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6刘新忠
刘新忠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韩庙中学,山东 济南)
新课程标准在我国实施以来,大部分地区已熟悉此理念,并应用于教研、教学中。但在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受旧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和学生的被动学习,仍在不少师生的心中根深蒂固。在教研活动中有教师感慨道:新课程标准,真好,但实施起来,真难!两个“真”字,道出了新课改中农村教师的无奈之情,也暴露出了部分农村新课改的困难程度。我本人就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现就新课改的一点体会,谈谈如何尽快进行新课程改革。
一、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有教育理念的改变
行动在于意识,意识决定行动。首先教师应该多阅读一些新课改的教育文选,增强自身教育改革的意识。其次,在新课改中,不应随波逐流,模式统一。适合自己、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能开发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思维的,就是好的教育方法。有的教师无奈地说:我在课堂上也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等新方法,但效果很不理想,甚至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成绩都下降了,不得不又使用了旧的教育方法,走了回头路。是的,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适应了旧的教学模式,八九年的被动学习,已经习以为常,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改变教学方法,确实大部分学生觉得无所适从。这更说明了我们旧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更需要教师改变教育理念,变换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新思维。新课改不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存在了,而是更明确了。
二、在教学改革中,应遵循循序渐进、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如我在讲授用公式法分解因式一节时,要求学生在用公式时,应这样:x2+14x+49=x2+2x×7+72=(x+7)2,但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这样:x2+14x+49=(x+7)2,做起来简单、方便。此时学生又出现了只重视结果而忽略思维过程的错误。我改变了以前的“必须这样”做的授课方法,而是“屈从”了学生的想法,有意让学生尝到“甜头”。接着我马上出了一道题:把x2+4x+3因式分解,这时所有的学生都难住了,面露无奈之情。短时间后,学生说:此题不能分解因式。我问原因,学生说:既没有公因式,又不符合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怎么能分解因式呢?我没有马上回答,让学生坐下后,在黑板上写下了本题的解法:x2+4x+3=x2+2×x×2+22-22+3=(x+2)2-1=[(x+2)+1][(x+2)-1]=(x+3)(x+1)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体验此题的含义。此时学生再也没有那种所谓的“羞涩”,个个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几分钟后,“快嘴”站起来说:“我知道。”“知道什么了?”我问。“它没有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给它拼完全平方公式啊!你这道题不是这样做的吗?”一位平常爱“捕风捉影”又爱找理由的学生站起来道:“噢,老师,我知道了,你常说,让我们重过程、轻结果,我们却只写结果,你让我们做这道题的目的我知道了。”“好,我再出道题你们试试吧?”学生信心十足地说:“行”。我就借机让他们翻开“学习与检测”第48页第二题填空题:x2+y2+4x-10y+29=0,则x2y+xy2=_________谁愿意到黑板上试一试?有两名同学走上讲台,还真做对了。我趁热打铁告诉学生这种方法称为配方法,又补充道:“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中间的步骤有用吗?”学生互相看了看,笑了。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较好地扮演了促进者、协作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师要善于做点燃学生探究欲望和智慧火把的人。既要善于让学生说教师想说的话,做教师希望做的事,也要准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做法。例如,我在讲述分式概念时,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共同交流。随后出了一道题:请找出下列各式中的分式:2a2+b,(x+y)/3,(a+b)/2π,a+1/b2,a2+2b+c,2x2/x。当我问到 2x2/x 是整式还是分式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分式。但瞬间有基础不错的同学说是整式。我改变了以前肯定答案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不长时间,有一个学生说:“我知道,是分式。”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他。“你们看,这本书上说‘是否是分式,应看形式,不看化简后的结果’。”说话时脸上带着得意的神情。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是由教师经过精心设计传授给学生的。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在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通过采取各种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动机和需求,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应尽可能考虑到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习内容、时间、地点、方式的需要。其次,教师还应协助学生确定他们的学习目标和方案,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主动承担责任。在学生自主的课堂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诊断者、个别引导者及特殊资源的供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