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效果

2018-02-26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腺肌症弥漫性肌层

杨 艳

(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濮阳 457000)

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原因为:子宫肌层被子宫内膜间质、腺体所侵袭,最终形成局限性或者弥漫性病变。数据显示[1]: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仍有8.8%~36.2%的几率复发。而且子宫腺肌瘤很容易和其他良性肿瘤混淆,临床误诊率较高。子宫切除术是传统术式,也是应用最广范的治疗方法,除此之外,还有激素、子宫消融术等治疗方式,但争议较大。UAE适用于动静脉畸形、宫外孕和产后出血多种子宫病变的治疗,近年来开始将UAE应用到子宫腺肌症领域,我院同样针对该热点课题展开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1日~2017年10月1日期间47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纳入标准:①具有手术指征;②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结合临床体征予以确诊;③伴有月经量多和痛经症状。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③妊娠哺乳期;④疑似盆腔器官、组织严重粘连;⑤已采用手术切除、局部治疗、物理治疗者。患者年龄27~48岁,平均年龄(38.42±1.54)岁。

1.2 方法

1.3 观察评定标准

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患者的子宫体积、子宫动脉RI、卵巢动脉RI、子宫动脉最大血流速、卵巢动脉最大血流速、卵巢动脉最小血流速与月经周期等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指标比较

表1 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a P<0.05

子宫体积(cm3) 328.37±149.86 213.14±138.67a181.54±98.83a子宫动脉RI 0.52±0.05 0.87±0.06a 0.81±0.01a卵巢动脉RI 0.49±0.06 0.53±0.03 0.52±0.01子宫动脉最大血流速(cm/s) 30.52±6.04 16.67±5.93a 17.14±5.85a卵巢动脉最大血流速(cm/s) 21.31±0.28 19.56±0.39 20.92±0.46卵巢动脉最小血流速(cm/s) 8.81±0.06 8.72±0.08 8.89±0.05月经周期(d) 31.18±6.52 32.06±6.34 32.97±7.18

3 讨 论

根据子宫肌层被穿透的深度以及病变的分布情况,可以将子宫腺肌症分成两种类型:结节性与弥漫性。前者在影像学图像中可见子宫内膜出现结节性的异位病灶,子宫肌层增厚;后者主要表现为病灶在整个子宫肌层中呈弥漫性广泛分布。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缺少特异性,所以治疗方式也应有所区别。育龄女性往往有生育要求,对她们而言,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又能保留子宫是最完美的手术方案。

UAE已经被证实为,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方式,相比传统子宫消融术、子宫全切术和激素治疗,UAE最大的优势是能够保留卵巢和子宫。值得注意的是,术中子宫动脉卵巢支也许会因为子宫动脉被栓塞而被误栓,继而出现部分卵巢供血不足的症状,通过吻合子宫动脉卵巢支和卵巢动脉[2],可建立侧支循环,维持卵巢的正常功能。本研究中,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患者的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子宫动脉最大血流速明显减少,子宫动脉RI提高(P>0.05),足以印证UAE治疗子宫腺肌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腺肌症弥漫性肌层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人工流产术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关联的探讨分析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