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逐渐成为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的得力助手
2018-02-26
(吉林省德惠市第六小学 吉林德惠 130300)
在古诗词的学习与鉴赏中,教师大多会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音频,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有效信息。将书面文字转化成立体形象,从多角度唤醒学生对于整篇诗词的整体把握。由于小学生还处在对于诗词比较朦胧的阶段(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对于诗词执着于黑板加一张嘴的形式收到的课堂效果有时到不如给孩子们放一个有关于诗词中小场景来得更加有效果。比如在《清平乐·村居》中,最后几句为描述乡下孩童生活场景,对于许多没有在乡村生活的学生来说,理解及脑海构建相关场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时多媒体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对于上述诗词,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个小视频,古风与孩童,再配上一点或者可爱或者田园的配乐,对于孩子来说,是沙漠中绿洲般的存在。有时,也可以找一些音频为学生展示诗词的读法,从而使学生从标准的示范读法中获取标准读音,断句断词的方法,以及诗词要表达的情感或志向。当然,不鼓励孩子们都要按照标准或者示范音频去朗读或者背诵,孩子们的创造力是要从小培养和保护的。
既然利用多媒体,就要利用好,利用的有价值。一首古诗词字数不多,除了作者和写作背景之外,学生可以了解的信息很有限。在执教数十年期间,我也和同事们一起探讨过如何教授古诗词,如何能更好的利用多媒体完成古诗词的教学。我收获了一些建议与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在古诗词的课堂上,从上课开始,首先领着学生读一遍古诗词,然后介绍作者,介绍背景,带着学生了解注释,最后翻译一遍,提出几个问题,下课之前告诉学生背诵课文就大功告成了。这种传统的方法并没有什么错误,只不过在我看来,无过也无功。对的,要想让多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必须要用心设计课堂。这样,多媒体工具才不会失去它原本的潜在功能,否则学生看过了就忘记了,多媒体的作用不仅是课堂上作为一时的丰富课堂形式与内容而出现,而是令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后,以后再提起来,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立体并健全的知识脉络。在课堂的开端,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个小小的和主题相关的视频,视频略长则无需播放完毕,然后可以问学生看了小视频有什么感受,看到了什么,由轻松聊天的形式引入课堂即将要学习的古诗词,而关于作者的简介和背景则可以插入在文章讲解中,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强化印象与感触。对于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要做到真正融入文中就要让学生尽量感同身受,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受作者的人生。教师可以播放释放朗读音频,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在脑海中勾勒作者所处的场景,为避免学生偷懒,可以在开始之前告诉学生,结束之后讲讲自己看见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做到知识融合贯通,情感融合与升华。对于所学诗词的巩固和练习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完成。一些小动画之类的创作完全可以教师原创,相互分享相互交流也是促进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之一。
作为教学中必要的辅助工具,多媒体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视觉教学与体验,更是填充他们脑海中关于文本的意境构架。
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更多的有用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好的段落直接叫同学在课上朗读并分享感悟,以及相关视频资源等等。有时,甚至在课前播放一首相关的优美音乐,也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与感悟。在某知名音乐播放器的评论区总能看到这样的留言:嗯,这首歌小学的时候听过,没想到现在又听到了...不可否认,音乐是光阴的信使,是情感的播放器,自然,也是我们教学的一大利器。
多媒体的出现是学生的福音,更是教师的福音。网络上各类多媒体课件层出不穷,建议有能力的同事自已独立原创。不可否认,有的教师因为多媒体的出现而将课堂内容更加干枯,原因就是搬用别人的劳动成果并不是一个省力气的操作,反而使课堂没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可以借鉴,最好不要搬用,每个教师对于课堂设计的想法都不尽相同,不可为了方便而应付了事;并且教师花在准备课件上的时间也不可过多,毕竟是辅助工具,课堂的完成度还是要靠教师教授。自然,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教师设备的突然故障等突发事故,要保证在偶尔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依旧出色完成任务。
教师是责任最重大的群体之一,因为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做到与时代接轨,更要在潮流中稳住脚跟,多媒体的出现确实为我们的教学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多媒体的运用也不应仅仅是课件的下载与展示,而应该是实实在在代表了教师想给学生传达的更多更好的想法与创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很多很新奇的想法,这才是多媒体带给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