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税收文化
2018-02-26暴瑞恩
周六早上,在一辆开往屯溪的大巴车上,国税局的杨姐姐正在为我们普及税收知识,车内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没错,我参加了以“税收”为主题的参观活动,去了解税收的相关知识。
杨姐姐告诉我们,税收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富兰克林就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情不可避免,那就是税收和死亡。”杨姐姐还说,国家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都是来自税收。在欧美等其他国家还有许多“奇葩”的税种呢,比如帅哥税、狗税、窗户税,真是闻所未闻,有趣极了。
听着杨姐姐生动形象的介绍,我特别期待这次参观的主要地点——中国徽州税文化博物馆。很快,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一进馆,迎面而来一位和蔼可亲的导游姐姐,今天由她向我们详细介绍、解释税收的知识。入口处转弯是前厅,在那里有一面巨大的墙,上面雕刻的是关于税收与税收官的内容。这是《清明上河图》的一角,以徽派雕刻的形式呈现。接着,我们参观了一些古代钱币与税务办公地点的图片。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税务巷”了,它位于徽州区岩寺镇。宋时官府在岩寺航码头附近的一条街巷内设立了税务机构,对过往商品征税。久而久之,就被惯称为税务巷了。在展示台上,我还看到了各种账本以及税票、尾契等,有明嘉靖四十一年休宁县契尾、清宣统元年歙县卖田赤契、大清龙纹二十文印花税票……导游姐姐还告诉我们,徽商把大量的财富用来在家乡购买田地、山塘、房屋,明清时期徽州土地买卖之频繁为全国所罕见。而土地买卖的双方签订契约,必须经官府确认,照章纳税,颁发尾契粘贴在契上后,买卖交易才合法,这就是契税。而印花税源于荷兰,是对因商事活动和产权、特许权的转移而树立、使用、领受的凭证进行征税。我还了解到了其他古代的税种。例如茶税,唐朝时正式确定征收茶税,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
古人既要纳税,就必定有计量的工具,古人称计量工具为“度量衡”。所谓度,是指用尺测量物体的长短;所谓量,是指用测量物体重量。古代纳粮、绢、帛等实物税,往往采用这些工具计量。
走进了“税收与文明”的展厅——也是此次参观的最后一个展厅——一眼就能望见太师桌椅上方悬挂的朱熹像。在画像两旁还有一副工整的对联,运笔流畅,庄严大方,内容是“早完一岁赋,多读几年书”。朱熹的纳税思想对“以儒经商”的徽商,乃至整个徽州社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次活动使我们大开眼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把每个人与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指导老师:吴恒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