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26

新课程(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比较法事物原则

丁 东

(湖北省南漳县第一中学)

一、基本概念阐述

(一)地理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特征进行对比来获取和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比较的主体可以是不同种类的对象,也可以是相同种类的对象。地理比较法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对地理现象的特征进行对比,来帮助学生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改善学习方法、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培养综合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地理比较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理论依据

1.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由布鲁纳提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对认知结构的主动形成,而不是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学习者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并能够把获得的新知识,和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从而把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起来。所以,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对本学科的基本架构有一定的了解。发现法是教育的主要手段,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自主地去获得知识。

2.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生即将达到的认知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在最近发展区建立起桥梁,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能转化为能。

3.自我效能感理论

如果人们知道自己的某一个行为会产生期待的结果,并且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该行为,那么他们就会成功。自我效能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面临困境时,能够延长坚持的时间,做出积极的努力。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这一理论,顺应学生的自我效能期待,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加学生额外的学习动力。

二、地理比较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一)灵活选取恰当的地理比较法

1.横比法

横比法,就是将不同的地理事物(现象)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比较主体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季风环流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横比法来讲授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两者之间的异同。

2.纵比法

纵比法,就是对地理事物(现象)进行自我比较,通过分析其各个发展阶段的异同点,来了解它的变化过程、探索它的变化趋势。比如,褶皱地貌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纵比法,将褶皱地貌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示意图做对比,让学生能够产生深刻的印象。

3.借比法

有些地理概念比较抽象,而高中生由于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的限制,对部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流于表面。借比法,就是将地理事物(现象)与其他事物(现象)做比较,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季风成因的教学,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将大海比作一碗水,将陆地比作一碗沙子,分别测量将两者放到太阳下暴晒之后的温度差,从而引出比热容的概念。

4.图表比较法

相较于抽象的文字,人类更善于记忆形象的图像、影像。而地理学科包含了大量的图表,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图表的比较,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清晰直观的理解。比如,对比东北大规模机械化农业与泰国湄南河平原水稻种植业这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第一,地理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比较对象,在运用地理比较法的过程中,要遵循地理事物的可比性原则、地理条件的统一性原则、地理属性的全面性原则、地理方法的渗透性原则、地理认知的循序性原则,以及地理表达的直观性原则。另外,教师需要开阔视野,学习最新的教育方法与文献资料,关注最新的地理学动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提升专业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做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三)培养学生使用地理比较法的能力与意识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授人以渔,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甚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地理教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使用地理比较法的能力与意识。第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教学。第二,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进行有层次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为学生的进步设立阶梯。

地理比较法,以其直观、形象的优势,与地理学科的特点相吻合,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地理比较法的应用,以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为依据,遵循可比性、统一性、全面性、渗透性、循序性、直观性原则。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专业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在横比法、纵比法、借比法、图像比较法等地理比较法中灵活选择,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1]舒心.比较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瞿春光.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李学军.比较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有效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2(9):139.

[4]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比较法事物原则
美好的事物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奇妙事物用心看
比较法学习Co和Co2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