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培育前提下高校组织文化建设探究
2018-02-26王安银
王安银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组织文化的概念也突破了原有企业管理的界限而逐步被运用到教育管理之中,成为反映学校管理功能和整体结构的一项重要手段。而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其组织文化是校内全体成员在完成教学工作及其他辅助工作中所形成的系统性的共同价值观念,并且贯穿高校行政管理、道德规范与科研活动等多个环节。从近代我国的高等教育来看,许多著名的高校不仅在学术水平上处于优势地位,更注重对于校风、学风等学校软实力的建设,而这些由高校领导人或创始人所形成的优良传统,也从不同角度为我国现代教育组织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并且使得所服务的学校不至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迷失方向,同化个性,在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成为校园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重要手段。
一、高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定义及其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从定义上看,组织文化以特定组织为依托存续的、由组织成员所公认的一种集体文化,其包括这个组织所共有的理念、思想、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与复杂的行为模式,从结构上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层次,即共同设想、文化价值观、共同行为和文化表征。其中,最基础也最不易更改的是由企业所有成员的整体意志所形成的共同设想,它集合了组织成员对世界的基本看法。而高校组织文化则是指传统组织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主要由办学的指导思想与管理哲学组成,是学校成员形成的、并为其所接受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物质层次、制度层次与精神层次三个彼此独立又相互渗透的文化层面。其中,物质文化为校园组织文化的物质载体,制度文化则是校园组织文化的行为表现,而精神文化则是组织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所指出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于生产技能协调与整合所形成的与生活常识密切相关的累积性学识[1]。在该理论中,任何组织都是资源与能力进行组合的结果,而这些组合则是企业效益的重要来源。现代社会资源与综合能力的多样化使得只有当这种组合具有不常见性与不可替代性时,这种组合才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正处在激烈竞争中的我国高校而言,优秀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而且能为校园特色的展示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从整体上看,高校组织文化的建设已成为促进高校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重要手段,而组织文化建设的成果也推动了高校内部一体化的进程。因此,高校的领导者,特别是战略决策之应当对组织文化建设予以充分重视,引导学校建设与校园环境相适应的、有利于发挥学校特色的、能够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做出贡献的组织文化。而高校教育改革的纵深化发展趋势也告诉我们,组织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方面。注重提升高校的组织文化建设水平,营造适合学校长远发展的精神氛围,对于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辐射作用。
二、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作为区别与企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高校的组织文化是其成员价值观念的总和,并且贯穿于高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完善的高校组织文化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不能与校园环境相适应的组织文化则不利于高校及其成员的长远发展。从当前我国高校组织文化的建设现状来看,许多高校的组织文化都存在着大体差异不大,不能与学校实际状况相适应等问题。而由于高校人员与结构的复杂性,每个高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不同的组织成分,在面临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时,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和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当前的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涵,过于注重等级建设而忽视组织文化的个性化与创新等问题。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方面:
(一)庸俗化、政治化倾向较为严重
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反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广泛性。然而,很多人片面的将文化的这种特性解读为“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也正是由于这种思想,使得在很多高校都对组织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错误的解读。一方面,很多高校认为组织文化即为师生活动的统称,进而颠倒了部分与整体间的关系。然而,高校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各项活动仅仅是组织文化建设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绝对不是全部,校园文化建设也不能仅仅依靠举办运动会等固定的形式来实现。尽管这些活动确实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帮助师生沟通感情,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理念的知道,使得这些娱乐活动的效果无法延续,往往流于形式。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论的影响,高校往往将组织文化与其政治工作结合起来,甚至将组织文化单纯的认定为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在某些高校中,政治觉悟成为选拔组织文化工作者的主要标准,要求组织文化工作者必须是党员干部,这种将组织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混同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组织文化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组织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片面化、口号化问题较为普遍
首先,很多高校管理者,特别是地方高校的管理者认为,组织文化教育的内容即为课外人文知识的传授,将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校园组织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对于相应的专业素质教育则较为忽视。这使得高校教师认为组织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即为开展第二课堂的文化素质教育课,这种内容上的片面性对于校园组织文化建设具有较为明显的负面作用,很可能会影响到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其次,在很多高校中存在着空泛的“喊口号”现象。这些口号大多无法反映高校师生本身的价值取向与管理态度,更无法与师生取得情感上的共鸣,从根本上失去了组织文化教育所具有的向心力作用,这种组织文化建设中的片面化、口号化的现象,使得组织文化建设陷入了形式化、空泛化的误区,无法促进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内部环节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
整体来看,我国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僵化现象。许多高校在开展组织文化教育时,过于校园环境和外观色彩的统一性要求过高,将大量精力放在花草树木的修建是否整齐、设备摆放的位置是否协调等方面,甚至认为组织文化具有“传统性”,一旦由制定者形成惯例,便在长时间内都无法变动,这使得高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整合性与平衡性无法得到保障。同时,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偏颇性倾向也不容忽视。当前许多高校都将组织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文化建设上面,并且依托社团建设、学风建设等方式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却未对教师的文化建设予以足够重视,这样使得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中“一条腿长”[2]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组织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逐步提高。
三、核心竞争力培育前提下高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从定义上看,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集中展示出的独特优势与能力,具体而言,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有办学特色、办学优势、管理体制等众多要素。而在对多所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分析后可知,办学特色是已过高校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尽管这些一流高校在办学地点,发展历程上各有不同,但是其均形成了以学术核心及校园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办学特色。因此,高校组织文化作为校园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手段,其在校园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高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保障社会高速顺畅发展的任务,其人才培养能力和体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因此,以核心竞争力为指导,有序进行高校组织文化建设对于高校及社会的发展均具有着特别的意义。具体而言,核心竞争力培育前提下高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如下:
(一)重视校园形象的塑造,有效开发人力资源
高校的组织文化往往以组织形象为表现形式,组织形象即是社会成员了解高校综合实力的基本途径,也是人们对于高校所形成的总体认识和整体评价,包括学校的社会声誉、人才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这种组织形象的形成则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所形成与创造出的、具有辨识性的组织文化的体现,这种组织形象已经形成,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决定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质量等。而另一方面,组织文化建设绝不仅仅是组织文化活动的统称,其内容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应当综合考虑高校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将员工的职业培养与学校的额发展规划相结合,对师生及其他员工的作用予以充分重视。[3]在高校组织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员工积极性的激发,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等,充分利用师生的智力资源。同时,还要反对一味的“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将引导师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为组织文化的来源和高校管理的主导环节。
(二)培养高校学习氛围,实现价值观的人格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组织结构逐渐向着扁平化发展,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而社会治理也由原来的线性思维逐步转变为创造性思维,这些转变在推动知识经济快速到来的同时,也对个人和组织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学习能力逐渐成为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环境下最为关键的组织类型。因此,高校学习氛围的培养就成为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同时,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管理层还应做到价值观的人格化。一方面,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提升即为重要,人格化价值观的形成会显著增强学生及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保证校园组织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文化具有相当强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与规章制度等外化成果不同,组织文化被模仿和抄袭的可能性较小,且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组织文化的这个特质将会表现的越发明显,而价值观的人格化也就愈发重要。
(三)逐步构建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具有着塑造思想、陶冶情操等重要作用,因此,构建核心竞争力前提下的高校组织文化,就必须首先实现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近年来,学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也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营造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就必须抛弃以往“学习至上”的固有观念,大力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向上的各种文娱活动,并且充分发挥各界媒体的作用,将知识性与群众性、社会性联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娱活动的引导地位。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组织的作用,如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社团组织和学生会等学生团体,形成全方位为大学生服务的、多元化的校园文化环境。
综上所述,高校的组织文化建设对于高校形象的塑造和学生个人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校组织建设的过程中,高校管理者应当以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为其前提和目标,不断推动高校组织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为社会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组织文化学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