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2018-02-26范明艳
范明艳
(重庆市六十五中学,重庆)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难度逐渐加大,为学生带来更大学习压力的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更多教学挑战。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实验教学得不到应有重视,教学模式也十分单一,物理实验教学课堂收效甚微,既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也难以完成初中物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务必要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对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为学生营造趣味课堂,本文就此展开了分析与探索。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实验教学观念存在误区
在认知物理现象与探索其中奥妙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实验探究,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学生也只能通过书本静态感知大自然的变化,这远不能满足物理实验教学生动与形象的要求,但由于很多教师认为物理教学重点在于对公式、定理等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大大忽略了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二)学生不够重视物理实验学习
通过物理实验课中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对物理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也不在乎实验测试,做实验的过程中也十分散漫。而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物理实验测试不计入中考总成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
(三)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多数教师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台下观看教师做实验,或是将学生分组按部就班地进行物理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而是被动地完成任务,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积极性。
二、素质教育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启发
(一)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
物理实验作为学生探索分析物理现象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素质以及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更丰富,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根据学生的喜好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实验教学。
(二)注意实验教学的启发性
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有效的刺激,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并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突出实验现象或结果,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因此,物理实验教学要想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增强物理实验的启发性,避免学生因思维懒惰而不求甚解。
(三)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疑方式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发现,有助于学生手脑并用提高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强化物理实验的探索性,鼓励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预测和设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合理选择实验仪器,通过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认知。
三、基于素质教育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一)设置实验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浮力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实验场景,例如让学生在正常情况下对物品称重,再将其放入液体中称重,通过对结果的观察与分析,让学生发现浮力的存在;在光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镜子直观表现光的折射现象,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探究凹、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动手观察并进行验证,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组织课外小组实验锦标赛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发挥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温度”一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小组锦标赛,让学生根据温度计的制作原理进行思维拓展与创作,并根据小组实验结果评选出优胜者给予适当奖励。
(三)创新实验教学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创新实验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例如在讲解二力平衡时,教师可以通过边演示边论证的方式,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文具、天花板上的灯等,引导学生思索二力平衡的具体条件,再进行实验演练。此外,在学习大气压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增加实验趣味性,比如向学生演示覆杯—纸片实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纸片没有因杯子倒置而掉下、受力因素有哪些等问题,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大气压强的知识。
综上所述,物理学科自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实验探究式教学正满足了物理学科特性,为学生提供物理实践操作机会,通过实验论证物理知识,强化学生对较高难度物理知识内容的理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保证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通过组织课外小组实验锦标赛、设置实验场景、创新实验教学法等方式,强化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