并借助学生的学习方式, 选择真实的生活素材,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学生与文本知识、个体经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 从中获得收获。但是,教师亲和力也应有适度的程度惩罚。这样才能让受教育者收获最大化。

猜你喜欢

亲近感亲和力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基于近体原则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与探索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
水悦童心
浅析营造课堂教学亲近感的策略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