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分析及研究
2018-02-26吕玲
吕玲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0)
近年来,肾衰竭、尿毒症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因此,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1]。但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低,生活质量较差,导致死亡率较高。因此,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往往心情不好,从而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1],因此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本研究分析了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组,每组45例,实验组男、女例数分别是32例和13例。年龄最低是31岁,最高则是68岁,均值(48.24±2.91)岁。对照组男、女例数33例和12例。年龄最低是31岁,最高则是68岁,均值(48.79±2.34)岁。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基本护理,实验组予整体化护理方法。(1)透析前护理:①透析室环境:保持透析室内温湿度适宜,通过温馨布置,可促使患者感到温暖。②心理护理:透析患者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他们经常感到焦虑,失去治疗信心。向患者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说明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疾病改善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并尝试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以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相关治疗。③生理护理:透析前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并维持血压在合理范围内。(2)透析期间的护理:①穿刺护士应在穿刺前做足够的准备,提高穿刺成功率,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经和患者交谈等方式减轻其对穿刺疼痛的关注。注意更换地方穿刺,并进行导管妥善固定。②穿刺后要密切对患者穿刺部位观察,了解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及时对患者异常情况进行汇报。(3)透析后的护理:透析结束血液回流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告知患者和家属若在家庭中出现透析不良事件需要及时就诊。对家属和患者强化健康教育,说明透析基础知识、严格遵医用药重要性,并选择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微量元素食物,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2,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人数;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10分最好,0分最差);护理前后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生理机能、总体健康状况(按照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分值越高越好);维持性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人数对比 实验组满意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人数对比[n(%)]
2.2 护理前后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生理机能、总体健康状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生理机能、总体健康状况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生理机能、总体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生理机能、总体健康状况对比(Mean±SD,分)
2.3 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对比(Mean±SD)
2.4 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维持性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血液透析已经成为提高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4]。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大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受长期疾病、家庭变化、经济负担、社会角色负担、自身心理因素等影响,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研究显示,经有效护理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护理模式可通过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最终使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得到最优化理想状态,然后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实现早期康复[5-8]。
本研究中,对照组行基本护理,实验组采用整体化护理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人数、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生理机能、总体健康状况、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维持性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
综上所述,整体化护理方法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可改善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生理机能、总体健康状况,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