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信平台 实现有效教学*
——微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2018-02-26

关键词:课题组公众微信

(六安市城南小学 安徽六安 237000)

一、日受青睐的移动学习

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从2001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得到关注,并因其高便携性、高可用性和微型化等特点深受学习者欢迎。至目前,国外在技术支持、系统架构、平台实现、学习材料制作、实施路径方法等方面都有相关项目立项与研究。2002年戴斯蒙德·基冈在其所著的《学习的未来:从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中分析了从远程学习到数字学习再到移动学习的发展,并且列举了2001年起始的30个移动教育项目,还介绍了利用PAD、WAP手机、智能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教学实践案例。

基于移动终端的个体化学习具有高灵活度、强针对性和高吸收率等特点。因此,个体化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随着移动通讯的快速发展,个体化移动学习需求日益旺盛。微信社交平台的出现为个体化移动学习提供了必要环境和技术支持,基于微信的个体化移动学习成为教师提高辅助教学效率的突破口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将基于微信的个体化移动学习从理论研究推进到实践阶段。

当前涉及微信教学的理论不乏,2013年丁业银提出了诸如“微信互动课堂”的概念,在对其含义的阐述后提出了其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对“微信互动课堂”概念下的一些模块,包括“微话题”、“微提案”、“微点评“等进行了解读[1];鞠文飞则在其文章中给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编辑模式”的简单应用案例等[2]。

相关实践证明,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其与生俱来的信息多样性、互动灵活性、网络社交性,在中小学个性化课堂互动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保障和服务支撑。

二、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成效

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是“云计算”背景下大数据变革信息化教学的产物,它的出现已经开始引发教学资源观、教育观、学习观和教师发展观的重大变革,它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重大变革。

完整的教学流程应该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目前诸多教师非常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前与课后的教学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平台都可支撑我们把教学延伸到课前与课后阶段。本文笔者与六安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组成员依托课题组打造的微信公众号----新润公共资源平台,尝试性的把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前与课后阶段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并以此平台为小学数学教学拓展更多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诉求,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基本策略

(1)建立微信公众号

目前,微信是最广泛应用的自媒体,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是有自己的微信的,在小学,基本上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微信家长群。所以,课题组选择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去搭建一个微课程的应用平台,于2017年3月,由课题组罗成老师建立了微信公众号——新润公共资源平台,主推功能是让每一个孩子可以享用免费的数学微课程资源,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

(2)完善平台微课程资源

平台建立以后,由罗成老师牵头,课题组成员有计划地开始整理北师大版一至六年级上下册数学微课程,对照每一册的课本课题,一节一节的从网上搜集,由于网上资源不是很完整,有些课没有微课程资源,或者资源质量不够理想,课题组成员便自己制作微课程上传,经过努力,基本上完善了一至六年级上、下册的所有新课微课程。

(3)建立平台自动回复

微课程资源完善以后,课题组便开始多途径摸索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力图找到一种最简洁的方式,让学生们可以很快地搜索并看到自己想看的微课。通过不断地摸索和试验,课题组终于摸索出了一个比较适合的方式,那就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关键词回复”功能,家长们登陆课题组公众号后,直接搜索一至六年级每一课的课题关键词,比如“分苹果”、“认识角”、“正比例”等等,就可以自动弹出相应的那一节课的微课程,点击即可播放。

(4)推广公众号免费服务于学生

上述工作完成后,课题组在各自班级的班群里发布了公众号的二维码,让家长们关注。然后,每天晚上布置作业时,加一项预习作业,让家长输入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课题关键词,让孩子提前观看新课的微课程,预习新课,并给孩子提出要求,让他们通过观看微课程,找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并且回复在群里,或者在公众平台里留言,为第二天的新课做好准备。平台提供的微课程都是教学内容的精华浓缩,课前观看微课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预习新课,学生经过预习再去听讲,上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往往比没有预习的要强。学生不可能在预习时,把教材全都领会,总会遗留一些不懂的问题,盼望着上课时能得到解决,这样,听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自然就比较强了。微课程既可预习,又可 巩固复习。微课程可以重复播放,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就可以多次观看。课后去听微课程,可以有针对性地 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去寻找更多的拓展内容,从而能有效理解课本知识,突破学习难点,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课题组的公众号里的资源都是免费提供给广大学生的,通过在课题组成员班级的试点,效果良好,便逐步在课题组成员年级组内进行推广,直至各个年级,最终由微信朋友圈开始向外推广。

2.平台特征

(1)资源最新

目前课题组微信公众号——新润公众平台上有全网最新最全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微课程,这些资源均免费提供给所有关注的学生。平台上大部分的小学数学微课程来自于网络上的资源,在使用上述资源时,都注明了作者,进行了免责声明。由于网上资源并不全面,也有一些新课,网上没有资源,课题组便自己设计录制,目前平台上,拥有一至六年级的数学微课一共266节,其中课题组成员自行设计录制的有近50节。

(2)方法简洁

传统的网络资源应用,基本上都是互联网浏览的方式,需要有联网的电脑,还要求家长们会操作、会上网、会搜索,缺乏便利性。而微信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即时通讯工具,利用微信,方便简洁。课题组充分利用了微信公众号传递信息所具有的移动化、社交化、互动化和便利性特征,让使用者只要打开手机微信,直接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也可以点击手机微信搜索公众号:xrggzy,找到新润公共资源平台,关注即可。

(3)容易操作

家长在关注课题组的公众号之后,就会自动弹出下面这一段文字:“感谢您的关注!本公众平台免费提供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的教学微课程,可以让孩子预习新课或者复习。您可以从公众号左下角的菜单栏或者历史消息中查找微课程关键词,输入每一个关键词,就可以自动弹出相应的微课程,免费观看。”基本上指明了操作的方法。而且课题组还在公众号里做了菜单,分年级将微课程课题关键词进行了汇总,家长通过阅读,基本上都会操作。同时,课题组还在公众号里制作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开通了留言功能,以确保每一位关注的家长都会使用。

(4)及时更新

课题组公众号自开通之日起,基本上每天都在更新文章,更新资源,力争做到平台里出品的文章、资源都是精品。平台不仅给学生们提供大量微课程资源,还有很多优质的家教类文章,其中很多篇文章也是课题组成员个人原创,都通过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原创认证。

3.实施成效

经过了二个学期的打造,目前新润公共资源平台已初具规模,平台关注用户遍及全国15个省份,近2000人,每天关键词回复量都在二三百条,很多的孩子和教师在观看平台上的数学微课程。

课题组成员所带的班级,近二学期一直在利用这个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即课前先让学生自学微课程,找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听取学生问题反馈,然后进行问题解答,再通过练习检验自学成果,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近二学期考试中,课题组成员所带班级 的数学及格率均达100%,优生率达82%,学生成绩显著提高,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许多课堂上的问题,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去讨论、去讲解,班里涌现出了一批“小老师”。

对于小学学段的学生来说,这个时期是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课程基本要求,让学生学会利用我们平台上的微课程资源,并将其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定能促进他的全方位能力发展。

猜你喜欢

课题组公众微信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微信
课题组成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