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8-02-26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南调街中心小学 广东湛江 524000)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教育水平有了十分显著的提高。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需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充分利用更多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以此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情境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问题情境创设是其效果提升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对问题情境进行认真地分析,并将问题情境合理地引入教学中,提升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问题情境教学的概念及其有效创设的原则
1.问题情境教学的概念
何谓问题情境教学?所谓问题情境教学,是情境教学的一种特殊表现,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各种人物、景物、场景及环境,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来辅助教学问题的提出,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样一种教学便称为问题情境教学[1]。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问题情境教学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获得了教师的一致认可。
2.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并不是随便创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针对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紧紧抓住知识点,针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创设。其次,趣味性原则。问题情境创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生活性原则。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应当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创设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教学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手段并不是非常丰富,在比较固定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容易受到很大的影响,兴趣逐渐降低。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因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有利于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
问题情境涉及到多种类型,有游戏化的问题情境,也有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如果说游戏化的问题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则更能够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中的知识和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新课程标准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比较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要求,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对思维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无论是顺向思维,还是逆向思维;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都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思维。小学阶段是学生生涯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对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创设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同现实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想提升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必须要努力向现实生活靠近,创设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更好地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例如,在讲解到有关“加减法(一)”的内容时,教师创设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初次接触加减法时,更好地理解并认识加减法,可以进行生活化的模拟--模拟商店交易,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售货员,有的扮演顾客,分别进行商品购买和售卖,如铅笔的购买和售卖、文具盒的购买和售卖、练习本的购买和售卖等,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生活中商品交易活动的重现。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提问,让学生能够结合角色扮演,迅速且准确地回答出教师的提问,通过提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认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问题情境中,配合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还能够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比较感性,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缺少对事物的深层次分析。在面对一个物体或者一种事物的时候,小学生通常是从表面进行判断,如果表面观察到的是有趣的,则就是认为其是有趣的。尽管这样的认识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但是却真真实实地反映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准确地把握好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注重融入一定的趣味性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比如,在讲解到有关“认识图形”的知识时,涉及到的图形包括角、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这些图形是静态的图形,学生在面对这些图形的时候,不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特性。如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性,但是是怎样的不稳定,学生不得而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有谁能够用作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吗?于是通过多媒体动态呈现出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其不稳定性。动态的变化,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变化的乐趣,进而增强课堂的氛围。
3.创设参与性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传统的教学角度来看,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多地是要求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在课堂上积极地回答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当寻求观念上的突破,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同样应当转变观念,更多地将问题情境创设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进而提升学生的参与性,真正体现出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一要求。例如,在讲解到有关“周长”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问题情境创设的主体。有的学生以花坛为例,创设的出的问题情境为:一根长度为10米的麻绳,紧贴一块墙体,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坛,怎样围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有的学生以家中的地板为例,创设出问题情境:地砖的形状为长方形,长和宽分别为80cm、60cm,它的周长是多少?尽管由学生创设出来的问题情境,普遍比较简洁,但是因为是由学生自己创设出来的,因此在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会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学生纷纷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教学的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还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用于辅助教学的开展,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