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巧用电教手段,开展德育教育
2018-02-26
(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里岔小学 山东青岛 266300)
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像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其教学任务在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涉及到各种题材,例如爱国、诚信、机智勇敢、自信乐观等,这些篇章都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极好素材。因此,在讲授这些课文时,除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外,还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讲课要考虑到生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那么,利用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德育教育便是非常有效的一条途径。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插图及电教配套设施直观新颖,符合儿童观察特点,对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收到极佳的效果。
一、激发感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际在于引”。一节课中教师要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因为形象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所以教师教师教学时恰当地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录音等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如我们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一课。课堂中适时穿插就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歌,一边回想自己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触景生情,完全沉浸在爱的情感中。这时,教师在不失时机地引出:尊敬、关心父母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从小尊敬,关心父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巧用电教手段引入教材,寓情于理,情景交融,产生强烈的情绪效应,从而使学生情感深化。
利用电教手段,强化课文情感渲染。教师要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黄果树瀑布》一课的教学,教师可播放游览黄果树瀑布的视频,让学生大饱眼福,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再加上配乐情感朗读,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浮想联翩,谈谈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处处秀美,爱国之情随之倍增。
二、明白事理
语文课还兼具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材特色,把握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得到教育启发,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明白事理,提高道德认识。《灰椋鸟》一课,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对鸟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明白人与自然关系密不可分。在课前多媒体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的女孩,名叫——徐秀娟。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为情感激发做了一个铺垫。在授课过程中,适时穿插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播放音乐,配乐朗诵。电教手段的辅助运用,让学生明白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表达出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更是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一种赞美,因为刺槐林是灰椋鸟的家,如果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也就没有了鸟儿幸福的家园。而我们要保护鸟类,保护大自然。这样的教学,即使学生入情入境,又突破重难点,为激情明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行为
小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喜欢模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道德认识、情感与行为间经常出现不一致情况。巧用电教手段,指导道德行为,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情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爱之链》一课,可出示课文插图制作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讨论,激情明理,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行为,展开想象,三个人物依靠什么形成一个链条。通过讨论后,在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应当互帮互助。这样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学习有标准,避免盲目性的导行,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我们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感情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文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蕴含,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传文授道的目的。而在语文课中,如果你巧用电教手段,就更有利于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