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话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技巧
2018-02-25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马头镇灵坡小学敬三教学点530100韦桂琴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马头镇灵坡小学敬三教学点(530100) 韦桂琴
问题是对话教学的关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借助问题,开展对话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要想实现高效教学,设置有效的问题是必然途径。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必须把握好问题特征,进行形象描述,使问题具有启发性、引导性。
一、形象表述,激活学生认知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对提问重要性的经典表述。小学阶段,学生常常运用形象思维考虑问题。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巧妙利用直观展示和语言描述的方式,简化教学内容,将教学重难点浅显化、具体化,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认知。教师在具体表述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直接性,还要从多角度出发,丰富表述内容和形式。
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一边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一边描述:“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小兴安岭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看,红松、白桦、栎树都迫不及待,长出了嫩绿的新芽;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是在急切地告诉大家,春天来了;严酷冷峻的冰雪看到春姑娘温暖的笑脸,瞬间也融化了……”在教师的语言描述中,学生纷纷进入学习状态,感知了小兴安岭春季的美好。教师又顺势引导:“春天的小兴安岭是如此美丽,你能否想象出夏天的小兴安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认真阅读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学生想象力被激活,纷纷根据文本内容展开想象,并模仿教师进行了形象化表述。
这篇课文有着典型的景物描写。教师根据文本景物描写的特点,利用想象化、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二、设置悬念,开启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内涵虽然丰富深刻,但问题设计要体现出创新性,还需要教师下一番功夫。小学生兴趣点较多,好奇心强,教师可进行悬念设计,让学生在悬念中思考问题。设置悬念性问题能够推动学生学习内外动力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准确掌握文本知识。
在学习《盘古开天地》时,教师先由李逵的板斧谈起:“大家还记得《水浒传》中手拿一对板斧的好汉是谁吗?他因母亲被老虎所吃,一怒之下杀掉一窝四虎。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有一位巨人名叫盘古,他的兵器也是大斧头,你想了解他的故事吗?”学生好奇心被激活,纷纷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好奇地反问道:“难道盘古拿着大斧子也杀掉了好几只老虎?他到底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啊?”在这样的悬念中,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学生的热情高涨,读得十分认真。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讲述了自己所了解的关于盘古的故事。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新课标对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利用文本内容,设置相应的悬念,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分层设计,满足学生需求
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小学阶段,这种差异特别突出。鉴于此,教师可进行问题分层设计,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问题设计时,教师必须考虑绝大多数学生的情况,照顾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难度系数不一,教师在选择问答对象时,也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要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进来。
在学习《新型玻璃》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了解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情况,设计了一组问题:“什么是新型玻璃?这一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教师将最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难度稍大的问题留给中等生回答,而内容相对较多、较复杂的问题则由优等生回答。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再次深度解析了文本内容。这样,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有对应的问题,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教师设计难度系数不同的问题,这能够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让学生在感受文本内容、学习文本内涵的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这样的问题分层设计,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还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发挥,学习效果显著。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师要利用对话教学的优势,创新问题设置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语文认知体系。问题设置要体现层次性、多元性、前瞻性,从表述方式、创新设计等方面开展,从不同维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拓展,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