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2018-02-25林海华

职业·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职业院校语文课堂

林海华

摘要:职业教育为就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育,而且要利用各种媒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本文分析提出,虽然不少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创业指导课程,但语文教师们也要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扶助专业创业教育,实现从专业课到基础课(语文等),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多角度、全方位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将自主创业作为人生追求,将自己的知识、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走自主创业之路,树立人人都能创业的理念,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语文课堂 创新创业教育

目前,对外开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己成为时代的主流。学生的就业意识必须与时俱进,被动就业的思想已经落后了。随着就业形势的口益严峻,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被动就业意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主动创业理念的培养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

所谓创业意识即创业实践中对人启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是学生对创业这一实践的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心理过程。

目前就业问题己成为社会的一个巨大难题,教育工作者必须加以重视。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将“自己需要雇主,寻找企业,能够受雇而赚钱生活”的观念转变为“要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负责,要做生活的强者,自己必须创业”。李克强总理指出:“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创业理念的培养,就是向学生灌输一种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中得以运用和发展。因此,在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便是积极引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问题。创业意识产生的创业活动对于个人乃至民族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要创业就得从培养创新理念和创业意识入于。意识是行动的指南,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其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具有较强的能动性,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力。

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除了学校专门开设的创业指导课程外,语文教师也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向学生灌输创业理念,结合生动鲜活的本校成功人士的创业案例,创设一系列的创业情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的创业概念,有意识地诱发学生的创业需要和创业动机,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思维。

创业最重要的不是特殊的才干,而是创新和信心。语文教师必须配合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引导,培养职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他们将自主创业作为人生的最大的追求,将自己的知识、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走自主创业之路,树立人人都能创业的意识,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语文课虽然不是专门的创业指导课程,但语文课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同时将创新创业理念也融入课堂,以扶助专业课的创业教育。为了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职业院校语文教师们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挖掘创业因素和素材,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一、挖掘教材中的创业因素和素材,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教材中涉及创新创业理念的内容较少,因此,语文老师们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创业理念,引导学生大胆地开拓创新,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创业理念深入人心。比如在学习马云的《爱迪生欺骗了世界》这篇文章时,可让学生深入体会马云说的“懒出风格,懒出境界”的深刻含义:人可以偷懒,但必须想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来,而这好的方法就是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马云的观点主要就是创新,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的载体。比如,懒得洗碗,先发明洗碗机;懒得爬楼梯,先发明电梯;懒得走路,先发明汽车等交通工具等。所有这些都“懒出风格,懒出境界”。所有的现代化产品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思维是创业的基础,而创业则离不开创新!

特别指出的是,投机取巧的懶,没有风格,没有境界。相反投机取巧的懒是给职业生涯评价减分,是创新创业的拦路虎。

二、设计与创业相关的任务书,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意识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己被广泛运用到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们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在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有机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意识。

学习《介绍》时,有“介绍他物”的任务要学生完成。此时老师可以将任务书设计为与创业相关的内容,比如:向同学们介绍你们未来的公司或产品或开业的优惠于段等等与创业沾边的内容。这样的任务,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

而学习《演讲》时,也可以将演讲任务定为与创新创业理念相关的话题,比如“我的职业生涯梦想”“我的创业梦”“我怎样当老板”“我的成功之道”等话题。

学习文燕老师的文章《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时,可仿造设计如下的任务书“石块有哪些用途?”“一双筷子有哪些用途?”“厨房用品在冲凉房的用途”等问题。其中“厨房用品在冲凉房的用途”的答案千奇百怪,趣味无穷。食盐可用来洗头洗脸,菜刀用来刮脚毛和脚皮,洗洁精可以洗厕所、洗衣服,筷子可当发卡也可通下水道等。此任务学生非常开心地完成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播下了创新的种子,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了其创新能力。

学习短文《为王海支着儿》时,可设计任务书“怎样经营,王海先生才能在当地立足,扭亏为盈,并获得持续发展?”完成此任务时,教师可稍作引导。作为企业之所以出现亏损必须分析引起亏损的原因:是由于商业模式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比如对运营的控制不良造成成本的增加或是关键的人才跳槽);是战略方向的错误,还是产品的开发、市场推广、产品质量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再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重新对市场、客户进行细分、定位找到新的市场,研究新的赢利模式,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改良创新,管理流程的再造、激励政策的设计等等。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的变革不是当企业经营亏损时才进行,企业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持续盈利的秘诀。学生在完成此任务时又深刻体会到了创新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进一步认识到创新精神的可贵,让创新理念深入人心。

三、创设创业情景,体验创新精神,激发创业动机

创业情景的创设可分为虚景与实景两种情况。虚景顾名思义是虚构的创业情景,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创业理念;而实景则是结合学校的“创业坊”内容,将在校创业理念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问有业可创,而不是一味地纸上谈兵,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验创业!

学习《计划》的写作时,笔者创设了虚构的情境:现有20万元的启动资金,你将如何创业?同学们踊跃发言:有开汽车美容店的,也有开食品店的,还有想开咖啡店、服装店等等。利用学生们的创业头脑风暴,结合广东“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中涌现出来的弄潮儿的典型事迹,再将本校学生创业成功的事例与同学们分享,引导学生发现创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让学生写出《创业计划书>,形成规范的创业理念,做好创业思维的充分储备。

学习《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时,笔者特地创设了真实的学校创业情景:请将学校食堂或小卖部的废弃物进行处理,令其变废为宝!写出你的方案并预测实施效果。方案可行的话可以成立创业团队,负责学校的食堂与小卖部的废弃物处理工作,实现在校创业,让课堂上的创业理念得到实施。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由课内到课外,多角度、全方位地体验创新创业过程,为今后的创业打好基础,练好兵。

四、鼓励参与实践,由课内到课外,双管齐下,体验创业

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理念之外,第二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好场所。

本校第二课堂“创业坊”是学校开设的学生创业园地,学生可在创业坊里经营各种商品或服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由于学校场地有限,暂时無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创业需求,因此必须经过投标竞争,胜出者才能获得学校“创业坊”的经营权。老师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创业坊的投标与经营,引导创业团队遴选创业项目,写出《创业计划书》,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业者可在实际经营中体验到创业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认识到只有学好本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职业教育为就业教育,语文学科在职业院校各项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人要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除了自身具有渊博的学识之外,还应具备创新创业意识等职业素养。职业学校语文课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语文老师们要想方设法将创业意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将语文课发展成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源泉。只有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语文等课堂,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创新型人才要求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腾飞做出职业教育界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职业院校语文课堂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