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2018-02-26曾祎
曾 祎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区第七中学,天津)
历史是初中阶段一门重点的人文学科,不但其结构庞大、系统复杂,而且相关知识点也较为琐碎,所以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问题。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解决这一问题,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度,从而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一、微课的含义及特点
“微课”一词在2008年被美国首先提出来,在中国最早是被吉林大学一位教授提出的。“微课”是符合新课标以及课堂的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将教师在教学时的表现,包括对课堂内容重难点的解读,或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等教学活动内容记录下来。简而言之就是迷你课堂,课堂教学视频是其核心内容。此外,教师在使用微课这一教学方式时,要以教学知识为中心,进而展开一系列相关的课堂教学[1]。
微课的特点从字面上就可以得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微”,微课的视频主要包含几个知识点,十分明确、简单,虽然在观看时会感觉有些杂碎,没有传统教学时的全面,但是微课将“微”做到了极致,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合理解说,能够将传统课堂中的复杂知识系统化、规范化。
二、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为了充分展现微课的价值,下文探讨了其具体应用:
(一)控制好微课的播放时间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自己授课的节奏放轻放缓,以此来保证其教学质量。对于微课来说此种教学方式与其不相适应。在利用微课这一教学方式时,不需要过多的播放时间,因为微课教学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历史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对于知识点的掌控程度较为简单,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微课教学的有效时间是5~10分钟,在此期间内,学生能够将其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可以将微课视频的播放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另外,由于微课教学时长较短,所以在选择素材上要十分注意,使其既能够符合精简的要求,又能够调动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有关人类起源的历史时,讲到炎帝与黄帝,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炎帝与皇帝的动画小短片,以此将本课的主题及其知识点引出,加快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速度,将传统教学的导入时间大大缩短,以此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及效率。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利用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时,教师对其充满了热情,但是由于备课条件受限,加之一些教师对微课的具体认知水平较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准备的微课内容较为单一。另外,在学习初中历史知识时,每个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利用微课教授新知识时,每个学生接受的程度也大不相同,因此可以得知,同一种教学内容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如果微课不能提高整体学生的成绩,也就违背了实施此种教学方式的初衷。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层次地、认真仔细地挑选微课所需的素材。比如:在学习有关丝绸之路的特点时,可以往前追溯到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以及西域都护府,讲述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繁盛,以倒叙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印象,进而提升学生对本课的总体掌握程度。除此之外,在制作微课时要注意其灵活性,选择较为有趣、丰富的素材,不但能保持知识的连贯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是要切记不能在微课中展示过多的内容,控制好教学进度,以免得不偿失。
(三)切忌将微课置于课堂主导地位
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分依赖微课,忽视了自身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完全将微课置于主导地位,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几乎全程利用微课来替代。因为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缺乏教师的引导,所以学生对微课视频中的一些知识点很难理解,降低了课堂参与的活力,教师这一弊端问题的出现,很难让学生的历史成绩得以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自身要多加自我反思,要明确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将微课视频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2]。比如:在学习有关甲骨文的课程时,教师在播放完甲骨文的演变视频后,要为学生讲述现在人们所使用的简化字体是怎么从甲骨文一遍一遍演化而来的,发挥其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每一历史知识的重难点。除此之外,在结束微课的学习后,教师要为整体教学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让学生自己进行深入思考,做好自己对本课知识的总结,进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但是凡事都有利弊,微课也不例外,因此为了保证微课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其高效作用,要控制好播放时长,在制作时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更要切忌将其置于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