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的真实性表现:诠释与再诠释

2018-02-25谢璐忆

青年时代 2018年36期
关键词:诠释

谢璐忆

摘 要:张申导演《儿子/兒子》影片主要围绕一位母亲收养了杀死儿子凶手为养子,从提出到正式签订收养协议为主线来叙述。笔者将从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的角度,以该片为例,探讨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认为客观陈述与主观介入、高度事实与高度主观的结合才是纪录片所追求的真实性。

关键词:诠释;再诠释;高度事实;高度主观

根据阐释学的观点,对于事实的纪录与阐释,从本质上看,都是事实真实和事实理解真实的融合,是一种在理解本身中去显示事实的真实,是“阐释者”介入的“效果历史”。

纪录片制作过程,从根本上也可以视为一种诠释行为。然而直到现在,强调纪录片绝对客观性的人依然不在少数。事实上,拍摄表现者的不是多少焦距的摄影机,是摄影机背后的人;控制拍摄角度、方向、距离的,不是摄影机本身,而是创作者的大脑和心。也就是说,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无法摆脱创作者主观意志的影响,其对于事实的呈现是一种“效果历史”的状态。

张申导演的《儿子/兒子》这部影片,一方面进行黄品萱母亲的主观心绪直接表达诠释,另一方面将拍摄对象作为某种符号,不按照生活本身的流程,按照自己的构思,来诠释自己的创作理念。这样的再诠释不是任意的,它建立在主观视点之上,遵循拍摄对象的心理逻辑去进行心绪的呈示,是高度主观与高度现实的结合,是制作者模拟被摄者内心真实的某种尝试。张申导演通过特定的视角与结构方式,对于现实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和改写。

一、诠释:客观陈述

阐释学家伽达默尔提出,“对同一个对象,人们的理解的视界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要理解对象,需要达到‘视界融合, 理解者对对象理解的视界同历史上已有的视界相接触,形成了两个视界的交融为一,而对话使其成为可能。理解一个问题意味着问这个问题,理解一个观点就是把它理解为一个问题的答案”。①

在张申导演的影片《儿子/兒子》中,不管是事实的真实,还是拍摄对象的情绪、理念,通过对话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影片的故事背景是什么”、“人物的关系是怎样的”、“黄妈妈为什么要收养李丛安为养子”、“是什么启发了黄妈妈做出这样的决定”……意义是没有止境的,随着一个观念表达的完成,新的意义已经生成。根据伽达默尔的观点,对话的展开可以通过“疑惑—提问—回答—新的疑问产生—再提问—再回答—疑惑—提问……”往复的形式,意义也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得以彰显、不断深化。影片中,通过层层递深的提问,我们观众了解到,黄妈妈之所以作出领养杀人凶手李丛安为养子,这样戏剧性、匪夷所思的决定,在于黄妈妈看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李父和李丛安现实状况的一个相互映射、重叠;在于她所提及到的几位大师对她的提点;在于黄妈妈对儿子深切强烈的爱。大师启发她将爱打开,让爱流动;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使自己对与李父的绝望感同身受;对儿子强烈的爱,看到了能在李丛安身上生命延续的可能。

另外,对于影片中黄妈妈愿意述说谈及自己一些女性难以启齿的隐私时,我们可以感知到张申导演与被摄者黄妈妈的一种良好的亲密关系。虽说是对话模式,但张申导演有意弱化了自己的存在,舍去提问,全影片只出现过三次。这样的意图很明显是要凸显黄妈妈,也就是被摄者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其次在影片中,我们有四次看见张申导演出现在影片中,一次是在影片一开始,翻阅黄妈妈递给她的有关周柏豪的相册,另外三次是张申导演记笔记的影像。这样有限的介入与回应,其实在处理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上是很有必要的,纪录片制作者不应只做墙上的苍蝇,摄影机背后的同情也很重要,当被摄者对着镜头诉说自己的快乐、悲哀或不幸时,他们或许不会仅仅满足于你的点头或者摇头,还会期待你更为积极的反应,介入适度,被摄对象可能会在你面前放弃所有的敌意与戒备,更为真实的展现自己。

二、再诠释:主观介入

(一)叙事重构

在张申导演《儿子/兒子》影片中,建构了三种叙事空间:一是故事空间,也就是主线空间,主要是讲述;黄妈妈由协商领养到正式领养的事件发生过程;二是叙述空间,也就副线空间,主要是对主线内容的补充,包括交代两个家庭的背景,主要人物的经历等,使观众能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三是心理空间,所谓的心理空间是指反应人物内心活动的形象空间,是通过场景空间的结构内容和关系,与极具特色的环境氛围相结合,或通过大景别空间对比、重复、变化、细小道具的表现等,行成某种象征意义,或行成特定的荧幕造型风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空间形象。

在本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七次特写黄妈妈脸部的、背景为白色的画面,前六次均为黑白色调、画外音是李丛安念信的声音,到了第七次,画面颜色出现,画外音变为黄妈妈自己的独白。三个叙事空间相互穿插,隔断式地处理,使该影片的叙事呈现出一种复杂流动而又统一的假定性世界,并在这样相互交错的的結构中,积极调动了观众的参与,通过源源不断的信息呈现,需观众自身对影片进行重新整合来达到理解,也就在这样一个互动中,使我们观众深刻的体会到黄妈妈的人生的黑暗与光、黄妈妈对儿子深切的爱,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我们对人性的思考、对爱的思考以及启发了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

(二)色彩表意

在张申导演的《儿子/兒子》,在1小时5分25秒以前的影片,也就是黄妈妈与李丛安正式签下领养协议之前的影片,影像色调为黑白,显然这里的色彩不代表生活本来的颜色,而是赋予了象征的意味,虽然与现实的真实不符合,但却达到了更高维度的情感真实、艺术真实。它代表了在正式领养未签订之前,无论是黄妈妈、李父还是李丛安,每个人物深陷痛苦,被黑暗所笼罩,失去了生活的色彩。黄妈妈的对小儿子周柏豪的愧疚和想念、对领养的思考、对李丛安矛盾纠结的情感、对李父的感同身受;李父对自己的自责、对黄妈妈的愧疚与感谢、对儿子李丛安的愧意;李丛安对父亲的愧疚、对黄妈妈的歉意和感谢、对自己的谴责和反思。影片黑白色调正是这种压抑的情感氛围的体现。到最后画面出现色彩,象征着随着故事的慢慢发展,直到正式签订领养协议后,一切已经尘埃落地,新的生活正式开始。

(三)空镜头留情

在张申导演的《儿子/兒子》这部影片中,诗意地运用着空镜头。记忆深刻的地方有两处,当镜头从黄妈妈自述的画面切到下着瓢泼大雨的街道,背后传来了黄妈妈崩溃的哭泣声,紧接着下个镜头就对准了哭泣的黄妈妈,开始了接下来的对话。雨声和哭泣声交织着,下雨的街道和黄妈妈湿润的眼眶重叠着,这样的空镜头使黄妈妈流露出的情感更加深刻,能让观众感同身受那撕心裂肺的悲痛;当镜头由上个黄妈妈在车里谈论一则关于光的寓言画面切到车子的挡风玻璃的前方隧道,画面由在隧道内一直延续到出隧道,形成由暗到明的过度,配以画外音,黄妈妈说着要接受自己的黑暗面,才能看见光。这里的空镜头是黄妈妈内心世界的一个呈现,也是她现在的一个人生态度,接受自己过去所有的不好的经历,以一颗积极、充满的爱的心迎接未来。空镜头在这里的使用使得画面饱满生动,情感延续到画外,牵动着我们观众的心。

三、诠释与再诠释:主客融合

所谓的诠释与再诠释,其实也就是高度事实与高度主观的结合。对于“黄妈妈为什么要领养杀害自己孩子的凶手为养子”这个问题,没有比当事人黄妈妈更清楚的、更了解的,在影片中通过黄妈妈的口述所诠释、传递出的信息自然是高度的事实,张申导演客观冷静地对黄妈妈进行拍摄,并且用笔纪录下关键信息。在整个过程没有去干预、支配黄妈妈的一言一行,所拍摄的素材是事实所应该有的样子。

但这部影片的创作并没有到此为止,无论是在后期剪辑还是上文所提到各种视听元素,都烙上了张申导演鲜明的个人风格。张申导演基于最原始的拍摄素材,以及与被拍摄者朝夕相处、深度了解过程的所思所感,获得了某种情感体验,将此形成一种独一无二的、只属于张申导演的创作理念,运用到了这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之中,才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部细节精致、情感深厚、人性温暖的《儿子/兒子》影片。

纪录片的制作者主观是否介入,一直是业界争论的话题,其本质是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判断。有的人认为主观的介入将破坏纪录片的真实性,是伪纪录片,只有如同摄影机上的苍蝇、静观世相的拍摄出来的才是纪录片。对于这个问题提供一种假设来帮助思考:假如有一种可以植入到眼里的微型摄影机,录制时长不限,给十个人的眼睛里植入这种摄影机,再派这些人去纳努克生活一年。十个人回来后,你拿到他们拍摄的素材,会得到十部一模一样的素材吗?全知的视角在现实是不存在的,纯粹的真实也是不存在的,如果把纪录片拍摄者的介入视为对“真实”的污染,那么在我看来这世上不存在那些人口中的纪录片。因此主观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改编爱森斯坦的一句话作为本论文的结束语,“对于我来说,一部纪录片使用什么手段,不重要。一部好的纪录片要表现的是真理,而不是事实”。

注释:

①百度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视界融合/11012255?fr=aladdin.

参考文献:

[1]靳斌. 诠释与对话:纪录片主观心绪表达的困局与途径——兼论《英和白》、《我的建筑师》[J]. 艺术百家, 2011(4):204-207.

[2]李光庆, 段洪丽. 论纪录片的美学精神[J]. 四川戏剧, 2011(4):63-65.

[3]马卫平. 纪录片创作手法和纪录片品质的关系探讨[J]. 科技传播, 2014(24).

[4]甘甜. 色彩与影片叙事结构的空间关系解读[J]. 电影文学, 2014, No.600(3):142-143.

[5]黄德泉. 论电影的叙事空间[J]. 电影艺术, 2005(3):18-24.

[6]张艳萍. 人文关怀心灵的诉求——论纪录片中的拍摄者与被拍摄者[J]. 剑南文学月刊, 2010(6):85-85.

[7]劉洁,梁振红, 韩柳洁.纪录片的虚构:与纪实一起抵达“深度真实”[J]. 中国电视:纪录, 2010(9):13-16.

猜你喜欢

诠释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体诠释
由焦循对孔孟经典的诠释看乾嘉经学发展之转向
论《般若无知论》之主旨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