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组织策略

2018-02-26王明亮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本班初中生梦想

王明亮

(江苏省仪征市古井中学,江苏 仪征)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他们的身体发育逐渐成熟,且多数家长与教师会在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强调他们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导致初中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但是,初中生的生活经历较少,没有丰富的道德体验经历,所以他们并未形成成熟的是非判断意识,很容易受到他人误导误入歧途。这个客观存在的心智发育矛盾使得初中生出现了叛逆、不服从管教、过于自我等多种问题,影响了初中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与教学优势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以综合实践活动优化初中生的道德品质。

一、以学情需要确定实践主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目的是要让初中生通过实践行为反思自己的行为处事方式,结合自己的行为问题与意识问题审视优化个人道德品质,以个人反思与自我审视落实德育教学。针对这个活动特点,教师应该以学情需要确定实践主题,认真分析初中生所缺失的道德观念,从而组织实践体验行为,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生的教育意义。

如在“爱护身体”一课中,笔者发现本班多数学生都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喜欢吃薯片、辣条等垃圾食品,在生活中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饮食不均衡,且很少参与体育锻炼,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不顾身体健康参与一些危害身体的极限活动,等等。为了让初中生了解拥有健康身体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笔者鼓励本班学生调查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从眼部疾病、体能水平等多个角度收集具体数据,了解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情况。同时,本班学生还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常识总结出良好的生活方式,从饮食、运动、学习习惯等多个角度总结出爱护身体的具体做法。

二、以实践难度确定组织形式

提到综合实践活动,多数教师都会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道德与法治实践行为,希望学生可以相互监督、互相帮助,优化初中生的整体素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且难度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实践活动都适合以小组形式展开,具体组织形式还需教师根据具体的实践需求与活动难度确定初中生的参与方式,灵活根据学生的个人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活动指导方针,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在“少年有梦”一课中,笔者便鼓励本班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本地职业体验馆中参与工作实践活动,在体验中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梦想,总结出梦想与现实的差距。由于本班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人生经历,他们或许有着同一个人生梦想,也可能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所以在本轮活动体验中,笔者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形式,既可以个人形式展开,也可自行分组展开小组体验。比如,本班有几名男同学从小便怀有当兵的梦想,将军人、警察等充满正义感的职业视为自己的人生奋斗方向,所以便在校领导与教师的帮助下到军营、消防局、警察局等展开了实践体验。再如,本班有一名女同学十分喜欢甜点,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糕点师,所以便在本地的甜点制作坊与蛋糕店中学习了蛋糕的制作方式。

三、以实践总结提升体验感受

初中生的成长环境、感悟能力、观察能力、情感发育水平会影响他们的实践感受与活动感官,所以教师应该及时让初中生总结自己的体验感受。从某种程度上说,实践总结是初中生重新回顾实践体验过程的心理活动,能够加深初中生的德育体会,升华实践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进一步的认识与成长。

就如在“少年有梦”的职业体验实践活动中,笔者便组织本班学生总结了实践心得,让学生讲一讲他们“心中的梦想”与“现实的梦想”的异同。有的学生认为,职业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了从事某份专业工作的不易与辛苦,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们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奋斗的决心;但是,有的学生则认为“心中的梦想”与“现实的梦想”差距甚远,所以直接改变了自己的梦想与人生奋斗方向。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十分看重初中生的心理体会与情感变化,且只有唤起学生共鸣或者让学生产生强烈批判、反驳意识的德育主题才能更好地作用于初中生。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主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优化德育教学质量,实现以德育人,教给初中生做人的道理,使其形成真善美的优良品质。

猜你喜欢

本班初中生梦想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梦想
梦想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合力营销“八步法”
我班小组说
校园漫画
揭秘本班五大花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