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研究

2018-02-25芮开亮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高中历史

芮开亮

(安徽省芜湖市第七中学,安徽 芜湖)

历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实现新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实现“学生与历史的对话”,开启学生的智慧空间。本文将简单介绍时空观念的基本定义,论述时空观念的培养内容,并从用情境教学法重现历史现场、用迁移教学法对比历史事件、用评价策略展示时代风采等三个方面来举例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一、时空观念的基本定义

“时空”这个词汇最初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假定的思维结构中联系空间和时间的单个实体,牛顿宇宙中空间和时间是假定为无联系的。空间被设想为一个平直的三位连续统(点的所有可能的位置的一种配置),能够用笛卡尔坐标表示,时间被看作是独立的一维连续统。爱因斯坦不仅证明了相对运动的完整描述需要包括时间和三维空间的方程式,而且阐明了时空是弯曲的,是历史的存在基点,可以用时间坐标与空间坐标来体现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时空观念”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分析、研究和理解历史事物的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辨析能力,引导学生从时间轴与地理位置上获取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分析历史事件的时空关系,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二、时空观念的培养内容

从微观视角来讲,时空观念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时空表达方式、时空关联性、大背景下的时空理解,其中,时空表达方式特指根据时空点来构建历史知识树和时空坐标,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时序与区域;时空关联性则是根据历史事件的核心人物、情节与环境来构建关联框架;大背景下的时空理解则是放大视线,针对某一阶段的历史变迁来整合重点知识,了解历史发展历程,例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知识点都被纳入其中。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一)用情境教学法重现历史现场

培养高中生的时空观念,实现“学生与历史的对话”,教师应充分借助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重新历史现场,提升历史教学的灵动性。例如在解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大秦帝国之崛起》《百家讲坛·秦始皇》的精彩视频和《史记》中关于秦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那一段历史。此外,教师应协同学生构建历史时空坐标,引导学生科学解读史料,绘制历史地图册,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思维情境。例如,在解析《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这一章知识时,引导学生针对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构建坐标,绘制经济南迁地图,总结古代经济的发展规律。

(二)用迁移教学法对比历史事件

迁移教学法融合了“迁移”“类比”和“互动”等三大因素,所谓的“迁移”特指知识的迁移;“类比”则是通过类比来分析历史事件的异同点;“互动”主张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精神与时空观念。教师在讲解《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时,可以让学生从背景、政治举措、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对比分析中国维新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合作搜集并认真研究相关史料,构建历史时空模型,并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见解。

(三)用评价策略展示时代风采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辩证能力,教师应注意使用评价策略展示时代风采,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辩证眼光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事件,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例如,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时,应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失败原因,客观评价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农民领袖。近年来,部分历史公众号上发表的文章对他们持全面否定态度,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来评价这些农民领袖,正视他的优点与缺点。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理性分析能力,教师应注意细化时空观念的培养内容,不断优化培养策略,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高中历史
维生素的新观念
跨越时空的相遇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镜中的时空穿梭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健康观念治疗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