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字词教学,打牢语文基础

2018-02-26

关键词:鼻音多音字读音

(明光市实验小学 安徽明光 239400)

那么,怎样抓好字词教学,打牢学生的语文基础。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读准字音

汉字虽然是表意文字,需要理解每个字的意义,但是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同样的重要。苏教版的教材,一年级就是开始拼音教学,为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打下了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把拼音学得透彻,因而就出现了,在后来的字词学习的过程中,读错音的现象频频出现。怎样才能避免读错音,把字音读准呢?

1.读好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我们江淮地区说话的发音特点之一就是平翘舌和前后鼻音不分。这个特点对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正确读音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作为语文老师,自己必须牢牢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读好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1)对于平翘舌音的正确朗读,教学生字词的时候,用正确的范读带领学生多读多练,通过反复地读,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把“读”作为一个重点,老师正确的范读、带读,给学生一个示范。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不任由他们读错而不去纠错。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平翘舌音的区别还是比较准确的。

(2)对于前后鼻音,可以采用归类教学。比如:“宾”字,让学生记住它是前鼻音,给“宾”加部首后变成的字有“滨、缤、槟、鬓、殡、膑、髌”等字,它们的读音都是前鼻音。再比如:“青”字,给它加了部首后变成的字有“请、情、清、晴、箐、蜻、氰、鲭”等字,它们的读音都是后鼻音。汉字中,大多数的字都是可以进行归类的,每次教学一个新的生字的时候,就进行归类练习,这样就会让学生自己形成习惯,就会在平时的认字过程中主动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练习。

2.分清多音字的读音

多音字是汉字系统的一大特点。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在整个小学阶段,常用的多音字大概在100个左右。这些多音字从一年级开始逐步递增。我们可以在一个单元或是一册书中,进行多音字的归类学习。要让学生读准一个多音字的各个读音,理解一个多音字各个读音所表示的含义,并能不同读音的词语进行简单的说话练习。只有了解了每个读音的正确含义,知道它分别在哪些词语当中读什么音,才不会在朗读和平时的语言交流中对错音、说错话。

3.读准轻声音节

有很多的汉字在具体的词语和语境中变为了轻声音节,意思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学习语文的朗读和说话必须要注意到的。比如,最简单的一个词语“老子”,“子”读“zǐ”,就表示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李耳。当“子”读“zi”的时候,则表示的是“父亲”或是“老年男子的自称”的意思了。这两者意思相差甚远,如果不分清楚,在不同的场合读错或说错,就会闹笑话。

二、认清字形

部分学生会“错字连篇”。错别字,指的是错字和别字。错字是指无中生有,即在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了,似字非字。别字是指张冠李戴,本该用某个字,却写成了另外一个字。作为老师,我们该怎样去帮助学生不写错别字呢?

1.写好每个字

低段的识字教学,应以每个字的笔顺笔画和间架结构为主,尤其是笔顺和笔画,应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采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容易把字记住,把字写对,避免出现错字。

2.区别同音字

在整个小学六年应该掌握的3500个字当中,有很多的同音字。而这些字,音同字不同,意义更是大相径庭。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理解每个字的意思,知道每个字可以组哪些词语,这些词语能在哪些语境中使用,这样才可以避免说话和写作的时候乱用。比如,“变、便、遍、辩、辫、辨”,这几个字读音相同,字义相差很多。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先通过查字典理解每个字的意思,然后进行每个字的扩词练习,在扩的词语中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弄清楚意思,最后在进行说话练习。说话练习先从简单的造句开始,然后进行一段话的语境练习,将每个字的不同的词语用在语境中的不同句子里,从而帮助学生分清楚这些同音字。

3.辨认形近字

形近字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因而会出现别字。如上述同音字中的“辨、辫、辩”这三个字,既是同音字,又是形近字,那就更得理解字义,通过查字典理解:“辨”的意思是分别、分析,如明辨是非、辨认等词;“辩”的意思是说明是非或真假,争论,如辩驳、辩护、辩解等词;“辫”的意思是把头发分股编成的带状物,或是像辫子的东西,如梳小辫儿、草帽辫儿等词。这样理解字义,熟记词语,就不会再用错写错。

三、理解词意

学生在说话和写作的时候,写错别字是一种现象,乱用词语则是另一种现象。看到他们的“张冠李戴”,会让你啼笑皆非。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是因为部分学生平时没有掌握好对词语的理解,不解其意,则不会使用。对于词意的理解,我觉得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单个词语的理解

中高段的语文教学中,对词语的理解是一个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说到语文,自然会想到“字、词、句、段、篇”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结构组成。理解了单字的意思,理解了单字在具体词语中的意思,从而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包括词语的本意和引申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才能明白整个段落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因而在中高段的语文教学中,字词的教学不能忽略了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我们要充分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要读、要背、要记、要会用。还要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比如,在教学《郑和远航》一课时,理解“化险为夷”这个词语,我们既要让学生知道“夷”这个字的意思是“平坦、平安”的意思,知道“化险为夷”的意思是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还要让学生理解在文中“化险为夷”是指船队遇上险恶的风浪,郑和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使船队没有收到危害,平安度过。像这样的词语在课文中有很多,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理解词语的机会。

2.同类词语的辨析

进入高段以后,我们开始要学生掌握同一类别的多个词语。比如,描写人物动作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描写人物神态的等等。汉语的词汇量很大,如此归类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积累词语的捷径。但是,同一类型的词语表示的含义不是完全一样,必须分清楚每个词语偏重于哪一方面,在什么语境中使用最合适,这成了不少学生面临的难题。比如,五年级下册练习5中的“诵读与积累”的12个词语“头头是道、娓娓而谈、信口开河、夸夸其谈、理直气壮、侃侃而谈、胡编乱造、无稽之谈、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拾人牙慧、老生常谈”。这12个词语都是讲人的口头语言表达的,但是有褒有贬,就得让学生区分哪些是褒义词,哪些是贬义词,这样才能正确在语境中运用。在教学这段时,可以进行创设不同的语境引导学生选用其中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比如:我的爸爸平时特别爱看书,可以说是博古通今,和他聊天是件开心的事情,因为他总能跟你(侃侃而谈),不管是什么话题,他都说得(头头是道),让你心悦诚服。但是我的叔叔却正好相反,他经常会(信口开河),想到哪说到哪,有的时候甚至会(胡编乱造),让我听了以后对他非常反感。在这个语境中,学生就能很好地体会褒义词和贬义词的区别和怎样正确使用。

四、熟练综合运用

在通过以上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字词教学后,学生会熟记了应该掌握的字词。但是,会不会准确恰当地使用,才是最终应该达到的目的。这就需要多进行一些综合运用。每课的教学结束以后,可以联系课文的内容,进行一些综合练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可以进行说话练习,可以进行写作练习。如,在教学归类词语积累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几个循序渐进的练习。先进行词语的填空,将词语中的易错字让学生填空;然后进行词语归类;接下来创设语境,让学生选词填空;最后让学生选择最少两个词语写一段话。这样的循序渐进,既检验了词语的最基本的书写,又检验了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抓好了字词教学,把根基扎深,熟练掌握了所有的字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字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才会有所提高,才能说出完整而连贯的话,写出文通句顺的文章来。

猜你喜欢

鼻音多音字读音
上了一年级的蚊子
认识多音字
认识多音字
“那”与“哪”的读音
到底谁是老师啊?
字词篇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你会读多音字吗?
多音字也能出糗
论鼻音在中国语言中的类型与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