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

2018-02-25王漪

投资北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精准经济

王漪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但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成为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迸发创造活力的关键。

在发展中解决

民营经济问题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1980年,温州的章华妹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1987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等各行业从业人员已达569万人,一大批民营企业蓬勃发展。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带动了新一轮创业兴业、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很多知名大型民营企业都在这一时期起步。如今,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已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

今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四十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也遇到的不少困难与问题。一方面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导致一部分出口型民营企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扩张速度放缓,但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给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压力。与此同时,尽管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少,但很多落实不到位。除了外部因素,从民营经济内部看,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问题,在加强监管执法的背景下面临很大压力。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到,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是现实的,必须高度重视。但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只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落实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民营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未来将抓好相关政策举措落实。

首先便是要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包括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等。

其次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包括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等。

同时,为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创造充足市场空间,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此外,在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等方面均有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这都将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充分迸发创新活力。

支持民企 北京在行动

在北京,民营经济不仅是首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体来看,目前,北京的民营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具备实力强、活力足、业态新、贡献大、辐射广等特点。

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2.45万家,年营业收入达3.6万亿元,实现利润2500多亿元;营业收入总额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07家,世界500强企业3家;北京辖区内民营上市企业163家,占全市上市公司比例过半。

北京的民营企业中,第三产业占主体地位,数量达80%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精准医疗等领域不断推出创新服务和产品。今年1月至9月,全市新设科技型企业5万多户,平均每天新设近200家。在社会贡献方面,北京市130多万户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解决了6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同时,北京的民营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17年完成进出口279.6亿美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7300多家。

目前,北京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思路是长短结合、精准服务。短期就是救急纾困,着力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长期就是建设公平、法治和便利的营商环境,服务和引导企业聚焦主业、练好内功,强化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对于精准服务,一是对象精准,重点帮扶符合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有技术、有前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二是措施要精准,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更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的引导支持,依靠市场机制和手段,实施企业救助。未来将通过五个“一批”精准制导,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包括送出一批含金量十足的“服务包”,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用地、用房、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问题;推出一批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纾困的硬招,例如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问题,建立了“股+債”的支持方案。市、区和社会资金基金共同建立总规模超过350亿元的纾困“资金池”,支持上市企业开展股权融资。鼓励北京地区符合条件的平台和机构,在沪深交易所发行纾困专项债等;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医疗、养老、旅游、便民商业等领域的60多个项目向民间资本公开推介,鼓励民企参与或控股;落实一批降本增效政策,在国家规定幅度内把法定税率降到最低水平,适度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进一步清理规范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涉企收费;更大力度地清理一批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据悉,近期北京将市一级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将由原来的2298项减至1130项,区一级也将同步压缩50%至60%。

北京民营经济具备显著的创新特征,体现在以中关村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身上。这类企业的发展有不同于传统产业的自身规律,对它们的服务,不能“一张方子,包治百病”。为此,北京市下一步将针对创新型企业,出台一系列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布局硬技术和深技术、完善创新生态、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应用场景支持北京民营经济生力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精准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