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板书的坚守与追求
2018-02-26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学徐莉芳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学 徐莉芳
近日,随机听了几位老师的课,看到的基本是一个模式:一台电脑,一个PPT,或者一份导学案。教师备课似乎很充分,教的任务似乎也完成了,但课堂效果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我却不敢恭维。作为听课老师的我,常常会“左顾右盼”,看看学生的笔记,看看学生的神情,再看看黑板上少得可怜的几个粉笔字,总感觉这样的课少了点什么。脑海中随即想起了刊登在《中国教育报》(2018年1月8日)一文——课堂板书里的“工匠精神”,想起了湖北大学里那些坚持多年如一日板书教学的工匠教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陈智军任教“数字逻辑”20年来,一直坚持手写板书;哲学学院宋伟教授十几年来坚持英语板书教学;吴文华老师教授“生物化学”15年,几乎每一节课下来,他的黑板上都会写满生物化学反应的流程图。感慨之余,我又想起了三十多年前教过我的几位小学、中学老师,他们上课板书时的模样恍若就在昨天。
难忘我的小学语文教师高老师,瘦小的他写得一手好字,苍劲有力,轮廓分明,每天放学后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总会悄悄留下来走近黑板去模仿他写字,从没有上过书法课的我,写的字不是太难看也许和当时的模仿有关系。初中地理陈老师徒手在黑板上几秒钟就画出中国地图,长江、黄河的蜿蜒曲折让我第一次对祖国的地貌有了印象。还有两位“大咖”级老师,他们是我所在的农村中学难得的几位师范毕业生,其中一位是初三数学教师周老师,每一节课他都会从黑板的左上角一直写到右下角,一堂课下来基本不擦不改,每一个数字每一道公式就像他的话一样不多不少,清清楚楚,偶尔还有红色、黄色的粉笔勾画出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下课后常有男生上去拦住擦黑板的同学对着黑板“指手画脚”;另一位是高中化学老师,他上课时总会一直写一直擦,下课前几分钟他则会指着尚留着粉笔灰的黑板的某个区域让学生说出今天这节课老师讲了什么,而他每次走出教室时衣服的胸前、袖子上都是粉笔灰的模样至今如在眼前。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坐在简陋又拥挤的教室里所学的知识都已淡忘,唯有那些老师的课堂板书的模样成为了抹不去的美好回忆。如今,自己也是老教师,备课时不忘备板书、上课时一定要板书已习惯使然,尽管无法和曾经教我的老师相比,也难以企及一些优秀老师板书的精美,但我依然坚信课堂板书的不可替代性。
课堂板书是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以传递教学信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板书作为文字显示的一种重要形式,由来已久。自17世纪夸美纽斯倡导班级授课制以来,粉笔和黑板就一直被认为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如今,随着可运用的教学媒体不断增多,课堂板书呈现出越来越弱的趋势,甚至出现“零板书”现象。我在听课时发现,有的老师常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小学老师会用板贴替代板书,有老师上课时黑板上可以什么都不写,即使写,也是寥寥几个字,或题目,或和课件重复的少量内容,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年轻教师,他们的课件会做得很漂亮,但板书很呆板很粗糙,而能写一手漂亮粉笔字的老师越来越少。很多老师会在公开课时认真考虑板书的设计,平时几乎不讲究,很随意。的确,无论是课件还是板贴,都可以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可以拓展学生认识世界的时空广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可以让课堂变得更生动,可以弥补教师字写得不好,或普通板书无法呈现的一些不足,师生也可以免受粉尘扑面之苦,等等,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不一而足,但实际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板书真的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了吗?现代教学媒体真的可以替代课堂板书吗?
美国帕尔默教授在《教学勇气》一书中说,好的教育不能简化为技术。首先,课堂是动态的生成,一个再好的课件往往会因不同教师不同班级而产生不同效果,有的教师会拘泥于固定的课件而难以临场发挥、师生互动或情感交流,使得课堂失去鲜活甚至低效无效。而传统板书则可以做到灵活机动,因“课”制宜,因材施教,起到现代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体现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有研究认为,教师是根据中下水平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学思维活动跨度和教学节奏的。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反应,关键环节适时提供板书并调整板书内容的详略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有效性。其次,课堂板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缓冲、理解记忆的平台。虽然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出一个“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但因其节奏快内容多,以听和看为主,减弱了学生课堂上动脑思考的能力。课堂板书虽然慢了点,但教师边讲边写时,学生有时间思考、理解或笔记。精炼的板书好似教师课堂话语的“脚手架”,可以诱发学生分析、比较或概括等思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若学生学会有重点地将教师的课堂板书进行记录的话,还会成为回忆、复述、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线索和认知地图,有助于提高记忆能力。再次,课堂板书,呈现的往往是核心内容,重点及难点,注重连贯性系统性,如果书写工整、内容清晰、布局合理、逻辑分明、图文并茂,不仅可以带给学生知识和美感,好的课堂板书对学生还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这也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依然相信: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同样能上出一堂好课。
事实上,当下的课堂教学,无论采取什么样教学手段,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不断创新、科技不断发达的今天,我无意反对现代教学技术的介入而墨守成规地使用传统板书,也不愿漠视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而使传统板书弱化,只希望教师,无论教什么学科或在哪个学段,都不要轻视课堂板书在教学中的独特价值。一师一笔一课堂,能书写一手端正、规范的粉笔字,能设计一面合理、精致的板书,能在熟练运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同时不忘传统板书,是教师能力和素养的基本要求,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敲门砖。教育前辈斯霞老师曾深情地说:“备课时,我常常为设计少而精的板书费一番心血。”湖北大学的某教授说:“板书是教学的必要部分,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因此,学习、传承名师、教授“课堂板书”里的工匠精神,让传统课堂板书在新课程背景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焕发新的教学活力,理应成为当代教师的坚守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